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多层次阅读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国际《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对于儿童的年龄是这样规定的:“儿童系指十八岁以下的任何人。”这个《公约》是有史以来被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从出生一直到十八岁,都属于儿童时期。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也把儿童的年龄界定在一岁至十八岁。之所以突出强调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因为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前十八年中,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远比成人大得多,甚至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在语言上,他们由刚出生的咿呀学语,一直到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愿望;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他们由一无所知,到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从“学历”上看,他们经历了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高中毕业;从识字量上讲,他们由目不识丁,到能够掌握3500个常用字,并且基本能够达到无障碍阅读。儿童十八年,他们在生理上成长了,在心理上成熟了;儿童十八年,他们对于阅读的需求,也经历了一个多层次变化的过程。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把从一岁至十八岁的孩子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幼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1]。从年龄划分上可以看出:幼儿期的儿童正处在语言的准备阶段,还不能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他们主要是通过听和看来感受儿童文学的;儿童期和少年期,他们已经步入学校,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这两个时期则是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最佳时期;而到了青年初期,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已经基本上接近成人,他们更喜欢阅读成人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说,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儿童文学阅读的需求也各有不同,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可循的。从幼儿时期能够阅读浅显的儿童文学开始,直到青年初期能够阅读“大部头”的文学作品为止,“儿童文学必须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主体结构的同化机能,必须在各个方面契合‘阶段性’读者对象的接受心理与领悟力”[2],建立儿童文学多层次的阅读体系。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儿童文学的阅读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儿童文学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阶梯性。具体表现为思想内容或单纯或复杂,情节发展或单一或曲折,语言表达或深或浅,篇幅结构或长或短,这就构成了儿童文学多层次的特点。根据儿童阅读适应性与适用性的原则,可以把整个儿童文学阅读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儿童文学多层次的阅读体系,并且每一个层次各自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独特的风格特征。
  
  一、幼儿的阅读
  
  (一)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岁到六七岁的幼儿,在身心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是他们这时的主要思维方式,凡是具体形象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满脑子都是“十万个为什么”。在注意力方面,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对新奇的、有趣的、活动着的事物很感兴趣,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幼儿的各种感知觉都在迅速地发展完善,观察事物的特点是大轮廓、粗线条的,容易抓住事物的外部特征。在身体上,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这时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在语言发展上,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逐步掌握了语法结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基于幼儿的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幼儿期是幼儿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初始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学习道德规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也就是这一时期。
  (二)幼儿阅读儿童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幼儿对于文学的阅读还处于学语状态和被动感知阶段。他们主要通过听成人讲故事而获得快感,感知语言、认识事物。也就是说,幼儿是靠听觉和视觉来感受儿童文学的。而文学又是一种语言艺术,所以,幼儿文学要十分重视语言问题。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幼儿文学的语言应是口语化的,而这种口语应考虑幼儿的语言特点,如多用叠音词、运用反复的表现手法等;就语体来说,幼儿文学应是口头文学,又应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如多使用动词和象声词,以充分表达动作和声响,并且要很讲究韵律和音乐性。同时语言的句式要短,成分要简单,一般三五个字,孩子一听就明白。语言还应具有音乐性,目的是让孩子易唱易记。幼儿文学还应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职,幼儿文学就是要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它的熏陶,接受它的教育。
  幼儿文学的主要体裁,当首推儿歌。儿歌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的、由成人传授的文学,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鲁兵的儿歌《好乖乖》,就是送给幼儿期孩子们的最好礼物:“老公公,/八十岁,/请您坐下来,/给您捶捶背。”这首儿歌,四行十六个字,用通俗、简短、易记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告诉孩子如何尊老、爱老,什么时候运用“请”“您”这样的礼貌用语。短短的儿歌,明白如话,但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幼儿能记能诵。
  其次,幼儿期的孩子能够接受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短小、生动、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了。幼儿故事应该以孩子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作为基础,再以他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做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这样,孩子才能接受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如姚正平的故事《木马摇了》,情节简单,稍有曲折,一听就懂。故事写的是一个叫小金金的孩子在摇动木马,可是现在摇不动了。这个情节对于大人来说无所谓,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很有吸引力,他们特别想探究其原因。于是小金金展开了天真的想象:木马饿了吧?木马渴了吗?表现了孩子纯真的童心。后来,终于找到了一块石头,才使故事圆满结束。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写出了孩子的心理和动脑筋的画面,是很有启发性和耐人寻味的。还有像方惠珍、盛璐德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樊发稼的儿童科学诗《家》、彭文席的寓言故事《小马过河》等,都是幼儿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时候,成人如果能够为幼儿制定阅读计划,坚持“为孩子大声朗读,每天15—20分钟,孩子会在语言、智力以及情感上发育得更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3]
   以上作品可以看出,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中特色最鲜明、个性最突出、种类最丰富的文学,它几乎包含了儿童文学的所有文学样式: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儿童科学文艺等,可以说,幼儿文学是整个儿童文学大家庭中最有艺术魅力的文学。学龄前的儿童,会对图书的可视性和趣味性比较敏感,“打开一本书,蓝蓝的天空,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橙子,黑色的夜,和简单的童话故事都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书本帮助他们打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让他们渐渐学会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所接触的身边的人和物。”[4]
  
