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器乐教学的全新探索与实践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iq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器乐课堂教学进行全新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奥尔夫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三年的研究表明:通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器乐教学的全新探索与实践,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创造思维、团队精神乃至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器乐教学;艺术实践;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9-0028-03
  《音乐课程标准》将器乐教学作为重要的音乐教学形式加以确定,器乐进课堂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它给音乐课添加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法之一。它注重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幻想融合到音乐中去,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
  我校是广州市小学中唯一拥有比较完整奥尔夫乐器的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我校主要研究:在小学器乐教学中研究、实践、总结奥尔夫教学法,研究解决器乐合奏中困扰音乐教师的合作问题;探索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创造思维。
  在开展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近三年来,我校扎实地开展有关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验结果。
  一、器乐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能力
  (1)有利于学生识谱能力、音准水平提高
  音准是音乐教学、审美的首要标准。在器乐教学中,如果总是让学生对着谱子一个一个地找音符,会给初学器乐的学生增加难度,可能扼杀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重视音高概念的建立,尝试把器乐教学贯穿于唱歌、识谱、歌表演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真正解决音乐教学中的瓶颈问题,效果明显。
  我们发现学生喜欢摆弄、吹奏乐器,就让学生先学会歌曲,然后根据旋律的音高熟悉音名,用木琴、竖笛尝试敲击、吹奏,这样学生拿起笛子就能试着吹奏歌曲了,还可以配上简单的和弦伴奏。
  经过一个学期,学生吹奏竖笛的音准比以前准得多,音乐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興趣提高了。通过三学年的音准测试,我们发现实验班优良率比对比班逐年增加,不及格率逐年比对比班少。
  (2)学生对声音刺激的敏感度增强,感受声响的能力增强
  从一年级第一节音乐课开始,我们就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模仿到自己创造音乐,运用适当的乐器来演奏、表现音乐,尝试用乐器讲故事。
  开始时,我们让学生听老师的乐器声,按速度的快慢、力度的轻重、音的高低等等走准拍点,逐渐放手由学生打乐器、指挥;从打击乐器发展为音高乐器(木琴、竖笛、钢琴、自带乐器,如葫芦丝、单簧管、小提琴等);从独奏发展到齐奏、合奏……学生乐此不疲。
  学生很喜欢利用课前几分钟用乐器讲故事,如:争吵,井底之蛙,龟兔赛跑,下雨了,放学路上,种子发芽,铅笔和三角尺的故事,鸟的天堂……
  上课时,我们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人人有乐器,孩子们可以一边歌唱,一边按声部要求进行节奏打击、器乐合奏。孩子们亲自参与其中,兴趣高涨,课堂教学的气氛十分活跃,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音乐效果的要求、音响的敏感度逐渐提高了,对音乐中的力度、速度、音色、情绪、音高等反应敏感了,也开始注重自己演奏乐器的动作、音效,参与动作设计,共同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二、器乐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合作性培养
  器乐合奏排练中,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个人表现,还要大家吹奏整齐,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让学生感受自己、感受大家演奏时的声响效果,及时自我调整很重要。
  通过合奏训练,学生加强了纪律性与责任感,增强了自控能力,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注意别人的行动,服从集体需要的必要性。而且,这种在器乐活动中形成的协调合作精神迁移到其他的活动中去,有利于促进学生群体意识的逐步形成。
  课余时间,我们发挥榜样的作用:举行拜师会,开展互帮活动,教会一个同学有适当奖励,虚心向同学请教的也有奖励。所以,学生乐意每天带上笛子,下课时间也会练练。甚至,他们会自己协商,我教你吹笛子,你教我数学等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我们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每周常规评比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研究阶段,实验班每学期的流动红旗次数明显比对比班多,学生音乐素质明显提高。
  三、器乐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器乐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它可以抛开歌词,直接用音乐来表达情感,也就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创造。《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我们在研究实验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四年级音乐课上,我们学习吹奏歌曲《渔光曲》前16小节,有学生建议大家想一个有关“海的故事”,编成歌词,或配竖笛演奏讲故事。师生异口同声举双手赞成。以下摘录了几首学生作品:
