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思维看得见——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抽象性、概括性较强,使得数学学习时需要学生展开较高强度的思维活动.能触碰、操作的实物,以及看得见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显现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因此,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更生动、更形象的数学学习过程,让数学学习更高效.文章认为,可以从创设可视化场景、鼓励动手操作、展开思维过程、教师提示点拨这些方面入手,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实现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开发教材“源泉”,可以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文章借助三个外在“源泉”进行了教材开发的尝试,进而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让教材因开发而丰满,让课堂因开发而灵动.
由一道期中试题引发的关于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渗透的教学思考,文章从情境引入数学文化、课堂小结展示数学文化、习题讲评扩充数学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修养,提升专业素质,打造高效课堂.
今天的初中数学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知识、要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创造性思维可能会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如何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协助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值得每位教师的认真思考.在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带着明确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那么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也就有了创造的空间.如果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渗透其中,那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有了保证.
蕴含着数学文化背景的试题是以数学为本源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应用“明目张胆”的模式解题,让学生能明确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主题,构建出数学目标模型的表达,张本继末地写出论证过程,大胆心细地解决问题.真正从知识、思想、思维、精神上协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通过自我思考、实践和反思,积累有效的个体感受,升华数学经验,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者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采取以下策略:设计“做”的活动,获得操作的活动经验;设计“探”的活动,获得探究的活动经验;设计“思”的活动,获得思考的活动经验.
高三概念复习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重现,其更重要的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提炼,是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与升华.在高三概念复习中,既要准确把握概念,又要重视其外延的拓展,善于结合教学实际,揭示概念间的联系,挖掘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拓展概念的长度与宽度,提高概念的高度与深度,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研究领域,仅有对实践经验的反思是不够的,要想让教学研究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才能真正促使一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归根到底就是要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掌握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规律,才能让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来.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在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有效的知识建构活动,是形成新的数学认知(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强调生活实践应用,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学生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加工这些素材的过程当中提高数学知识建构效率;二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素材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数学概念或者规律的理解植根于生活应用.文章结合“中心对称”这一知识的学习,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中生活实践应用的方法.
要让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真正落地,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就是学情分析,只有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把握准确了,那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才是有可能的.学情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建立起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学情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寻找到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点.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数据逐渐成为学情分析的有效手段.当前有许多平台或软件支持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运用新的手段分析学情,既是满足应试的需要,更是为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数据中看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尤其是要能够从数学学科核
STEM教育是基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跨学科教育.将STEM教育融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在阐述初中数学与STEM教育结合的意义的基础之上,以“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为例,探究了初中数学与STEM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