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特色及启示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业态实践和人才需求结构呈现新的特点,现有的新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是否契合新的人才需求特点值得深思。美国密苏里大学作为创办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的代表院校,具有批判性创新和独立思考的优秀特点。本文总结其通识课程设置的特色,跨界取经,融合优势,以期探讨出一条适合我国新闻专业教育的通识课程设置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启示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业态的变迁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具备“采写编评”专业素质与高度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能适应业界需要,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强调的既能培养科学精神又能培养人文精神人才的理念与此相符合。我国一直在尝试实行“宽基础,活模块”的通识教育模式,通过模块课程的合理搭配,培养学生基础人文素质和基础从业能力。而在媒介融合时代,借鉴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理念能够获得有益启示。
  一、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的特色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国家。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在密苏里大学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并将实践教学理念贯彻于通识教育中,密苏里新闻专业通识教育也成为了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理念的代表。
  (一)秉承融合实践的通识教育理念
  密苏里新闻学院通识教育理念认为,媒介融合时代应加强人文与自然社会学科的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媒介体验。让学生从融媒实践中学习,有助于学生把书本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写稿、编辑新闻技能结合起来。
  (二)注重“兴趣选择”的跨学科资源配置
  美国新闻专业教育主要特点为新闻通识教育与兴趣选择课程结合。美国新闻专业学习由两部分构成,大一大二进行通识教育,修完一定学分的通识课程后学生在大三开始选择兴趣课程。“兴趣选择”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所涉及的课程都是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密苏里利用跨学科资源优势实现通识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理念的结合。
  (三)以课程设置的循序渐进实现专通教育的平衡
  美国高校新闻专业重视新闻通识教育,新闻专业通识课程为占总课程三分之二的拓展课程,将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并在专业教学中发挥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堅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联系,以培养适应融媒技术的全能型新闻人才。
  二、密苏里新闻专业教育“2 2”课程设置模式
  密苏里新闻专业本科教育采用一二年级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三四年级“通识教育 兴趣领域2 2”专业教育课程模式,我国不少新闻院校也普遍采用“2 2跨学科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中美两校都实行“2 2”通识教育模式,但我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受到教育体制因素的影响较强,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灵活性;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通识课程设置在实践中多元化创新,培养多学科思维能力的通识教育,更加适合融媒时代的发展。密苏里新闻学院“2 2”课程模式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课程结构“大学科”通识与“小众化”专业结合
  密苏里新闻学院将“大学科”通识教育与“小众化”专业教育结合。重视对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学习,淡化专业教育,重视大学科教育,打造3:1基础课与专业课占比,通识课程占65%。在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同样融入了“通识”的教育理念。密苏里新闻学院一二年级通识教育课程以基础性的文、史、哲、商、法等其他学科为主;学生完成这些必修的学分课程,从大三开始兴趣领域课程学习新闻理论与实践。
  密苏里通识教育课程涵盖广泛的研究,确保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领域的发展,并在掌握大众传媒公共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密苏里新闻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与创新结合,将通识教育融入学科,为每个“兴趣领域”设置特有的“课程菜单”,为培养出一名扎实的新闻传播人才完善了素养教育。具体设置见表1。
  与密苏里学院相比,我国许多新闻学院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占比重大,课程结构国家统一设置,必修课比例高于选修课。新闻专业学分要求是:四年,140学分;通识教育47学分,占总学分33.6%。
  (二)课程内容六大学科模块多领域学习
  密苏里新闻学院本科一二年级课程都是“通识教育”课程,注重科学素养培养,主要涉及六大学科模块,给予学生极其广泛的选择空间,利用学校自身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课程内容。学科跨度大,且课程内容实践性和时代感强。例如生物学、农业学等课程,其内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每个领域所开设的课程内容都极为细致,有的精确到某个议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设置见表2。
  与美国密苏里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相比,我国许多新闻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在学科跨度、广度上显得比较单一,知识覆盖面较小。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少,大多是人文学科课程,以理论介绍性为主,操作性课程较少。
  三、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带来的启示
  当前传媒实践融媒体发展趋势,要求新闻专业教育能够培养复合型人才、全能型记者,新闻专业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才能缩小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差距,顺应媒介人才市场环境的变化。美国密苏里新闻专业通识教育模式,可以为我国新闻专业的通识教育改革带来一些启示。
  (一)专通融合的通识教育理念
  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的关键。我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的重点是思政与人文教育,但忽视了科学知识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各个通识课程之间联系的被忽略,造成课程设置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实现专通融合,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因地制宜的灵活模式
  美国各大学通识教育形成了各自特色,啟示着我国大学应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通识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应该对新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适度调整,建构新闻人才复合式知识结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通识教育平台的改革,而且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通识教育中,文学课程占了相当大比例,可以将课程分布在各个领域,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旨趣选修心理学、经济学、法学、自然科学等作为辅助课程,夯实通识基础。
  (三)新媒体课程调整与实践能力培养
  通识学院需要增加关于新媒体方面的课程,学习掌握新媒体前沿的技术知识。考虑到学生关于媒介融合方面的知识掌握,应在选修课程中增加新媒体实践操作课程。特别是对于媒介融合方面的课程调整,一方面适当增加新媒体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应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打通各专业方向的课程,将新媒体实践操作融入到各个专业方向课程之中,以此来培养“一专多能”的全能型复合式人才,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建立一个理论性、实用性的业务操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对于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的经验,要结合我国国情,取之所长,因地制宜。课程内容应由单一学科的专业教育转变为广泛的跨学科宽口径教育;课程教学上,新闻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提高探索创新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与专业素养兼备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注释:
  [1]图表根据密苏里新闻学院网站资料自制,http://journalism.missouri.edu/programs/undergraduate/#majors.
