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说话的潜规则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a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英国人一见面总是在谈天气?为什么英国人似乎都有社交拘泥症?为什么英国人总是不停地抱怨?《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一书的作者凯特·福克斯将这些带民族性的特点放在人类学的显微镜下观察,从中发现隐藏在背后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和透着神秘感的独特文化。
  
  匿名规则
  你跟英国人见面怎么互相认识呢?握手?互道对方名字?不,在英国的非商务性的社交活动中,并没有规定第一次见面就得握手。事实上,握手总被认为“太商业化”,通常商务交往中初次见面就报出姓名的做法,在其他场合也被认为不妥。那么在宴会、酒会或是其他与陌生人攀谈的场合中,你该如何自我介绍呢?唯一正确的方式就是千万别自我介绍,而是找些其他的话题来开始一场谈话,比如谈谈天气。
  除非你和一个英国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比如你娶了他的女儿,在此之前,英国人不会想知道你的名字,也不想告诉你他的名字。与其报出自己的名字,不如试着用一种探寻的口气与他们谈谈天气、聚会或是任何你曾经去过的地方,这样开始一场谈话也许更好。即使对方看上去很乐意与你交谈,你仍然要遵守惯例,尽量克制住自报家门的冲动。
  
  猜猜看规则
  在中国,直接问某人“你是做什么的”,并不算作失礼。但是,由于英国人对隐私的顾虑,他们不会这样直接提问,而是找一种更迂回、更间接的方式来刺探职业,这就是猜猜看游戏。
  你可以先针对当地交通问题引发一些评论,比如:“哦,是的,堵车真是场噩梦,你开车上班吗?”另一个人心知肚明,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是职业,所以他在回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责任,他既要回答表面上的问题,又必须回答潜藏着的问题,所以他通常会说:“我开车,但我在市郊医院工作,能减少一些堵车的时间。”提问者的脑海中于是立即产生一项猜测:“哦,医院……那么,你是医生?”当有两到三个可能的职业供提问者猜测时,最好从最高等的职业开始猜,比如先猜医生,再猜护士、勤杂工或是实习学生。此外,尽管猜测是合乎礼节的,但最好不要一股脑儿报出所有的猜测,而是仍然使用带询问性质的陈述句,显得比较礼貌。
  
