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几个关系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实际经验,在分析借鉴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新视角剖析了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几个关系。文章认为,对外经济关系可归结为国际商品贸易和生产要素输出入两大类,其中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土地的流动形式之间既有替代关系,又有互补关系,还会产生"连锁开放效应"。只有对它们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才能使对外开放的路子越走越宽。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的走向。文章认为,土地供给曲有限性和用途的无限性,决定了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只能走更有效率地利用现有土地的途径,通过不断调整用地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文章阐发、界定了城市土地的产权关系,论证、描绘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分析探讨了城市土地收益合理分配的原则。作者依据翔实的材料,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新见解。
本文认为,我国森林资源被人为破坏自古亘今持续7千多年,这种趋势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才有改变,但森林和草地少至今仍是困扰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在总结我国经验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实施生态经济系统改进的建议,并对其中若干问题或项目进行了设计。作者认为,国家营林与群众营林,重点要放在群众营林上;而群众营林又需要将义务植树和"经济植树"结合起来,并把重点放在"经济植树"上。为此,有必要推广办合作社的做法,依靠综合经营,兼顾长期,中期和短期利益,使林业经营有利可图;财政和银行也应在资
<正> 柏良: 读到你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上的论文。你把悲剧起因归结为人类对欲望的不息追求,进而分"生存欲与爱欲"、"利益欲与权力欲"、"求知欲与审美欲"加以阐明,这就把悲剧起源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悲剧冲突的程式性和悲剧意境
<正> 在五四运动以后30年(1919—1949年)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各阶级、阶层,各党派、团体,乃至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在华势力都演出了或惊或险,或悲或喜的历史剧。历史的尘埃早已落定,然而自1930年李剑农先生著《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面世,迄今60年未见一部全面反映中国现代政治
<正> 最近出版的莫世祥著《护法运动史》,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研究护法运动史的专著。它占有大量史料,客观而详尽地记述了护法运动的全过程,并且对其中的一些复杂现象和重要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的说明,同时根据对这段历史的考察认真探讨了五四运动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
本文通过对世界城市化的大量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规律、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和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促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论证了现阶段我国应该采取"多元化、非均衡、逐级递推、综合发展"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正> 宋代的婚姻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妇女问题,是一个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近年来,张邦炜同志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婚姻与社会》(宋代)一书,便是他近年来研究成果的一个小结。严格地说,《婚姻与社会》(宋代)一书,还不是一部全面研究宋代婚姻制度史的著作,作者只是摘取若干专题,进行了既可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的探索。作者力求避免泛泛的叙述,不在一些枝
<正> 张恩和教授的《鲁迅与郭沫若比较论》是一部有特色的学术著作。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较新。张著精心构筑了三个新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对鲁迅和郭沫若进行了系统面全面的比较研究,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格局。它们是:"总体比较"、"平行比较"和"交叉比较"。"总体比较"从时代、地域、家庭、经历、友朋等五个方而,着重考察了鲁迅、郭沫若的生
<正> 由范英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一书,是当今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一项开拓性的重要成果,别的姑且不说,仅就作者把精神文明作为一门科学来建立,针对精神文明现象领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方面,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构筑起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这一点来说,就令人刮目相看。这是一部64万字的巨著,作者是在基本上未耕耘过的生荒地上劳作,他们面临的必须解决一系列生僻问题的困难以及为解决这些困难中所进行的夺关闯隘的拼搏,是可想而知的。在我国的文献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概念,是叶剑英在1979年国庆30周年的重要讲
<正> 词兴于唐代,繁荣于宋代,元明曾一度衰微,清代又复兴。清代词人上万,词作多至20万首以上。但对于清词的研究,却极为薄弱。本世纪30年代,刘毓盘《词史》,胡云翼《中国词史略》和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