  二、儿童的阅读
  
  (一)儿童的年龄特征
  童年期,是指学龄初期,即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个年龄阶段。这一时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阅读的黄金时期。“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阅读儿童文学它能让人善良,增强人审美的意趣,能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5]这个时期的孩子已从幼儿园步入了小学,学习成了他们的基本活动。生活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心理、生理继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识字量的增加,他们不再满足于已知的事物,他们的兴趣会更广泛,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的思维形式已从幼儿期的形象思维为主,向童年期的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他们的控制力、注意力、记忆力都在逐渐增强。集体意识开始萌芽,个性特点逐渐形成。他们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由过去的全部让家长挑选,变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交换阅读,直至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来阅读。这时他们已经能够阅读一些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情节富有吸引力的作品,并且由于各自性格特点的不同,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体裁、表现手法也有了不同的要求,自主阅读意识大大增强。
  (二)儿童阅读儿童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童年文学的样式和婴幼儿文学的样式有了很大的区别。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步入学龄阶段,他们的生活已经由以玩为主变成了以学习为主。对于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和新颖的表现手法,已经能够逐步理解和感受,并希望有些知识能运用到他们的学习和写作中去。同时他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已经由以听为主变为以阅读为主了;他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需求,也由被动需求变为了主动需求。作品内容的新颖、人物形象的可模仿性、情节的生动有趣、语言的轻松幽默,都会造成儿童心理上的愉悦,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如杨庆福的儿童故事《谁勇敢》,写小松和小勇两个孩子,小松说他勇敢,敢捅马蜂窝;小勇说马蜂蛰人很疼,不敢捅,小松说小勇胆小鬼。小松捅完马蜂窝后,只顾自己逃跑;而小勇却返身去救年纪小、跑得慢的钢钢,结果半边脸被马蜂蛰肿了很高,疼得哭了。故事采用对比的结构形式,表达了真的出现险情时却能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才是真的勇敢。那么“勇敢”的理念,就会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来。儿童这时比较喜欢并且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样式还有: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寓言、童话、儿童电影等。由于儿童期的孩子特别富于幻想,所以他们会对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爱不释手。如叶永烈的儿童科学幻想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科学幻想之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这些作品在写作的当时,虽然只是一种幻想,但是却能够激发小读者们改变现实、创造未来的强烈愿望,也会使当时非凡的幻想成为今天的现实。儿童科学文艺作品能够满足孩子们幻想的需要,而像《小兵张嘎》《刘胡兰》《罗文应的故事》这样的儿童电影、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也能满足孩子们理想的需要。当一个孩子不能去尝试现实生活中所有事情的时候,阅读就使他们有了选择,他们可以在阅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王泉根说:“儿童是寻求精神信息的时期。人生的儿童期需要契合儿童时代审美特征与视读经验的儿童文学。”[6]
  
