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
映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了解、
评价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思想感情交流和知识教学互动合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作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
我们该如何改革作业,提高评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善待个性差异,遵循因材施“作”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梯度、有层次地设计和布置作业。比如,在设计作业时可设置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要求有的学生全做,有的学生只做基础题,有的同学不做或少做提高题,这样既让优秀学生“吃得饱”,又让中等生“吃得好”,还让后进生“吃得了”。同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展现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二、丰富作业内容,体现知识渗透
一方面,要关注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为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互相联系的作业,设计的内容应体现学科渗透性。例如,在讲授《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当我们走进校园,看见小草翠绿、树影婆娑,听到虫鸟鸣叫、人群喧闹,闻到清新空气、百花芳香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是万物欣欣向荣。请制订一份关于校园的生物种类的调查报告(详见七年级《生物学》P7)。另一方面,要重视思想品德课本身各知识的整合。在上前面一课时,我设计的作业是——生命多棱镜,我准备了四个镜头:活力的生命、脆弱的生命、悲惨的生命以及互爱的生命。请根据以上片段,从自身感受出发,思考:①你是怎样理解生命的?②你认为生命之间应该如何相处?③你准备怎样关爱他人生命,举一例说明。这样,通过思想品德学科与生物学科的横向渗透和思想品德学科内容的纵向联系,能够让学生感悟、体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三、改革作业形式,提高教学实效
(1)推行网上作业。这种作业模式比较适合于家中拥有电脑的学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网上作业涉及知识面广,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增加时事热点作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计热点作业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基础知识,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又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尝试探究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突发灵感,对某些问题会萌生新想法,产生新见解,甚至对书本知识提出质疑。探究作业就是要求学生把这些新想法、新见解、质疑点以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和教师共同探讨,唯一的要求是:对于自己的疑问先尝试写出解决方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作业环境,尤其是为那些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4)落实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归宿。因此,思想品德作业要面向社会,引导学生自觉、自愿、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此类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形成信念习惯。
四、创新作业评价方式,融洽师生情感
(1)让批语充满人情味。当学生看到批语时,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如当某个同学做得很好时,可以用“你让我骄傲”“你的答案近乎完美”等去激励他;当某个同学取得进步时,就可以用“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期待你更大的成功”等批语去鼓励他。好的批语可以使作业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其意义已经超过学习本身。
(2)尽量面批。面批的好处就是能和学生直接交流,及时解决作业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交流和反馈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效率高。面批的形式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劳动的尊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斗志。
(3)以小组为单位批改。首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作业收齐,然后将本小组作业进行比较,找出优缺点,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评出较好作业进行展示,让做得较好的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宣讲,最后由教师评选出班里的最佳作业。这样做既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竞争,又使学生意识到了小组间的竞争,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加大了学习的动力。
(4)让家长参与批改。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家庭生活,如“孝敬父母”“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自觉承担做子女的责任”等。诸如这类问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积极引导学生的家长参与其中,同时引导家长对作业进行评价,效果会很好。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作业的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初级中学)
映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了解、
评价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思想感情交流和知识教学互动合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作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
我们该如何改革作业,提高评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善待个性差异,遵循因材施“作”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梯度、有层次地设计和布置作业。比如,在设计作业时可设置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要求有的学生全做,有的学生只做基础题,有的同学不做或少做提高题,这样既让优秀学生“吃得饱”,又让中等生“吃得好”,还让后进生“吃得了”。同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展现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二、丰富作业内容,体现知识渗透
一方面,要关注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为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互相联系的作业,设计的内容应体现学科渗透性。例如,在讲授《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当我们走进校园,看见小草翠绿、树影婆娑,听到虫鸟鸣叫、人群喧闹,闻到清新空气、百花芳香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是万物欣欣向荣。请制订一份关于校园的生物种类的调查报告(详见七年级《生物学》P7)。另一方面,要重视思想品德课本身各知识的整合。在上前面一课时,我设计的作业是——生命多棱镜,我准备了四个镜头:活力的生命、脆弱的生命、悲惨的生命以及互爱的生命。请根据以上片段,从自身感受出发,思考:①你是怎样理解生命的?②你认为生命之间应该如何相处?③你准备怎样关爱他人生命,举一例说明。这样,通过思想品德学科与生物学科的横向渗透和思想品德学科内容的纵向联系,能够让学生感悟、体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三、改革作业形式,提高教学实效
(1)推行网上作业。这种作业模式比较适合于家中拥有电脑的学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网上作业涉及知识面广,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增加时事热点作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计热点作业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基础知识,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又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尝试探究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突发灵感,对某些问题会萌生新想法,产生新见解,甚至对书本知识提出质疑。探究作业就是要求学生把这些新想法、新见解、质疑点以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和教师共同探讨,唯一的要求是:对于自己的疑问先尝试写出解决方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作业环境,尤其是为那些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4)落实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归宿。因此,思想品德作业要面向社会,引导学生自觉、自愿、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此类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形成信念习惯。
四、创新作业评价方式,融洽师生情感
(1)让批语充满人情味。当学生看到批语时,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如当某个同学做得很好时,可以用“你让我骄傲”“你的答案近乎完美”等去激励他;当某个同学取得进步时,就可以用“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期待你更大的成功”等批语去鼓励他。好的批语可以使作业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其意义已经超过学习本身。
(2)尽量面批。面批的好处就是能和学生直接交流,及时解决作业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交流和反馈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效率高。面批的形式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劳动的尊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斗志。
(3)以小组为单位批改。首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作业收齐,然后将本小组作业进行比较,找出优缺点,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评出较好作业进行展示,让做得较好的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宣讲,最后由教师评选出班里的最佳作业。这样做既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竞争,又使学生意识到了小组间的竞争,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加大了学习的动力。
(4)让家长参与批改。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家庭生活,如“孝敬父母”“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自觉承担做子女的责任”等。诸如这类问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积极引导学生的家长参与其中,同时引导家长对作业进行评价,效果会很好。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作业的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