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党中央对西藏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当地政府和藏区人民的不懈努力下,西藏在经济、科技、人文、藏区农牧民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与成就,而由于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历史原因的限制和影响,人口的不足、素质的偏低,资源、环境条件一直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从根本上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西藏;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11-0210-01
1西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因而,近些年来,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不断加大对“三农”、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民族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从西藏的特殊地理、自然和生态特点而言,不断加大对西藏在经济、环境、资源、教育、旅游 交通等诸多方面的政策、资金、资源投入不断重视和加大,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风俗文化等资源,大力改善民生,缩小区域贫富差距,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农牧民经济收入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综合举措,重点开发建设,兼顾公平,进而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促进西藏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保证西藏社会资源、环境和人的和谐文明发展。
2当前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问题
西藏的草地、森林、水能、矿产、地热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是西藏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受交通、能源、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西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很不充分。青藏铁路的竣工通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藏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萌芽与发展,但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生产生活方式和科技力量的相对落后,这方面的资源尚未得到深入的开发与发展;另外,西藏三大产业中的第二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也在不断加大,西藏社会产业结构逐步呈现三、二、一的形式。但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生物生存环境脆弱,单位面积生物量较低;绝大部分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乏,致使有些地区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珍贵物种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些不仅严重制约和威胁经济的发展,还影响着整个社会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西藏虽也提倡和坚持计划生育,但受自给自足为主的传统粗放式农牧经营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加之尽管近年来西藏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衡,各级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模、水平和普及度不够,大多数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度,重视度不够,文化知识水平,这些不仅导致西藏人口增长率高,人口出生率持续上升,并高于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还致使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人口收入单一,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协调。这些矛盾严重制约和限制了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肯定和看到国家在对西藏各方面的投入建设和支持所带来的可喜进步和发展的潜力所在。
3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的思考
1)以“天保工程”和西藏大开发为契机,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和开展环境保护建设,正确协调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尤其是西藏地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优势和基本条件。西藏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期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符合当代已被经验证明了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内涵,不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发展是不能持续的。因此,西藏在规划和实施经济发展时,应充分吸取和借鉴内地发达地区在经济建设中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分布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切实做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大力引进和吸引高科技产业核心科技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同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的鼓励政策和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开发和利用可持续的天然能源和资源,进一步推进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其次由于西藏交通等的影响与限制,在坚持重点建设的同时,也应兼顾西藏整体发展的公平与全面性,科学规划统筹,逐步缩小和改善城、镇、县、乡间经济发展以及藏民收入的差距,增加收入的方式和渠道,同时严格实施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和推进西藏和国内国际市场的合作,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西藏在自然、生态、人文和对外贸易等多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彰显出强大的后发优势。因此,借助西部大开发和援藏的有力支持,制定积极的政策,充分吸引内地和国外高科技产业和新型产业在西藏的入住、开发和建设,同时积极培养内地高职人才,吸引国内外的技能人才参与西藏建设,使西藏的多方面优势能得到进一步深入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西藏五大特色产业和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充分发挥西藏气候独特,生物多样性优势,积极推进高原生物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二是发挥好西藏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继续深入开发特色旅游业,把西藏建成国际精品旅游圣地;三是大力发展藏药业,把藏药传统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相结合,把藏药业做大做强,使西藏成为全国的藏医藏药科研、生产中心;四是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章,大力拓展啤酒、矿泉水市场,积极开发具有西藏特色的系列绿色饮料产品;五是重点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矿产资源,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使西藏的矿产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
3)深入开展和坚持计划生育,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持二者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因此,深入和坚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普及有关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意识和认识力。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在优化和控制人口的同时,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藏”的战略,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后备力量。充分利用国家对西藏教育的支持,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逐步消减和最终消除青壮年文盲和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总之,实现西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西藏的大环境来考虑,多方协调,综合治理,同时也需要也离不开国家和西藏人民的紧密配合与共同努力。在坚持人和环境为根本的前提下,从西藏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引进、利用来自多方面的力量和优势,科学发展,统筹规划,才能实现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和谐进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狄方耀,程志碧,罗华著.西藏经济学导论[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
