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423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的教学艺术素养中,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亦是重要的因素。非语言行为是指教师运用神、情、行、态等无声的非言语因素,将众多信息传导给对方的行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无声的因素,使之成为非语言性的教学艺术。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应用非语言行为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增强信息的感染力量,提高学生感知效果
  在教学中的某种特定条件下,教师仅靠语言手段输出信息,而不借助于非语言行为就有可能表达不清动作技术的结构,不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坚持身体力行,力求自己做示范,并努力使每一动作都规范化,千万不能一知半解,误人子弟。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准确的、优美的、协调而有节奏的示范动作,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而优美的印象,具有增强信息的感染力,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并在大脑皮层建立广泛而深刻的暂时神经联系,提高其感知效果。尤其给初一年级学生做示范时,某些动作还要伴以适当的面部表情、手势,这些更能引起学生一定的联想起到强化作用。在突出某个技术动作时,把重点环节的示范静止得稍长一些时间,以利于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动作表象。如:投掷教学中的蹬地转体、跳远教学中的踏跳等。在示范技术难点、关键之处,用手来指点动作的用力方向,用手臂的摆动来代替动作的幅度与速率。如: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的两腿依次过杆。用手比划高度、长度等使学生对动作技术建立时间、空间的概念,加快对动作的领会。如:投掷教学中的出手角度与投掷高度。在讲解示范中联系教师的神态、身姿等非语言行为,有助于学生正确感知并深刻领会其真实的含义。
  二、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体育教师对学生存在着易感染性,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等非语言行为所流露出来的信息,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能为学生敏感地接受,从而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十分注意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端庄的体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情绪消沉、说话有气无力、示范无精打采、举止失常变态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引起学生学习情绪不好,则迁移效应就差,这就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关系,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又如,上课伊始,教师站在队前,通常运用充满期待、信任的目光环视全队,意思是希望大家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锻炼。这不仅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其求知欲,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气氛。此外,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的衣着、仪表本身就是非语言因素,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情绪。上述这些非语言行为无疑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非语言行为是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的纽带,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体育教师的多种情感通过一定场合和一定形式流露出来,势必给学生的学习、锻炼带来很大的影响。体育课时,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做模仿操时教师要形态逼真。如在教学“五禽戏”时,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模仿几声动物叫声。在游戏中,特别是对抗性强的游戏,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XXX加油!”此时,切忌去阻止他们,让学生产生愉悦感,进一步激发其他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说明,非言语行为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方面。
  四、有利于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自信意识
  体育教师的眼神、表情和手势等非语言行为对学生具有心理暗示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对掌握技术情况好的学生用赞许的目光给予肯定或引导集体鼓掌,学生就会受到鼓舞;而对体质较差,一时未能掌握好技术动作的学生,或因胆小、害怕等心理原因造成困难的学生,如分腿腾跃山羊、跳高等项目,教师可用亲切和蔼、热情期待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用温和的微笑对待他们,能使学生从教师的神态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激发其练习的积极性,产生“老师相信我,我亦能做好”的自信心理。实践证明:体育教师适宜的非语言行为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节学生的心理,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形成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有利于建立课堂的良好秩序,保护学生自尊心理
  体育教师运用无声的语言,有时能起到有声语言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个别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分散,或有越轨举动,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批评,有些学生表面服从,心里却“顶牛”,学生的自尊心容易受到损伤而情绪低落。这种感情障碍可造成学生抵触教师的教育,影响到整个课堂纪律。如果此时教师采用非语言行为,慢慢地走到该生跟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或用手势示意、或用目光及时制止、或皱眉摇头以示批评、提醒等等,这既能使学生引起注意,使他很快集中思想,自觉改正越轨行为,又能保护其自尊心,同时不打乱教学节奏,使教学秩序井然,其效果当然比前者好得多。
  诚然,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及作用远不止这些,这里仅谈粗浅的体会,但这也足以看出它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上接第93页)气,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能使学生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获得多次的成功会,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同时会感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激励情景,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的自我提高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英语交际。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成就感。对于学生交际中的语言错误,教师应注意策略,采取鼓励和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惧怕错误而不敢开口的心理焦虑,增强英语交际的自信和愿望,并让他们获得愉快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产生学好英语的动力。
  六、创设实践情景,培养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是进行英语教学与活动的主要场地,但是,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交际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它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语言的学习也决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当有效地向课外延伸。教师不但要注意课堂上英语的交际操练,还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后创设实践情景,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里使用英语,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比如,八年级上册的Unit 7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就可以组织学生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作为教学活动指导者的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能调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演讲、表演、讲故事、英语脱口秀等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他们融入英语世界,切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位外国教学专家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非英语交际环境中,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设法创造多种情景,多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巩固语言知识,掌握交际技能,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通过对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在载体和寿命,储藏和收藏价值,检索等九个方面的的优劣势对比和分析,得出在图书馆的期刊资源格局中,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是一种长期共存,各得其所,互
初一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抽象能力差,习惯于形象思维;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好胜,愿意表现自己。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搞好初一的数学教学呢?笔者主要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处理好初中数学与小学算术的衔接,把抽象内容具体化  小学算术与初中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从小学的正数和零发展到中学引入负数后建立了有理数域;从小学的具体的数及其运算发展到中学的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从小学的列算式解应用
教辅软件的普及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教辅软件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既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又符合学生特点;另一方面,教辅软件的不当使用也导致大学英语教
在对实施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探究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觉到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巧妙创设情境,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他们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现谈谈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一节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上课前,设计出一个最恰当的、有目的的小故事为课堂的开头
初中英语教学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使之获得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写作即英语的书面表达,是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宣扬和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研究老子哲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中考不考的科目,由于这种状况,在生物教学中会体现出很多其它学科所没有问题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HTH〗一、生物学科未得到重视  多数学校在课节安排上,多把生物这类的“小科”放在下午,自从生物学科不列入中考科目以后,我基本没有上过上午课,一般都是安排在下午第一、二节。下午课比较难上,如果学生午睡了,下午刚上课时大脑还处于抑制状态,如果不午睡,大脑则处于一种疲劳状态,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术后延迟拔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相关因素、各并发症具体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将宁波市第一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高校在校大学生兼职现象越来越普遍.兼职工作不仅能够满足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需求,还能够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倡导的主题,是对现代教育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课题的引入,引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常见的巧设悬念、诱导探索、实验引入等多种方式都可以进行运用。如在化学课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展示做好“铜树”,再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及美感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