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正能量集聚与扩散的路径与舆情分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冰花男孩”事件在传统媒体大量报道之前为集聚阶段,信息传播路径基本为单向线性传播;传统媒体介入后为扩散阶段,信息传播路径为传统媒体、互联网、自媒体三者交叉互动。从而认为,在正能量事件的网络传播中,主动设置议程能匡正舆情走向,掌握话语权能强化正面舆论,建构情感框架能强化社会行动的合法性。
  【关键词】网络正能量;集聚;扩散;舆情;“冰花男孩”事件
  2018年1月8日,云南昭通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学生王福满像平时一样,赶往距家4.5公里的学校参加期末考试,由于气温较低,等王福满赶到教室时,头发和眉毛已被风霜打得雪白,同学看着他的“冰花”造型忍不住大笑。班级老师看着十分心疼,就给王福满拍了一张照片,并将照片传给了校长付恒,付恒将照片传到网上后,触动了无数网友的泪点,“冰花男孩”瞬间走红网络。
  由于“冰花男孩”事件从舆论关注到舆论弱化持续的时间较长,且涉及的内容广而多,杂而乱。鉴于此,笔者以1月8日“冰花男孩”网络走红为时间起点,以1月23日,舆情逐步弱化为时间终点,将信息传播集聚和扩散的路径作为切入点,分析自媒体、互联网、传统媒体在事件萌发、升温、集聚、扩散中扮演的角色。由此来分析,在网络正能量事件传播中,如何应对舆情,以及舆情呈现的特征。
  一、集聚路径:自媒体→互联网→传统媒体←自媒体
  1月8日8时50分左右,新街镇转山包小学校长付恒将王福满“冰花造型”的照片传到网上。通过自媒体,付恒点燃了“正能量”。此时,舆情的传播仅限于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网络社区,范围较小,为舆情传播的自发“累积”阶段。
  1月9日11时13分,人民网云南频道发布消息:《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冒冰霜上学 网友鼓励:努力读书改变命运》,[1]主流媒体网站的关注让舆情不断升温。此时,舆情的传播范围开始由自媒体向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以及传统媒体旗下的网站传播,范围开始扩大。
  从1月9日11点到1月10日传统纸媒报道之前,由于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中国经济网、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等知名媒体或网站的传播,“冰花男孩”事件的舆情开始蔓延。
  从1月10日开始,《新华每日电讯》《春城晚报》《成都商报》等传统纸媒跟进,央视等媒体派出记者实地采访。由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的集中播放给受众带来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官触动力,让“冰花男孩”事件升温。从1月10到20日,网络上以“冰花男孩”为关键词的新闻达700条之多,舆情呈“井喷式”扩散。
  从集聚的路径来看,从1月8日8点50分到1月9日11时,信息流向较为封闭,主要集中在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社区,信息流通以单向为主。或通过微信、微博、博客对“冰花男孩”新闻进行转发、评论,或通过贴吧、论坛/BBS对他人的信息进行转帖,在这一过程中,网友会有选择性地设置标题,或增删新闻内容,但转发者和接受者之间基本不实现互动交流。从1月9日11时人民网刊发记者从一线采回的消息到1月10日各大纸媒纷纷刊登“冰花男孩”事件之前,信息流向逐步向主流媒体和其主办的网站延伸,但仍以单向为主。即传统媒体获取采访信息的源头,要么是互联网,要么是自媒体,要么二者兼而有之,传统媒体和网络之间基本没有互动。
  二、扩散路径:传统媒体、互联网、自媒体互动交叉传播
  從1月10日开始,伴随着主流媒体的传播和传统纸媒的刊登,信息流向从以单向流动为主,逐步向双向、互动交叉转变,即传统媒体、互联网、自媒体之间实现了融通。
  如北方网,1月10日7点56分转载了《成都商报》的稿件《头顶风霜上学 “冰花”男孩让网友心疼》,[2]而《成都商报》1月10日国内版刊发的稿件则来自人民网客户端,即人民网云南频道的稿子《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冒冰霜上学 网友鼓励:努力读书改变命运》。[3]而在1月9日14点的百度贴吧上,原封不动地转载了人民网上的消息《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冒冰霜上学造型走红,网友:好心疼》。[4]
  在网络时代,当一件网络公共事件的覆盖面、关注度、影响力达到一个极值点时,它扩散的路径就会摆脱由点到面的单一垂直方式,而实现点到点、点到面、面到面的多向度传播。在“冰花男孩”事件中,经过1月8日和1月9日的发酵升温后,1月10日事件的关注度达到了峰值。此时,由于网络将“冰花男孩”推向了公众视野,作为一个信息焦点,信息流自然会由周边向核心集聚,而集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呈几何级的速度扩散。
  由此,笔者认为,“冰花男孩”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单从信息流向的角度来讲,从信息集聚扩散的那一刻起,传播者、受传者的身份已经“融合为一”。此刻,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冰花男孩”身上,只要有涉及“冰花男孩”的信息,不管是向“好”或“坏”的方向演化,都会主动转载,于是个人议程、公众议程、媒体议程就“汇合为一”。此时,只要互联网、自媒体、传统媒体任何一方设置一个议程,都会得到其他各方的呼应,即信息流向再无强与弱、主动与被动、传与受的“楚河汉界”。
  三、主动设置议程:匡正舆情走向
