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第62页练习十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谈话:假日里,人们总会把街头打扮得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出示例1的场景图),和同组同学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它们各是怎么摆放的?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
  2.反馈:
  (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摆放的?
  (2)你是从哪边看起的?
  (3)从左边起,彩灯每三盏一组,每组第一盏是红色的,第二盏是紫色的,第三盏是绿色的。接下去呢?
  (4)彩旗是怎么摆放的?(从左边起,彩旗每四面一组,第一、二面是红色,第三、四面是黄色,每组都是这样摆的。)
  (5)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它们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出问题:你在图上看到什么?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你是从哪边看起的?你发现了什么?等等,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愿望。]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盆花是几盆一组摆放的?照这样的规律,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
  先想一想,再在练习本上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能想出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盆花的排列规律。
  2.全班交流。
  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花是蓝花。
  提问:一共画了多少个圆?第15朵是什么颜色的花?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15是奇数,所以第15盆花是蓝花。
  提问:当盆数是奇数时,都是什么颜色的花?当盆数是偶数时,都是什么颜色的花?
  追问:根据这一规律,你知道第21盆花是什么颜色?第28盆、第34盆、第95盆呢?为什么?
  (3)计算的策略:15÷2=7(组)……1(盆),15盆花摆了7组还余1盆,余下的1盆是一组的第一盆,所以是蓝花。
  提问:为什么可以用15除以2?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花是蓝花呢?
  谈话:同学们想出多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较一下,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
  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略)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大部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再组织小组交流。这样,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机会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体会每一种方法的优劣,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方法的优化。]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谈话:接下来我们看彩灯,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同学们在本子上做一做,看谁做得快。
  学生独立练习后汇报。
  提问:为什么要用17除以3?
  提问:怎样根据余数2确定第17盏彩灯是紫色的?(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一组3盏彩灯。)
  提问:第24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能算一算吗?
  反馈:你是怎么算的?怎样判断的?
  小结:24除以3正好除尽,第24盏是一组的最后一个,所以是綠色的。
  提问:第24盏是一组的最后一盏,那么你知道第27盏是什么颜色吗?第30盏呢?接下去还有哪些是绿色的?(板书:24、27、30、33、36……)
  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数,相邻两数都相差几?为什么相差3的数是同一种颜色呢?
  2.出示“试一试”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
  提问: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21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第23面呢?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图想一想:余数是几的时候是红旗?为什么?什么情况下是黄旗?
  小结:在这里,余数是1、2,它对应的就是每组中的第1面、第2面彩旗,是红旗。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它对应的就是每组中的第3面、第4面彩旗,是黄旗。用计算的方法判断,只要看余数就可以了。
  [评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归纳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研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教师按一定的规律摆棋子。
  提问:从左边摆起,照这样排下去,第22枚是白子还是黑子?
  出示活动要求:
  (1)一个同学按一定规律摆棋子,其他同学找规律,并且很快说出第25枚棋子是白子还是黑子。
  (2)每人摆一次,从1号同学开始。
  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活动。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至少要摆几组才能让同学看出你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2.“练一练”第2题。
  提问:第18颗珠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第24颗呢?
  提问:第24颗是红色,你能很快说出下面这些珠哪些也是红色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第18颗是黄色,接下去第几颗也是黄色?
  [评析:教师设计的摆棋子的活动,把巩固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愉快地学习,不仅再次体验了周期现象的规律,实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还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事物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的现象,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比如一年四季,就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交替更换的。你能举些例子说说这样的现象吗?
  学生全班交流。
  [评析: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使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周期现象的规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现象中常常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利用根箱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体制下(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配施)小麦根际土壤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能提高土壤特别是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酸性磷酸酶、脲酶、转化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说课简要】本框有两目:网络沟通无极限和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前目主要介绍了网络的第一特性——无限性,重在说明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区别,了解现代人特有的一种交往方式;后目主要介绍了网络的第二特性——两面性,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利用网络优势,做网络的主人,这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交往的两大特
一、让学生充满自信,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要有自信心,并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对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
随着新课程教育要求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各种教学方式被推出并应用,分层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初中英语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和感受.本次调查面向浙江省内高校教师,结果发现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水平偏低,与初级和中级职称
据中国橡胶网消息,十余省市橡胶协会已于日前共同决定将于2014年4月9日至11日相聚青岛橡胶技术展览会,研讨中国橡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期,着力打造2014中国橡胶行业风向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教育体系也应该随之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完善教育体系,需要提高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要求,才可以紧跟上时代的脚步.初中语文学习阶段有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文化和精神正日渐消散,保护和发展这些地方和本土资源应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本土资源渗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本土资源渗透的担子就落到了一线美术教师的肩上,为此,本文对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本土资源的渗透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本土资
初中是学生认真学习英语知识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英语这门学科理解和掌握不充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