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语文课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cong907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课改大跨步地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每一个教师当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要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首先得让他对这门学科有兴趣。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
  一、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情境世界已不是难题,关键是看教师创设的时机对不对,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否则就是“热闹的空架子”。那么该如何做呢?“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足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生活是文章的惟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总之,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文章以大量的客观事实作依据,结合笔者所进行的科研,说明植物的雄性不育性状虽有由少数基因控制的,但多数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故一概用希尔斯的三型学说加以解释存在
当前,大资管、大投行、大金融市场潮流裹挟着金融创新浪潮汹涌而来,在这场为获取竞争优势而展开的激烈角逐中,金融机构为建立起强大的综合化经营能力,几乎都将发展大投行业务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提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京郊广大贫下中农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为认真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农业
两年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间作田的每亩产量,比单种玉米或单种马铃薯的产量增加20%以上.玉米是喜光、喜温的高杆作物,而马铃薯是喜凉爽、耐荫的矮杆作物.在玉米宽行内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成长。根据这一观点,提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使他们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新课改的环境中,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重大的研究课题。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更应把创新能力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培养目标。  何谓创新能力?它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要真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当前需要走出认识上的几个误区,实现观念上的根本改变。  一、走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美术课、艺术课的误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  “学校现在要进行素质教育了,就要开设音乐课、美术课”,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
研究目的:  本文探讨温针灸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阻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orme,IBS-D)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法。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