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更全、更远——从PISA测试理念看初中数学基本技能的落实及发展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ISA测试是由OCE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与实施的一项辐射全世界的大型国际教育成效评估研究,它主要针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15周岁学生,评测他们在阅读、数学、科学这三个领域的素养及能力,以此来反射出各国教育的成果,展现各国教育发展状况,从而促进各国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PISA从2000年第一次正式实施起就吸引多个国家的参与,在全球引起较大的反响,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成就测试.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研究领域,仅有对实践经验的反思是不够的,要想让教学研究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才能真正促使一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归根到底就是要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掌握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规律,才能让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来.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在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有效的知识建构活动,是形成新的数学认知(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强调生活实践应用,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学生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加工这些素材的过程当中提高数学知识建构效率;二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素材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数学概念或者规律的理解植根于生活应用.文章结合“中心对称”这一知识的学习,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中生活实践应用的方法.
要让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真正落地,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就是学情分析,只有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把握准确了,那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才是有可能的.学情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建立起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学情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寻找到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点.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数据逐渐成为学情分析的有效手段.当前有许多平台或软件支持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运用新的手段分析学情,既是满足应试的需要,更是为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数据中看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尤其是要能够从数学学科核
STEM教育是基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跨学科教育.将STEM教育融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在阐述初中数学与STEM教育结合的意义的基础之上,以“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为例,探究了初中数学与STEM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数学的抽象性、概括性较强,使得数学学习时需要学生展开较高强度的思维活动.能触碰、操作的实物,以及看得见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显现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因此,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更生动、更形象的数学学习过程,让数学学习更高效.文章认为,可以从创设可视化场景、鼓励动手操作、展开思维过程、教师提示点拨这些方面入手,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实现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
STEM是科学(Si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组合,STEM教育是指将四门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门综合性课程的教育形式,最初源于美国,后来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STEM教育打破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线,推翻传统教育理念中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知识间的融合与应用,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意义与生活价值.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应体现在数学思维的活动中.数学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简单的套路,而是要对数学知识有融会贯通的本质理解.因此,高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探寻更加科学的途径以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成为学生能够观察、思考、探索、操作的对象,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促使数学学习走向深度,真正达到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分析学生的作品,合理把握从学生的角度得来的学习资源.即课前了解学情,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资源;课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有效把握学生学习的生成资源;课后了解教学缺憾,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延伸资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微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彰显“微探究”的“大价值”.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微探究应用价值有两点:第一,能够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二,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微探究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弥补学生在某一个能力或某几个能力上的不足,还能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在客观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内驱力.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移动设备的全面覆盖,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室不再是实施教学的唯一途径,书本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技术的革新催生了现代化数字教学模式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数字化教学技术的投入.正是教学技术的革新,让学生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依旧可以线上学习的形式回归课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课程不被耽误,教师的教学进度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