  三、少年的阅读
  
  (一)少年的年龄特征
  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属于少年期或学龄中期,是孩子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是他们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一个时期。儿童升入初中后,学习内容的增加、校园内外集体活动的丰富多彩,使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自我意识和自立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崇拜英雄、追逐明星,喜欢学习他们、模仿他们。在生理方面,他们生长发育迅速、精力旺盛,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而在心理上又不够成熟,时常表现出幼稚性和冲动性。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喜欢争辩、质疑、反驳,不愿轻信,充满叛逆和批判。他们开始认识自我,有了肯定自我的渴望,产生了很强烈的的“成人感”。克鲁普斯卡娅在描述少年期的时候指出:“过渡期的年龄特点在于一种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少年还像一个儿童,他热烈地去吸取一切印象,他感到了这种生长,并从这里获得力量和勇气,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的程度。同时,少年已经不是儿童,他已经有很多的社会经验,他已经不像儿童那样充满幻想地生活着,他已经有另外的兴趣了。”[7]这时,儿童文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少年期的孩子顺利地度过这种半儿童、半成人的矛盾状态,平稳进入青年期。
  (二)少年阅读儿童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少年在成人看来尽管还有些幼稚,但他们却特别渴望像成人一样探索世界。所以,他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已经不满足于儿童故事、童话那样主题单一、结构简单、幻想色彩比较浓厚的作品了。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尽量满足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需求,力求作品内容上的多样化,更深刻地描写自然和社会。这时他们比较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英雄故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小说、科普读物等。这些作品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判别是非的能力。而在作品的形式上,情节可以曲折一些,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表现手法不必像童年文学那样直接,可以含蓄一些,给儿童留下自己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儿童小说以其典型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如少年儿童在阅读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刘心武的小说《我可不怕十三岁》,表现了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宣泄了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叛逆和偏激。小说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受少年儿童欢迎。传记文学也是少年儿童喜欢的文学样式之一。叶君健的《鞋匠的儿子》,是以散文的笔调写成的传记作品。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兴趣盎然地向小读者介绍了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坎坷的一生。安徒生出身贫寒,命运坎坷,但他不懈奋斗,坚忍不拔,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这部传记不仅使喜欢安徒生童话的小读者全面地了解了安徒生的生平,也使他们感受到了安徒生奋斗的艰辛,并学习他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像《居里夫人传》《巴尔扎克传》《哥白尼传》中的人物,也都会成为激励少年儿童奋斗不息的榜样。
  针对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探索儿童文学多层次阅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个性魅力,它能够给儿童带来的,不仅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和图画,还有着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引导和帮助,它像是一位智者大师,在告诉你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以及你未来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在哪里。”[8]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96.
  [2]王泉根,张国龙.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3]谭旭东.童话:为我的宝贝大声读[M].石家庄:河北少儿出版社,2009:1.
  [4][8]梅子涵.儿童文学阅读的意义[EB/OL].www.52jsxy.com/68K:2009—6—18.
  [5]李梦.儿童文学阅读调研报告[EB/OL].http://www.12edu.cn2009—6—24.
  [6]王泉根,张国龙.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7]彼德罗夫斯基主编.年龄与教育心理学[M].1974年俄文版,第427页.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中原地区农民居住以及生活环境条件,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2011年对中原地区3省7个县区560户农村家庭采用现场观察和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垃圾、污水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的特殊使命。“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具特殊性的课程,既是严格的教学活动,又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教学对象广、时间长、课时分散,具有时效性、现实性、实践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高校必须针对这些特点,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促进管理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研究稳定干扰NOR1基因对官颈癌HeLa细胞系的影响.方法:采用pSUPER.neo+GFP载体构建靶向NOR1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pSUPER-shNOR1-1,pSUPER-shNOR1-2以及无关序列对照载体p
通过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现1995~2009年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论文共560篇,从论文作者及其所在机构、刊载期刊、刊载时间、主题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i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肝功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新型军事人才的根本素质,院校必须将培养学员政治素质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    一、着眼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切实把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军校育人的首要任务    (一)培养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由我军的性质决定的。我军作为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能不能永远保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英语教学的研究重点已从教师如何教转到学生如何学,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直观性等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从事外语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式教学,扩充了课堂知识容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力求探
随着室内设计专业在各个大学的普及,室内设计相关课程的开设方式也成为各个高校研究的目标,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作为室内设计专业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其授课方式的研究,笔者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商业的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一方面,科技的进步是商业的本质——交换越来越方便;另一方面,商业空间的发展也成为必然。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和功能需要以后自然产生新的需求,这就是对娱乐以及审美的心理满足需要。  商业空间设计
员工的绩效考核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图书馆的现实环境与客观条件出发,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对图书馆员工绩效考核的思考,阐述了图书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