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德艺术歌曲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丁善德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影响最突出的代表性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的创作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器乐独奏、艺术歌曲以及电影音乐等多个方面,多年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丁善德先生的艺术歌曲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是诗歌与音乐的高度融合,本文以丁善德艺术歌曲中难得的表达爱情的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为例,对丁善德先生的艺术歌曲进行研究。
  [关键词]丁善德;情感展现;作曲技法;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3-0089-02[HK]
  丁善德先生是近代中国一位里程碑式的音乐家,创作出很多非常优秀的乐曲,在近代音乐史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的作品不仅获得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1\]丁善德先生除了创作很多乐曲之外,还写了很多关于音乐教育以及音乐作品研究相关的文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先生的作品范围涉及儿童钢琴组曲、艺术歌曲、民歌编配钢琴伴奏曲等,《爱人送我向日葵》就是丁善德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本文通过对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作曲技法和作品特点,以及演唱技巧的分析,从而对丁善德先生的艺术歌曲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究。
  一、丁善德简介
  丁善德(1911—1995)先生,籍贯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昆山,是非常有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 年少读书时期就曾自学过很多乐器,于1928年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师从哈罗夫、朱荇青、黄自、弗兰克等。毕业之后被聘为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2]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改建之后出任校长。1947年远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留学,又跟随布朗热(N.Boulanger)女士及作曲家奥涅格(A.Honegger)学习作曲。曾先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诸多职务。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为我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歌词分析与情感表现
  艺术歌曲兴起于19世纪,是一种非常浪漫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独立的音乐形式。需要将诗歌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歌曲想要传达的感情和含义。[3]所以在艺术歌曲之中无论是诗歌形式的歌词还是美妙的钢琴曲,或是动人的演唱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先生写歌,不是歌写完后再写伴奏的,而是一气呵成,是整体思考创作的产物。”这体现出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思维是来自于西方的,他熟悉西方谱曲技法,同时兼具民族音乐的深厚底蕴。《爱人送我向日葵》创作于1961年,这首歌旋律非常优美,歌词含蓄但情感热烈,歌曲创作的时期刚好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歌词具有浓浓的时代特点。这首歌曲主要站在姑娘的角度,通过叙事的口吻,讴歌了爱情,赞美了劳动。首先,在标题的设置上就非常与众不同,一般情侣或爱人在表达爱意的时候都会送玫瑰花,歌曲一开始也提到了姑娘在等待和爱人相会的时候,期盼她的爱人能够为她带来一支充满爱意娇艳如火的红玫瑰,但等她见到爱人的时候却发现:“哦! 没有玫瑰,没有玫瑰!”这个时候姑娘是有一点不解的,因为她看到爱人手中拿着的是一团圆圆的向日葵。她的爱人向她解释这是他初次下乡种的向日葵,姑娘并没有因为没收到红玫瑰而气恼,她甚至觉得爱人在解释的时候,说话的语调是那样优美。这株普通的向日葵,因为在自己爱人的手中而变得不再普通,这株金黄色的向日葵,仿佛化作了一个小太阳,将暖暖的爱意照进了自己的心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辉。第一部分的歌词将我们引入到故事情节之中,将姑娘等待和爱人相会的期盼、见到爱人的欣喜、对爱人每一个行为甚至是说话语调都极为欣赏的情感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部分:“啊!他送我这一团向日葵,这蜂窝一样的向日葵。”把向日葵比作蜂窝,因为蜂窝里有香甜的蜂蜜,姑娘觉得爱人送的向日葵里面就像蜂窝一样包含了比蜂蜜还要香甜美妙的爱情。爱人让姑娘把向日葵种在窗边,希望姑娘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充满生机的向日葵,希望姑娘在每次看到向日葵的时候都能想到自己,含蓄的向姑娘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意。姑娘也对爱人含蓄的表达心领神会,每次看到向日葵的时候,仿佛透过圆圆的向日葵能够看到爱人微笑的面庞,当向日葵随风摆动的时候,又仿佛是爱人笑着在和自己挥手。最后以两遍“爱人送我向日葵”结尾,表达了姑娘由向日葵感受到了来自爱人浓浓的爱,以及油然而生的幸福感。通过浓烈的情感表达和曲调转换让这首歌变得生动有趣。
  三、演唱技巧与音色把握
  艺术歌曲表达的是人物的内心情感,演唱艺术歌曲,就好比在作工笔画,需要用极细的笔来描画,用准确、细腻、优雅而又富含感情的音色对歌曲进行演绎。 [4]《爱人送我向日葵》这首歌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情感,演唱者尤其需要注意将丰富的情感和情感变化的过程传递出来,所以首先要求演唱者能够理解这首歌所表达的内涵,用情绪带动演唱,并且根据歌词和曲调不断的变化进行变化,每一个字的发音都一定要在统一的共鸣腔里,使声音统一。这首歌曲的节奏比较平缓,速度比较缓慢。演唱者要注意始终保持音色的圆润,对气息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微妙的变化来演绎情绪的变化。艺术歌曲演唱不像歌剧,纵然演唱者想要表达一些情绪上的变化也不会通过加大音量和明显改变音色的方式进行,否则很容易破坏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诗意。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对声音和情感进行非常准确细腻的把握,从而更好地传达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四、作曲技法与作品特点