  [2]图表根据密苏里新闻学院网站资料自制.http://journalism.missouri.edu/programs/undergraduate/#majors.
  参考文献:
  [1]王建.融媒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J].编辑之友,2011(05).
  [2]许向东.对中美数据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6(10).
  [3]孔煕妤.中美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中国复旦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为例[D].复旦大学,2013.
  [4]许正林.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纪录片特有的纪实属性决定了其在影像语言创新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本文通过对广东广播电视台马志丹工作室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现实题材人物故事系列纪录片《青年强·中国强》的影像语言进行分析,总结马志丹导演人物纪录片个人化的影像创作技法以及多维度创意内容,探索当代纪录片电影化影像品质创作新路径。  【关键词】人物纪录片;影像语言;影像风格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
当前,在校学生对语文、数学、外语格外重视,而对政治课却缺乏热情。作为政治课教师,如何增强政治教育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内驱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教师以情和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情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是促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以情和爱为基础来创设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良好氛围,会使看似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得富有人情味,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因为教师的微笑、点
【摘 要】本文认为“冰花男孩”事件在传统媒体大量报道之前为集聚阶段,信息传播路径基本为单向线性传播;传统媒体介入后为扩散阶段,信息传播路径为传统媒体、互联网、自媒体三者交叉互动。从而认为,在正能量事件的网络传播中,主动设置议程能匡正舆情走向,掌握话语权能强化正面舆论,建构情感框架能强化社会行动的合法性。  【关键词】网络正能量;集聚;扩散;舆情;“冰花男孩”事件  2018年1月8日,云南昭通鲁甸
把握好深度报道中的  客观性原则  首先,不忽略事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任何细节。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事实的意义的报道方法。深度报道应对新闻事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还原和再现,既要关注那些对新闻当事者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事件细节,也不回避那些对当事人有负面影响,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细节,力求做到全面呈现事态。  其次,不夸大事件
【摘 要】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栏目为例,在了解其网络数据新闻实践动因的前提下,分析国内媒体在数据生产、传播、盈利等层面的困境,从而对我国媒体在网络数据新闻领域的实践提出建议,并尝试对未来网络数据新闻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展望。  【关键词】网络数据新闻;传播渠道;盈利模式  数据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工作方式,主要是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1]21世纪初,外媒就已经开始实践数
【摘要】1944年6月,经历了长达5年之久封锁的延安及解放区,迎来了一批外国记者。记者们用笔为这片红色的土地打开一扇窗户,为全世界介绍这里的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顽强抗日、英勇杀敌的动人画卷,真实描述了不为人知的“另一个中国”,为中国的抗战宣传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抗日战争 中外记者 延安 解放区    1944年春夏之交,一支由新闻记者组成的
【摘 要】我国出版业目前正处于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并存的时代,全媒体出版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的出版业发展新业态。全媒体出版打破了传统出版的推广模式,实现了行业整合与新业态形成,引发出版模式、结构、方式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调整与变革;纵然全媒体出版模式目前仍面临种种问题与挑战,但并不能阻挡全媒体出版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全媒体 在线出版 中文在线  一、全媒体出版概述  全媒体出版(Federated
【摘 要】本文以《嘉峪关日报》为例,阐述在融合背景下,党报要想走出困境,必须与新媒体融合,以内容为王,在新闻的首发上下功夫、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在民生报道上下功夫;突出视觉效果,让照片成为主角、让版面亮起来、让标题动起来;突出深度融合,在信息发布渠道上下功夫、在新闻评论常态化上下功夫、在报网互动上下功夫。  【关键词】嘉峪关日报;内容为王;视觉效果;深度融合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新媒体
【摘 要】2004年4月,重庆电视台开播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天天630》。近十年来,这档时长为90分钟的新闻节目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成为重庆地区影响力最强的电视节目之一。通过对《天天630》节目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与之类似的电视民生新闻具有以民为本、服务民众、受民关注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表现出内容较为琐碎,易流于世俗的不足。通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应该继续走“亲民”路线,但同时也要避免
【摘 要】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是对外传播中体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窗口,也是跨文化传播中版权输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扶持促进了相关主题类图书的版权输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用户阅读体验;渠道的拓展加强了节目联动效应,烘托了图书出版交易氛围;数字版权的全方位开发为IP出版在全球范围内的深耕提供了新的可能。  【关键词】北京图博会;图书出版;出版发展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