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以“科教兴国”为战略背景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势在必行。一种高效、安全的校园服务信息化系统悄然来临,特别是在磁卡的基础上开发的各类社会化的应用与服务,开辟数字信息化校园的整体设计思想。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校园卡一卡通;发展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124-01
1 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必要性
1)从内部因素看,是高校实现科学、规范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高等学校在管理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挑战: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构成的多样,对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校园管理,协助学校完成管理目标,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开展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可将综合管理和金融服务融为一体,及时堵塞管理漏洞,改变传统的依靠人工、手工大量作业的管理模式,实现校内各部门管理信息的全面整合,将智能卡的强大功能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理念融入校园,规范高校经济秩序,加强人性化管理,并给校内师生带来全新的、方便的现代化生活。
2)从外部因素看,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正在向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社会经济迅速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社会急速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过渡,信息化已成为新一轮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整体信息化发展程度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不断成熟,大型信息系统中关键技术门槛与实现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各高校利用社会技术资源,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是大势所趋。开展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是高校立足实际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也是校园数字化的重要手段与介质之一,更是顺应形势借助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重要举措。
2 校园卡系统的系统概况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把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的系统,以构成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资源管理和统一权限控制的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涵盖餐饮、机房管理、图书借阅、银行转账、财务收费、身份信息管理、信息查询等子系统。主要具有储蓄、取款、消费、身份认证、个人信息查询等功能,其应用覆盖校区综合消费系统,包括收、缴费及各类款项支取,校内各类小额消费,以及信息查询系统,包括身份认证,管理信息查询及统计分析等。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校园卡系统通常由一张校园卡和一张相对应的银行卡作为使用媒介来实现系统功能。校园卡具有校内身份认证和电子消费两类基本功能。
1)多证合一、以卡代证:将学生证、教师工作证、借书证、出入证等数字化为校园卡身份信息,一卡实现校内各种需要的身份认证功能。
2)身份认证公共信息管理:通过校园卡中心数据库,实现学生、教职工的身份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确保校园网络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3)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应用服务:透过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目录服务,即基于校园数字资源统一组织和应用集成所形成的各种校园网络化应用服务,包括信息分级发布、办公自动化数据交换、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等。
4)以卡代票、以卡代币、刷卡消费:取代以往校内使用的各种票据,如饭票、水票、洗澡票、上机票等,以校园卡的“电子钱包”功能满足师生员工的校内消费和费用缴纳需要。
5)校内消费资金统一归集:通过分布于校园内各消费点的POS终端,在实现校内消费刷卡支付的同时,实现了校内资金流动的统一归集,在技术手段上满足了学校对下属经营服务单位的财务监管需要。
3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使用情况及设想
南京师范大学自校园卡一卡通系统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形成具有一定水平和规模的校园卡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从技术上已完成与后勤管理处(食堂售饭、开水、乘车、商业消费等系统)、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验中心(机房上机管理系统)、教育技术中心(宿舍区上网认证计费系统)等对接。此外,在南师主页的校园卡一览里,同学们可以查看消费金额,修改密码等自助服务。同时“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总体思想体现了网络时代数字化校园理念已形成,使学校在行政、教学、科研等管理方面走上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化的道路。基于此,我提出以下几个设想:
1)由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信息完整性,还衍生出了电子转帐功能,即圈存功能。持卡人可以利用圈存功能将自己银行卡内的资金直接转到校园卡上,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安全、准确,在方便的师生的同时也大大的减轻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负担。
2)在校园形成统一管理的平台,促进教育信息的标准化,构建优良的数字空间和信息共享环境,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用户终端智能化、结算管理集中化。
3)借助一卡通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整合和带动学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各管理部门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辅助科学决策,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4)加强校园卡一卡通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引进高层次的管理技术人员,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为老师和同学更好的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师生为服务对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最终目标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校园卡已成为高等院校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工具。当前,依托校园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教学、科研、后勤、校园生活等各领域工作的“一卡”管理,为校园建设提供开放、灵活的应用服务平台,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提升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2]张继焦,吕江辉.数字化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3]马陆亭.高等学校的分层与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乞建勋.网络计划优化新理论与技术经济决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校园卡一卡通;发展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124-01