  从曲式上看,结构为三段体,虽然转调频繁,但频繁中保持着稳定,转调让音乐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帮助音乐更有效地传递情绪,让音乐中塑造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能够让和声的旋律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够推动音乐情节的发展。一般五声调式的转调中,近关系的转调比较常见。而在《爱人送我向日葵》中,第一次转调就是由降G后一个调的升F的等音转调。第二次的转调则是从G 音到 A 音的平稳过渡。第三次则是由G 大调转到 G 小调的同音大小调转调。第四次的转调依然是一个等音转调,将B音作为上一个调的宫音,成为下一个调的角音。每一次的转调都非常富有创造性,每一次转调的过程中都在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上应用了增大七和弦。   增大七和弦能够增加向外扩张的效果,能够让和声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增加乐曲的色彩,让歌曲营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意境。这种方法起初被用于格林卡的歌剧中,之后被很多音乐家应用在作品之中,尤其受到了很多印象派音乐家的喜爱,因为印象派的音乐更加注重营造作品的色彩和情感,所以应用增三和弦让音乐逐渐脱离大小调的和声体系,让音乐在交错的和声之间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加大作品的气氛渲染能力,相对于传统的音乐作品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摆脱了传统音乐中规中矩的束缚,让音乐的情感表达发挥到极致,利用比较短小的不十分规则的形式,小幅度的转调,让乐曲旋律更加自由。用小幅度的变调展现乐曲的情感变化,同时又不破坏歌词的美感,让听众享受极致的听觉盛宴。提高了调式的表现力,歌曲的第一部分应用五声音阶,之后每次转调都使用的是降六级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增大七和弦,既没有破坏乐曲和歌词本身和谐融洽的关系,又增加了乐曲的氛围和感染力。
  五、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将诗歌般美妙的歌词烘托出更美妙的气氛,展现出丰富细腻的情感,增加歌曲的渲染力,让歌曲和伴奏互相衬托,更好地展现出歌曲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爱人送我向日葵》这首歌曲的前奏利用节奏舒缓的钢琴,烘托出了姑娘对即将到来的爱人的美好期盼,将听众有效地引入情境之中,烘托了甜蜜的爱情气氛,让听众对于整首歌曲的故事情节有所期待。也给歌唱者一个情感引入的过程,让歌唱者更好地将情绪引入到歌曲之中。钢琴部分也让转调显得更加自然,根据钢琴部分的辅助,让歌唱者在转调时,保证了音调的准确性,避免发生走音的情况。歌唱者通过优美的旋律,将我们带入了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中,随着姑娘的心理活动,让我们逐渐对二人之间的情感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姑娘的爱人送给她向日葵,而不是红玫瑰,也感受到了爱人对爱情含蓄的表达,姑娘对向日葵以及爱人的喜爱之情。通过钢琴曲的烘托和歌词中情节的不断推进,一次一次的小变调也将歌曲逐渐地推向高潮,让歌唱者通过歌声逐渐将整个歌曲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更全面更丰富地展示出来。
  结语
  丁善德先生一生之中创作了非常多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其中不乏很多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歌颂毛主席》《延安夜月》《丰收山歌》等,这些歌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拥有非常浓厚的时代气息,而《爱人送我向日葵》是丁善德先生艺术歌曲中为数不多的表现美好爱情的歌曲,整首歌曲利用钢琴伴奏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青年男女的纯美爱情,赞美了劳动。这首歌曲在乐曲的创作上也非常富有创造性,运用了多次的变调和非常富有感染力的和声,加上舒缓的钢琴旋律,让整个乐曲变得非常具有感染力。创作风格既结合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还吸收了很多外国的作曲模式,非常具有代表性,曲风非常高雅,从这首歌曲中可以看出丁善德先生在艺术歌曲中的才能和造诣。
  [参考文献]
  [1] 赵爽.丁善德艺术歌曲创作及演唱研究——以愛人送我向日葵、延安月夜、赶骆驼的哈萨克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2] 赵云云.浅析丁善德艺术歌曲作品特点——以爱人送我向日葵为例J\].大舞台,2012(01).
  [3] 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4] 林娜.浅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J\].美与时代(下),2011(11):79—80.
其他文献
情絲
期刊
[摘要]学堂乐歌作为中国音乐史上音乐教育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证据之一,无疑这是中国音乐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不得不说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中国的音乐教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发展,使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学堂乐歌所蕴含的不仅仅是时代性的特点,民族性也是其特点。文章以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学堂乐歌在近代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在音乐教育史上的必要性展开阐述,包括它的发展历程与重要代表
期刊
我的陽光中国
期刊
愛的草原风
期刊
[摘要]有一类学者,无论身在何处,始终保持淡泊的心境,禁得住浮华名利的诱惑,没有浮士德式的困惑,潜心钻研学术的奥秘,言传身教影响一代代学生,春华秋实、无怨无悔。在我眼里,陈鸿铎教授(1957- )就是这样的学者。他从不高谈阔论、盲目跟风,总是低调为人、脚踏实地,用理性和常识去研究音乐、思考人生、观察世界。  [关键词]陈鸿铎;音乐创作理论;音乐作品分析  陈鸿铎的学术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8
期刊
民歌中國
期刊
幸福歌飛(合唱)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3-0008-02[HK]  我在上海音乐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当代音乐问题研究》课程上,提出当代音乐的3个基本问题:  一、音乐的艺术边界;  二、听感官的审美底线;  三、由临响引发的声本体与听本体问题。  由此引发进一步的设问:  在当代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到什么样的声音?——这是一个属于美学问
期刊
[摘要]迈克尔·巴里萨维奇·布朗纳是俄罗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100余部涉及歌剧、舞剧、室内乐等各个领域的不朽杰作,而与影像和情节相关的作品在作曲家的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位作曲家与弗里德李赫·利普斯在音乐会上的相识将他对巴扬琴音乐的创作推向了顶峰。  [关键词]布朗纳;梦想花园;华尔兹;圣书;宗教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3
期刊
藍月亮升起的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