[2]洛桑·灵智多杰.青藏高原环境与发展概论[M].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西藏;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11-0210-01
1西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因而,近些年来,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不断加大对“三农”、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民族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从西藏的特殊地理、自然和生态特点而言,不断加大对西藏在经济、环境、资源、教育、旅游 交通等诸多方面的政策、资金、资源投入不断重视和加大,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风俗文化等资源,大力改善民生,缩小区域贫富差距,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农牧民经济收入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综合举措,重点开发建设,兼顾公平,进而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促进西藏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保证西藏社会资源、环境和人的和谐文明发展。
2当前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问题
西藏的草地、森林、水能、矿产、地热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是西藏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受交通、能源、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西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很不充分。青藏铁路的竣工通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藏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萌芽与发展,但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生产生活方式和科技力量的相对落后,这方面的资源尚未得到深入的开发与发展;另外,西藏三大产业中的第二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也在不断加大,西藏社会产业结构逐步呈现三、二、一的形式。但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生物生存环境脆弱,单位面积生物量较低;绝大部分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乏,致使有些地区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珍贵物种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些不仅严重制约和威胁经济的发展,还影响着整个社会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西藏虽也提倡和坚持计划生育,但受自给自足为主的传统粗放式农牧经营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加之尽管近年来西藏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衡,各级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模、水平和普及度不够,大多数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度,重视度不够,文化知识水平,这些不仅导致西藏人口增长率高,人口出生率持续上升,并高于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还致使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人口收入单一,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协调。这些矛盾严重制约和限制了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肯定和看到国家在对西藏各方面的投入建设和支持所带来的可喜进步和发展的潜力所在。
3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的思考
1)以“天保工程”和西藏大开发为契机,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和开展环境保护建设,正确协调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尤其是西藏地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优势和基本条件。西藏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期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符合当代已被经验证明了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内涵,不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发展是不能持续的。因此,西藏在规划和实施经济发展时,应充分吸取和借鉴内地发达地区在经济建设中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分布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切实做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大力引进和吸引高科技产业核心科技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同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的鼓励政策和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开发和利用可持续的天然能源和资源,进一步推进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其次由于西藏交通等的影响与限制,在坚持重点建设的同时,也应兼顾西藏整体发展的公平与全面性,科学规划统筹,逐步缩小和改善城、镇、县、乡间经济发展以及藏民收入的差距,增加收入的方式和渠道,同时严格实施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和推进西藏和国内国际市场的合作,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西藏在自然、生态、人文和对外贸易等多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彰显出强大的后发优势。因此,借助西部大开发和援藏的有力支持,制定积极的政策,充分吸引内地和国外高科技产业和新型产业在西藏的入住、开发和建设,同时积极培养内地高职人才,吸引国内外的技能人才参与西藏建设,使西藏的多方面优势能得到进一步深入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西藏五大特色产业和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充分发挥西藏气候独特,生物多样性优势,积极推进高原生物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二是发挥好西藏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继续深入开发特色旅游业,把西藏建成国际精品旅游圣地;三是大力发展藏药业,把藏药传统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相结合,把藏药业做大做强,使西藏成为全国的藏医藏药科研、生产中心;四是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章,大力拓展啤酒、矿泉水市场,积极开发具有西藏特色的系列绿色饮料产品;五是重点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矿产资源,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使西藏的矿产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
3)深入开展和坚持计划生育,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持二者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因此,深入和坚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普及有关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意识和认识力。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在优化和控制人口的同时,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藏”的战略,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后备力量。充分利用国家对西藏教育的支持,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逐步消减和最终消除青壮年文盲和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总之,实现西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西藏的大环境来考虑,多方协调,综合治理,同时也需要也离不开国家和西藏人民的紧密配合与共同努力。在坚持人和环境为根本的前提下,从西藏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引进、利用来自多方面的力量和优势,科学发展,统筹规划,才能实现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和谐进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狄方耀,程志碧,罗华著.西藏经济学导论[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
[2]洛桑·灵智多杰.青藏高原环境与发展概论[M].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