  抱怨规则
  持续抱怨,这是英国人职场行为和工作态度的另一种伪装。
  比如周一早晨,在英国的每一个工作场合,从工厂、商店到办公室和总裁室,总会有人开始一场周一早晨抱怨会。大多数此类抱怨都会以天气谈话开始,比如:“该死的天!真冷啊!”于是其他关于天气、交通的抱怨就会接踵而来。抱怨往往也以天气谈话结束,比如:“好吧,至少现在雨停了。”然后大家就会全部工作起来,直到下一个抱怨机会来临,通常是在第一次茶歇或是喝咖啡的时间。
  英国人在餐厅的抱怨则显得更加可爱。大部分英国人面对不好吃甚至难以下咽的饭菜,总是不好意思直接当面抱怨。他们也许会愤愤不平地向同伴抱怨,也许会将不满意的菜推到桌子边上,然而一旦侍者上前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时,他们会立即换上礼貌的微笑,避开对方的视线,嘟嘟囔囔地来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但,我点了牛排,而这菜看上去似乎更像是一道鱼啊……”有时候这样的抱怨实在太温和、太转弯抹角了,搞得侍者也摸不着头脑。有一位很有经验的侍者说:“他们会看着地板,自顾自地咕哝几句,好像他们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似的!”
  所有这些抱怨加在一起,使得英国人看上去总是很犹豫、很沮丧,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最有意思的是,人们在抱怨时,腔调一律是十分欢快的,态度也是彬彬有礼的,而且还不乏幽默。事实上,在所有的英式抱怨中,有一种人所共知的默认,那就是,所有人都不必为人们所抱怨的事情做任何提高的努力——他们只是想要享受一下抱怨的乐趣!(志政摘自《大学生·能力博士》)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11日,按照某种说法,是百年一遇的“光棍节”。苍井空在这一天过28岁生日。这一天凌晨,她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祝我生日快乐”的消息,3万人追帖回复,祝她生日快乐。  她在2010年生日的时候开了新浪微博,一年之后,粉丝接近800万人。这个曾经在灰色地带口耳相传的名字,俨然风头大盛,成为中国娱乐界身价高昂的偶像明星。  显而易见,在走向中国的路上,苍井空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那些青春
期刊
生活中我们不断做加法,总是在商场打折时买回一堆东西,吃饭时多点两道菜,旅行时像赶集似的多去几个地方……但这样的生活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原本期待的丰富,却成为沉重的负担。你有没有想过,放弃这些沉重的负担,过一种简单快乐的轻生活?轻生活,是一种属于女性的新的优雅与美丽。当周围的人都处于焦灼与承重的状态时,让我们以安稳闲适的姿态,用简约、真实、从容的生活方式,创造轻生活的简单幸福。    重生命,轻生活 
期刊
自行车引发的“战争”  自从把儿子赵天祈的自行车锁进地下室开始,儿子就突然变成了陌生人,每次下课回到家,眼神向母亲横过来,书包一丢,大老远就喊还我自行车,赵翼如不予理会,他就愤然转身摔门而去。中考前的这段时间,母子俩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对于平常还比较尊重儿子意愿的赵翼如来说,强行运用家长权力解决问题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触到了她的底线。初三那年,赵天祈迷上了骑自行车,经常是放学回家4个小时打游戏,4
期刊
在衣着方面,我只对鞋特别挑剔。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每天上下学两个小时的路程就靠两只脚在地上磨。我穿的都是自家做的布鞋,或捡父兄穿旧的鞋子,不是大就是小。因为没有合适的鞋,冻伤、水泡在所难免,从那时起我就想,将来自己挣了钱,一定要买合脚的鞋来穿。  不过对他人而言,鞋是品位和地位的象征。脚被装进鞋之后,感受如何,是他人所不知道的,人们看到的只是鞋。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只重视对鞋的评价,很少顾及脚的感受。
期刊
二战女间谍南希·韦克的传奇一生  她曾是希特勒最想除掉的女间谍,位居纳粹“黑名单”榜首,被盖世太保悬赏500万法郎;她也是二战盟国授予勋章最多的战地巾帼,其传奇故事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乱世有情天》;晚年因生活困难,她不得不卖掉勋章换取生活费,英国查尔斯王子曾为她的酒店房费埋单……  她是南希·韦克,代号“白鼠”,第二次世界大战知名美女间谍。2011年8月7日,这位传奇女性在英国伦敦辞世,离她99岁
期刊
一本叫做《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的新书在短短几周里迅速登上了当当网的畅销书排行榜。作者曾航是一位25岁的IT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访问了全球20多家苹果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还原出iPhone手机从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销售、回收翻新直到被分解处理的全球之旅。  “一款手机影响了整个世界,而那些分布在苹果全球产业链上的人,命运也被改变。”曾航说。      2006年的冬天,在美国加利
期刊
她是中国成功女性的标杆,是无数人心目中想成为的样子。奥运会,世博会,每当需要一个代表中国女性的形象时,她总是第一个被想到。她穿梭于政商两界,经营着曝光率最高的传媒业,又和慈善紧紧地绑在一起。  2011年,杨澜突然被卷入蝴蝶效应式的旋涡。在郭美美事件中被扯出的慈善“旧账”;卢美美事件中被翻出的合影;以及某洗涤品牌的代言风波……杨澜的回应快速而精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贯的优雅诚恳。    起步:
期刊
每个职场人的身上,都带着一张信用卡,记载着这个人的职场信用。卡虽无形,却真实地存在于职场大环境中,影响着你的个人规划,乃至整个职场生涯。    胜就胜在能真实地展现自己  小锦毕业于某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由于曾在贸易公司市场营销部实习过,也在某电子公司从事过国际贸易的开发,凭着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她找到了一个以电子商务运营起家的公司。  这家新兴公司员工较少,小锦一人身兼数职,做过人事、行政以及与公
期刊
塔罗牌解读师Riona让我洗牌。“想着你要问的事情。”她说,只有这样,它们才会带着我的命运的信息。  “你问什么?”我说婚姻。牌被我一张张抽出来了。Riona开始轻声解释牌的含义:“我看到你和他存在巨大的沟通问题。这张牌宝剑4,告诉我这个信息。”嗯,我们是有交流方面的问题。  Riona指着那张代表“他”的牌:“他的大脑好像受过伤。”我立即想到投资失败对他的自尊和自信的打击。“这张牌告诉我,他是个
期刊
一个西装笔挺、戴着劳力士金表的人,带着4岁的儿子,走进DNA亲子鉴定师邓亚军的办公室。他叫李翔,38岁,内向,却是几家公司的老板,资产过千万。他二婚的太太叶娜,原是他公司的公关部总监,漂亮泼辣,在谈判桌上游刃有余,恰好弥补了李翔待人接物上的不足。  与前妻的离婚胶着了很久,最终还是叶娜技高一筹。她拿着自己已经怀孕的医院检查结果,直接找到李翔的前妻。后者在大哭一场后同意离婚。  几个月后,李翔和叶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