  作为网络正能量事件,从“冰花造型”照片上传到网上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多数人的信念、态度和意见实现了情感上的共鸣。如网友深瑟系在百度贴吧跟帖时说:“没有对比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不知道我们有多幸福。”[5]相对于一致叫好的正面舆情,网络上也有不少负面舆情,如网友“用户5831354651”所说:“真让人伤心!事件报道出来了,才意识到要资助一下,下雪了才组团送福利!每年那么多的教育基金都去哪了!”[6]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发现,网友的吐槽等负面舆论基本都在1月9日人民网刊发出消息之后,且这些舆情大多集中在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的跟帖或者留言中,而且数量极少。所以说,在网络时代,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关键要及早设置议程,把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公众的“媒体议程”中。   就“冰花男孩”事件来说,从1月10日开始,由于网络舆论还处于集聚升温的状态,导致各种观点还处于一种混沌的形成阶段。此时,网络正舆情与负舆情必将会经历一段短暂的博弈的状态,正如陈力丹所说:“如果人们议论的舆论客体所体现的信念、价值观与公众差距……‘问题没有解决’,舆论是不会消失的。”[7]即舆情有一段潜伏期,如果不适当引导就会出现反转,造成负舆情大于正舆情。
  从1月10日到1月23日,笔者从网络检索的信息发现,“冰花男孩”事件发展到后期,网络上有不少的负面杂音。不过,由于从1月10日开始,舆情开始降温,负面舆情始终未能实现反转。所以,从“冰花男孩”事件的扩散路径来看,正是由于主流媒体网站人民网在事件发生的26小时后即发声,将受众关注的“冰花”造型、同学嬉笑、家庭境况等视觉形象的前因后果进行了真实的还原,才有效地过滤掉了如自嘲、戏谑、反讽等个性化的敏感表达,匡正了舆情走向。这一点,对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可资借鉴。
  四、掌握话语权:强化正面舆论
  在“冰花男孩”事件整个信息传播流程中,政府、公众、主流媒体始终处于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状态,而这种无声的配合让负面舆情的集聚丧失了活跃期。
  1月8日上午,“冰花男孩”照片被网友热议之后,当日下午,云南昭通市即派人到学校和“冰花男孩”家中了解情况。1月9日,即召开视频会要求保障好学生、留守儿童温暖安全过冬。反应如此迅速,是各方所料不及的。
  1月10日,云南省团省委、云南青基会、昭通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为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及附近高寒山区学校,送去了爱心捐款和补助。“冰花男孩”的父亲也在1月15日收到了捐助。而此时,媒体也第一时间将爱心捐款的数量、对象发布到网上,让舆论的焦点从“冰花男孩”身上转移到爱心人士身上,让舆论跟着主流媒体设置的议程往前推移。
  在“冰花男孩”事件中,由于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在传播网络正能量事件的过程中实现了相融相通,使得其他媒体在报道事件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与团体中其他大多数人的想法相协调,于是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便得到了强化,并“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8]
  总之,从“冰花男孩”事件萌发、升温、扩散,主流媒体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伴随着舆情聚焦点的变化,主流媒体在纸媒、电视荧屏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性的话语,建构着一种正向的价值判断与情感表达,并将其发布到“两微一端”上,动员广大网友跟帖发言,为网上网下舆情提供公开的“辩论市场”,疏解负面舆情,让舆论形成的过程变成舆论表达的过程。
  五、建构情感框架:强化社会行动合法性
  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群体心理的接受机制表现为以正义感、成就感、自我替代为特征的主动参与动机。”[9]由于“冰花男孩”事件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正能量”的标签,因此网民更多的是以一种点赞的方式来遏制内心的负面情绪,因为不从众就有可能被网友“集体围攻”,因为道德伦理的规则不容践踏。如英国网友评论的那样:“真希望我们国家的老师和孩子们能读一下这篇文章,下半厘米的雪英国学校就停课了。”[10]“冰花男孩”事件从被网络“捧红”到被当地政府、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关注,到“冰花男孩”受邀到北京看升旗仪式、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参观等,再到后期舆论质疑“冰花男孩被过度消费,成了正能量道具?”[11]社会舆论建构的框架始终未曾離开情感的认同。
  对网络正能量的讴歌,媒体所建构的情感框架基本都是在强化社会行动合法性,即便有媒体提出《“冰花男孩”的30万与500 慈善事业要依法送温暖》,虽有点含沙射影,但是这些稍显争议的舆情基本被正义的“情感话语”所弱化,即舆情不断将有争议的话题边缘化或者以低强度的愤怒进行舆情再造,让人们对“冰花男孩”事件的认知“沿着情感本身的运作逻辑来形成一套关于争议认知的理解方式”。[12]
  注释:
  [1][3]杨文明,徐前.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冒冰霜上学 网友鼓励:努力读书改变命运,http://yn.people.com.cn/n2/2018/0109/c378439-31122023.html,2018-1
  -9.