  我们科和语文科合作排练课本剧、课文演读比赛,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发展学生朗读、表演能力和舞台空间感觉有促进作用。[BW(S(S,,)]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很少提到排练戏剧,语文科排练课本剧也缺乏专业指导。我们认为这是引导孩子观察和感觉人的各种情感,学习创作表演,挖掘潜台词的有效手段。学生可通过演、读进一步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当我们向语文科提出邀请时,老师们拍手叫好。
  刚排练课本剧《小壁虎借尾巴》时,几乎所有的小动物都在地上爬,我问学生:“为什么不站着表演?”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这些动物不都是这样行走的吗?”学生对戏剧表演一无所知。
  于是,我们从零开始,师生共同合作,先通过一个孩子模仿小壁虎的表演,老师进行讲解,使学生初步建立舞台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这是在表演课本剧,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设计台词与潜台词,大胆地表现。然后,把故事情节图一幅幅画在黑板上,慢慢引导学生自由创作。
  渐渐地,孩子们明显有点感觉了,还能够配上简单的乐器音响。课后,学生对我说:老师,没有想到我自己能做到这么好,超出我自己的想象。可见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掘出来是多么的重要。
  实验班的创造力不仅表现在音乐方面,在语文朗读、课本剧、美术、科学等其他科也表现突出。以下是2008学年各科涉及创造能力的比赛情况记录:
  近年来,我校艺术团代表区、市参加各项专业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1)2008年4月6日,在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首届广州市中小学教材歌曲演唱比赛,我校荣获一等奖。这次比赛,体现了广州市“以审美和创造为主体,以班级课堂教学器乐化和实施民族民间音乐母语的教育为特色”的音乐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思想。同时也看到我校的课堂器乐教学显示出一些成效。
  (2)参加广州市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团展演,并获得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3)在刚结束的舞蹈比赛中,我校在里面加入了打乐器的片段,为舞蹈增色不少,并代表区参加市决赛,荣获一等奖。
  事实证明,器乐教学进课堂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两年的时间,我们引领学生从课堂学习走上专业舞台,从腼腆、内秀的学生转变成充满自信、大方表现自我的“演员”,我们深深感受到课题研究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参 考 文 献]
  林[ZK(]秀芳.葫芦丝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1):85-87.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幸福歌飛(合唱)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3-0008-02[HK]  我在上海音乐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当代音乐问题研究》课程上,提出当代音乐的3个基本问题:  一、音乐的艺术边界;  二、听感官的审美底线;  三、由临响引发的声本体与听本体问题。  由此引发进一步的设问:  在当代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到什么样的声音?——这是一个属于美学问
期刊
[摘要]迈克尔·巴里萨维奇·布朗纳是俄罗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100余部涉及歌剧、舞剧、室内乐等各个领域的不朽杰作,而与影像和情节相关的作品在作曲家的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位作曲家与弗里德李赫·利普斯在音乐会上的相识将他对巴扬琴音乐的创作推向了顶峰。  [关键词]布朗纳;梦想花园;华尔兹;圣书;宗教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3
期刊
藍月亮升起的地方
期刊
[摘要]丁善德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影响最突出的代表性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的创作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器乐独奏、艺术歌曲以及电影音乐等多个方面,多年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丁善德先生的艺术歌曲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是诗歌与音乐的高度融合,本文以丁善德艺术歌曲中难得的表达爱情的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为
期刊
回巫山
期刊
那一片心中的海
期刊
[摘要]  歌剧《骆驼祥子》是国家大剧院为了纪念老舍先生而创作排演的,它以原著基本的故事主线和人物关系为结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著传递的美学精神和情感内涵;运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方式,塑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本文透过剧中人物小福子的音乐形象和其再现的文学形象,分析了影响歌剧形象美感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音乐形象;文学形象;悲剧美  [中图分类号]J60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期刊
赤心
期刊
[摘要]  在国内声乐教育界,集歌唱家、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委员会会员和广东中国民族歌剧协会副会长等诸多光环于一身的皮晓彩女士,可谓是声名远播、桃李锦绣。尤为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2014年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优秀教师”评选中,皮晓彩以从教30年的丰硕成果,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