论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包含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重要专业必修课,是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本文就基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现状、原则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导入原则 导入途径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和教育开始引起注意。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包含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重要专业必修课,是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一、基础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教育还局限在教师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个别单词与表达的介绍及了解上,如教师会告诉学生一些中国节日的英语表达,可能还会让学生通过报告等形式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英语介绍。但是这样的教学总体上仍然是单向的文化交流,对于中国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最后的教学效果仍然是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大多数学生不能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更不用说用准确的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丰富的文化。
  二、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时应注意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中国文化导入教学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编写教材和设计选择教学模式的依据和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注意并重视学生对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的体验与理解、对英语文化的态度,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立体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和能力培养。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中国文化导入和任何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的时候要合理地安排不同阶段文化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导入的重点、方式及分量,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粗到精,在文化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从简单、具体的文化事件到概括性的文化主题,最后才是对文化的全面理解,这体现了文化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及其系统性。
  (三)教师讲授与学生体验相结合的原则
  在中国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传授和探索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既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讲解,又要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实践巩固知识的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接受能力和遵循语言文化的学习规律,不能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还要通过各种练习和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适度的原则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必须符合于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英语教学是中心,是重点和归宿,中国文化导入是促进英语教学成效的途径和方式。因此,导入中国文化不能喧宾夺主,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避免以文化教学为主、语言教学为辅的本末倒置的情况。
  三、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途径
  (一)培养和提高中国文化导入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中国文化导入意识,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导入能力,是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前提。只有先从意识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偏重英美文化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中国文化的思想,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导入能力,才能使以后的改革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选取和编排具有中国文化的教材内容
  依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内容,可以选取精通英语的中国作家的英文著作、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以及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作品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编排一些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
  (三)布置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外作业和任务
  首先,通过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学习语言的同时,自觉地关注更多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其次,推荐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地课后阅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英文文学作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然后布置阅读任务。再次,开展第二课堂,设计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导入含有中国文化的内容等。
  (四)利用借助大数据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和平台
  大数据时代对当代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各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和平台都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因此,结合实际适时地利用诸如微课、MOOC这样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补充中国文化的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育管理者也可以结合实际,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增加相关课程的学时,并增加中国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及社会习俗等英语课程,可以作为必修课,也可以作为选修课,辅助中国文化的导入。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是教学的纲领和基础,不宜随意变动,因此在调整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反复论证。
  参考文献:
  [1]陈晓靖.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传输的双向性——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53-55.
  [2]杜瑞清,蒋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郭佳.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意识培养——一份基于使用《阅读中国》进行文化教学改革的报告[J].外语学刊,2011(4).
  基金项目:本文为沈阳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Q201416)的部分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理解周围事物而主动学习的内部心理动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 初中学生 数学学习 认知内驱力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认知内驱力能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因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提高
目的:探讨在对癫痫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德巴金和德巴金联合利必通联合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的样本数量为80,接受治疗的期限横跨3月,将样本分为两组(40人,40
摘 要: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在有效的课堂上,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各种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场所变得尤为重要,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下,教师应当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就要看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初
摘 要: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课堂练习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从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做到重点突出、精益求精、机动灵活、逻辑性强,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练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依据教材,活用课本例题习题;结合实际,开展分层次练习;激发兴趣,设计新颖性练习;培养思维,设计开放性练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已经逐渐向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方向发展,使得小学数学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及怎样渗透的方法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最新修改的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具体要求。“课程实施建议”多次提出数学课程应当重视数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同雨后春笋呈现在我们面前。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使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作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 教学手段 教师素质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造成教学质量不高。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忽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问能力是学生尝试探索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开始懂得创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基于此种情况,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引导 教学策略  运用“有效引导”的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引导策略成为摆在小学数学教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