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发展的新认识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最近出版的莫世祥著《护法运动史》,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研究护法运动史的专著。它占有大量史料,客观而详尽地记述了护法运动的全过程,并且对其中的一些复杂现象和重要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的说明,同时根据对这段历史的考察认真探讨了五四运动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
其他文献
本文考察了建国40年来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从社区研究的角度讨论了其内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强调指出:集市贸易和乡镇企业是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两个支柱。文章论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几种主要形式,政策因素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以及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中的意义和地位。
<正> 陈望衡的《艺术创作之谜》是一本深入地并且在有些方面开拓性地探寻文艺创作奥秘的专著。全书共六章,前二章分别研究文艺的本质和文艺创作主体,后四章论述艺术创作动机、构思、传达和非逻辑思维。它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及的内容很多,创见不少。这里择其要者略加评述: 第一,关于艺术本体的研究。谈艺术创作的规律自然不能不先谈艺术是什么。作者从哲学的高度,从不同层面为艺术提出三个定义:"人类自我意识的特殊形式","人类创造活动的最高形式",
<正> 《太玄》是我国西汉末年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扬雄的重要著作之一。《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太玄》和《法言》是扬雄以"拟经"形式写的两部重要哲学著作,因其"拟经",故曾遭到当时一些儒生的反对,"或讥以为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僭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股份制是私人财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的论述,不仅指明了股份制是这种生产方式通过"自行扬弃"走向新生产方式的"过渡点",而且包含着它可以成为新生产方式的财产形式的意思。股份制不过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财产组织形式或实现形式,它可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为这种私有制的实现服务,也可以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为这种公有制的实现服务。股份制之所以成为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财产组织形式或实现形式,是因为商品经济的运行产生一种内在要求,推动原始产权转化为单纯所有权,单纯所有权又转化为
中国佛教是由汉族僧俗文人和侨民游僧,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自东汉末年安息人安世高,大月氏人支娄迦谶始,来自希腊、波斯.中国古文化交汇地的中亚、西亚诸国和天竺、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古国的域外僧侣以及我国新疆于(?)、龟兹、疏勒的名僧纷纷到内地译经传教,中国佛教融进了多民族的思想文化,两晋与十六国以后,五胡进入中原,少数民族政治家把奉佛作为入主中原的南面之术,大力支持佛教,从而成为当时推动中国佛教发展的主力。隋唐佛教诸宗形成,多数宗派的创立者与非汉族僧侣有关。为陈叔宝、杨广等末代帝王欢迎的三论宗创始者是安息人吉藏.
<正> 青年黑格尔哲学思想研究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就撰者接触的材料而言,仅有贺麟、汝信和薛华等人曾对青年黑格尔的宗教、政治及异化劳动等哲学思想作过一些移译和研究。而新近出版的《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却使我们对黑格尔早年的思想脉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该书提
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的走向。文章认为,土地供给曲有限性和用途的无限性,决定了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只能走更有效率地利用现有土地的途径,通过不断调整用地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文章阐发、界定了城市土地的产权关系,论证、描绘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分析探讨了城市土地收益合理分配的原则。作者依据翔实的材料,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新见解。
本文认为,我国森林资源被人为破坏自古亘今持续7千多年,这种趋势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才有改变,但森林和草地少至今仍是困扰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在总结我国经验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实施生态经济系统改进的建议,并对其中若干问题或项目进行了设计。作者认为,国家营林与群众营林,重点要放在群众营林上;而群众营林又需要将义务植树和"经济植树"结合起来,并把重点放在"经济植树"上。为此,有必要推广办合作社的做法,依靠综合经营,兼顾长期,中期和短期利益,使林业经营有利可图;财政和银行也应在资
<正> 柏良: 读到你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上的论文。你把悲剧起因归结为人类对欲望的不息追求,进而分"生存欲与爱欲"、"利益欲与权力欲"、"求知欲与审美欲"加以阐明,这就把悲剧起源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悲剧冲突的程式性和悲剧意境
<正> 在五四运动以后30年(1919—1949年)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各阶级、阶层,各党派、团体,乃至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在华势力都演出了或惊或险,或悲或喜的历史剧。历史的尘埃早已落定,然而自1930年李剑农先生著《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面世,迄今60年未见一部全面反映中国现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