1 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必要性
1)从内部因素看,是高校实现科学、规范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高等学校在管理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挑战: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构成的多样,对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校园管理,协助学校完成管理目标,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开展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可将综合管理和金融服务融为一体,及时堵塞管理漏洞,改变传统的依靠人工、手工大量作业的管理模式,实现校内各部门管理信息的全面整合,将智能卡的强大功能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理念融入校园,规范高校经济秩序,加强人性化管理,并给校内师生带来全新的、方便的现代化生活。
2)从外部因素看,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正在向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社会经济迅速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社会急速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过渡,信息化已成为新一轮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整体信息化发展程度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不断成熟,大型信息系统中关键技术门槛与实现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各高校利用社会技术资源,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是大势所趋。开展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是高校立足实际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也是校园数字化的重要手段与介质之一,更是顺应形势借助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重要举措。
2 校园卡系统的系统概况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把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的系统,以构成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资源管理和统一权限控制的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涵盖餐饮、机房管理、图书借阅、银行转账、财务收费、身份信息管理、信息查询等子系统。主要具有储蓄、取款、消费、身份认证、个人信息查询等功能,其应用覆盖校区综合消费系统,包括收、缴费及各类款项支取,校内各类小额消费,以及信息查询系统,包括身份认证,管理信息查询及统计分析等。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校园卡系统通常由一张校园卡和一张相对应的银行卡作为使用媒介来实现系统功能。校园卡具有校内身份认证和电子消费两类基本功能。
1)多证合一、以卡代证:将学生证、教师工作证、借书证、出入证等数字化为校园卡身份信息,一卡实现校内各种需要的身份认证功能。
2)身份认证公共信息管理:通过校园卡中心数据库,实现学生、教职工的身份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确保校园网络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3)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应用服务:透过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目录服务,即基于校园数字资源统一组织和应用集成所形成的各种校园网络化应用服务,包括信息分级发布、办公自动化数据交换、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等。
4)以卡代票、以卡代币、刷卡消费:取代以往校内使用的各种票据,如饭票、水票、洗澡票、上机票等,以校园卡的“电子钱包”功能满足师生员工的校内消费和费用缴纳需要。
5)校内消费资金统一归集:通过分布于校园内各消费点的POS终端,在实现校内消费刷卡支付的同时,实现了校内资金流动的统一归集,在技术手段上满足了学校对下属经营服务单位的财务监管需要。
3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使用情况及设想
南京师范大学自校园卡一卡通系统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形成具有一定水平和规模的校园卡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从技术上已完成与后勤管理处(食堂售饭、开水、乘车、商业消费等系统)、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验中心(机房上机管理系统)、教育技术中心(宿舍区上网认证计费系统)等对接。此外,在南师主页的校园卡一览里,同学们可以查看消费金额,修改密码等自助服务。同时“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总体思想体现了网络时代数字化校园理念已形成,使学校在行政、教学、科研等管理方面走上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化的道路。基于此,我提出以下几个设想:
1)由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信息完整性,还衍生出了电子转帐功能,即圈存功能。持卡人可以利用圈存功能将自己银行卡内的资金直接转到校园卡上,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安全、准确,在方便的师生的同时也大大的减轻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负担。
2)在校园形成统一管理的平台,促进教育信息的标准化,构建优良的数字空间和信息共享环境,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用户终端智能化、结算管理集中化。
3)借助一卡通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整合和带动学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各管理部门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辅助科学决策,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4)加强校园卡一卡通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引进高层次的管理技术人员,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为老师和同学更好的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师生为服务对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最终目标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校园卡已成为高等院校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工具。当前,依托校园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教学、科研、后勤、校园生活等各领域工作的“一卡”管理,为校园建设提供开放、灵活的应用服务平台,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提升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2]张继焦,吕江辉.数字化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3]马陆亭.高等学校的分层与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乞建勋.网络计划优化新理论与技术经济决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