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un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江西省普通高中开始进入新课改,笔者有幸亲历整个过程。近三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期间有不少的体会和感悟,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 教学理念的更新
  
  出生于六十年代的我,很长一段时间坚信教物理就是尽可能多地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供他们受用终生,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然而教过的十多届学生毕业后来看望我时,我发现他们现在的工作、生活很少与物理有直接的联系。我的高中物理教学除了应对高考,到底还有什么用?难道我就是为了高考而教?可当我说“高中三年物理那不是白学了”的时候,学生尽管不能说出其具体的作用,但还是坚定地认为物理一直影响着他们。
  以前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生活中我们能用上的数理化知识似乎并不多,于是我思考:如果学生不学物理,他们会失去什么?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将不知道许多物理知识。仅此而已吗?不,他们还将失去更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等,从而最终影响他们的科学素养。方法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看似无用,实则深刻地影响着人生。庄子所谓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就是这个意思吧。
  由此我感悟到:教师应适应新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站在三维目标的视角,认识当前的物理教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我们的教学价值取向。
  
  二 关于科学探究
  
  新课改注重将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改变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与途径的现状。体现在新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上,是注重尽量以探究的形式展示要学习的内容。
  以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例,老教材在直接给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后,安排实验验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一个合力,再用实验的方法根据作用效果相同测出另一个合力,比较这两个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发现它们大小基本相等,方向基本一致;改变分力大小及所成角度再做实验,发现还是如此,这就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定则。
  而新教材则是先作出两个分力F、F的图示及产生相同形变时拉力F3的图示,由等效性原理,F就是F与F的合力。那么探究一下,F与F、F有怎样的关系呢?老师引导学生去连线,发现像平行四边形。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改变条件再做,发现还是这样的,从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验证性实验无法给予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尝试的习惯,这个习惯对他们今后的一生也是有益的。
  科学探究既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我们强化科学探究其实就是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的反复探究中,让各个探究的要素自动地发生。可以期望,将来他们见到一件事情会不由自主地提出问题,遇到问题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猜想和假设,对猜想和假设会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其实,每一次科学探究并不要强化所有的要素,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找到适合强化的要素,在这些要素上,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入思考、自主完成。而在其他要素上,老师可以大胆指导,甚至用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一次科学探究只突出七个要素中的一两个,这并不会影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为在不同的探究中突出不同的要素,最终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的。再说,一个科学探究内容,也只适合对学生在某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上进行训练。
  
  三 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过去的物理教学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个假象,好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到了“大量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方法处理,于是就归纳出了某某定律。客观地说,这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猜想与假设。其实,科学规律都是通过不完整的事实,经过不严谨的推理,得到带有猜想与假设性质的结论,而后用新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检验这个结论。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能否做出相对符合实际的猜想与假设,即关键还是人的洞察力。而且,物理规律也不是通过有限的几个实验就可以归纳出来的,它们之所以正确,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们得出的无数结论都与已知的事实一致。可见科学是只能证伪的,我们永远无法证明它是绝对正确的。尽管现在所出现的一切事实与现有的科学理论是吻合的,但新事实在不断出现,而一旦新事实与现有科学的结论相悖,那我们要修正的不可能是事实而只能是现有的理论。
  我感觉,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含义。其实,科学就是实践规律的总结,而不是遥不可及神秘莫测的事情,许多人完全有可能发现与探究新的科学规律。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一旦遇到与现有理论不相符的事实,他们就有勇气怀疑现有的理论,加上培养出来的良好科学素养,从而具备探索真谛的能力。这样,新一代的素质就与我们这一代不同了,他们遇到任何事都会想、敢想,能干、敢干。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周正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熟运用与广泛普及,电子备课已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追捧。但同时也有诸多管理的实际问题需要直面,尤其是关于电子教案如何规
2010年11月27日闭幕的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以199块金牌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以1990年亚运会为起始,20年来,中国竞技体育在五届奥运会和六届亚运会上,将金牌战略发挥到极致。从1
要真正做到在普通高中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共同探讨,完成选修课的学习任务,并真正有益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就必须着眼于中国教育的现状,分步骤有计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起着独特的作用。现在,年轻教师做家访没有老教师做家访的那股子劲了,不少老教师也表示,自己的家访也不再像当年那么勤。原来很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广东省教育厅新修订的《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新的广东教师体检新标准和过去相比来了个"大瘦身",各种"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要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要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即改变单一的、教授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习。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和从前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有了很大改变。最明显的表现为教学从教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给现代企业带来了巨大利益,但也难以避免的要承担因劳动者跳槽而导致的商业秘密泄露风险。而有效的防止这一现状的手段之一,就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
成功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打造"家"一样的学校,就是要把家庭与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走向社会的勇气、胆量和能力。打造"家"一
"三只松鼠"凭借创造出的独特的用户体验革命与独树一帜的品牌营销方法,连续六年食品行业第一。"三只松鼠"抓住了农业电商的发展趋势,依托特色服务和精致的产品,不仅为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