  [2]头顶风霜上学“冰花”男孩让网友心疼[N].成都商报,2018-1-10.
  [4]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冒冰霜上学造型走红 网友:好心疼.http://tieba.baidu.com/p/5509706710,2018-1-9.
  [5]《看了冰花男孩有点心疼!》网友深瑟系的跟帖,http://tieba.baidu.com/p/5509763642,2018-1-10.
  [6]《“冰花男孩”感动全国网友 首批10万元捐款抵昭通》网友“用户5831354651”的微博评论.http://s.weibo.com/weibo/%E5%86%B0%E8%8A%B1%E7%94%B7%E5%AD%A9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是官方认可的中国国际传播类作品的最高荣誉,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本文以第30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为例,提出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要从价值、内容、渠道三个维度做出努力。  【关键词】国际传播;中国故事;中国新闻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态势和西方媒体左右世界舆论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众声喧哗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标系”,有价值的“主心骨”。作为党报新媒体,池州日报微信坚持以“实、鲜、暖、深”这“四字诀”为依托,提高优质内容生产力,打造融媒原创精品,通过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关键词】微信;四字诀;内容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近年来,池州日报社通过实施移动
【摘 要】传统电视媒体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受到巨大的挑战,包括受众和广告主的流失以及人才的流失,媒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互联网 ”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只有坚持电视媒体为主,新媒体为辅的战略,打造电视融媒体才能实现较好的转型。从目前的电视产业发展上看,我国电视融媒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电视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体,它以电视媒体为主导,同时融合了其他媒体形态。《中国舆论场》是中央电视台的首档融媒
【摘要】丧尸类题材电影是近年来渐火的电影类型之一,互联网上美剧《行尸走肉》点击率颇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为什么会愿意看这种血腥味十足的作品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美剧《行尸走肉》为例,分析了丧尸电影中的美学特性,阐述了观众在影视艺术审美过程中的期待心理。  【关键词】丧尸电影美学特性《行尸走肉》  一、丧尸电影的发展及特征  恐怖影片的角色有很多种,如吸血鬼,木乃伊等,而丧尸电影,是以恐
【摘 要】手机新闻客户端这个新兴的新闻传播平台,越来越成为各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巨头数字化延伸的一个重要战略高地。用户量的迅猛增长、各类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层出不穷,展现出其强大生命力以及在新媒体集群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网易手机新闻客户端为例从重视用户体验度的人性化设计、信息高度聚合和自主订阅、阅读便捷和交互流畅、速度和深度四个方面对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特色以及其强大生命力的来源进行分析
【摘 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了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建构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新媒体为主流媒体的公益广告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平台,主流媒体公益广告传播与新媒体融合,能够让受众在互动中接受公益广告的人文观念,能够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带来优秀创意的不断突破。  【关键词】新媒体 公益广告 互动 创意  新
浚县坚持“八荣”拒绝“八耻”    近日,浚县教体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他们给全县学生宣讲“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并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了《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倡议,此举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此为契机,该县各中小学都以黑板报、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八荣八耻”的内容进行了刊登或报道,并以活动的形式把“八荣八耻”引向了深入,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
【摘 要】节庆报道一直以来是媒体,尤其是纸媒进行报道策划的重点。本文主要通过纵观1999年、2009年《新疆日报》的国庆专题报道,从而对其节庆报道策划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疆日报》 国庆报道 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媒体通过对新闻选题进行策划,打造独具特色的媒体形象,满足受众获知的需求,引导受众舆论,从而取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节庆报道是指媒体面对特殊的纪念日及重要的节庆日,如五一、国
【摘 要】纪录片特有的纪实属性决定了其在影像语言创新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本文通过对广东广播电视台马志丹工作室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现实题材人物故事系列纪录片《青年强·中国强》的影像语言进行分析,总结马志丹导演人物纪录片个人化的影像创作技法以及多维度创意内容,探索当代纪录片电影化影像品质创作新路径。  【关键词】人物纪录片;影像语言;影像风格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
当前,在校学生对语文、数学、外语格外重视,而对政治课却缺乏热情。作为政治课教师,如何增强政治教育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内驱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教师以情和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情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是促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以情和爱为基础来创设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良好氛围,会使看似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得富有人情味,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因为教师的微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