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Ji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学锋:到2011年,您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18岁了。18年来《白鹿原》在经历波折之后终获茅盾文学奖,被读者追捧至一纸风行,被誉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作为小说的作者,您一定有很多感触吧?
  陈忠实:《白鹿原》自从1993年出版之后,到如今已经发行了lO多个版本,200多万册,应该说也已经有不少的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了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为小说的作者,我很感谢读者对《白鹿原》的热爱。18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学也发生了变化,审美和心理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我很希望多听听年轻朋友的意见,让自己重新审视当年的作品。
  章学锋:很多作家的作品里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影子,但我却没能从《自鹿原》上读到您的影子。我很奇怪,您是一个有十几年农村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怎么着就掌握了探究“民族秘史”的盖世武功呢?
  陈忠实:搞写作的,都拥有自己的生活素材,但如何能把这些素材提炼出来?这就跟炼钢差不多,大家都拥有矿石,有人炼出来的是粗钢,有人炼出来的是合金钢。差别在哪呢?除了艺术表现形式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作家对生活的提炼和发现,就有如炼钢的冶炼能力。思想平庸、软弱,就跟炼钢的落后设备,冶炼能力差,只能炼粗钢一样。所以思想的提升对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作家是至关重要的,是致命的。
  所以,作家要不断学习,不断接收新的理念。当然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有些作品写得也很生动,但是你感觉就是生动的素材和生动的故事,你得不到什么感受,很难完成一种精神和心灵的震荡。如果你研究生活,研究新的关于生活的观念,接受你觉得合理的成分,来提升思想,强化自己的思想,然后把这种思想化为无形的关于生活的一种体验,用这样一种思想照亮你拥有的生活素材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
  章学锋:我想起您在《初夏》里最后的一句话来:“生活在不断的死亡,生活在不断的新生。”我还记得在一次创作交流会上,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桦说,您写《自鹿原》时说过,希望这是一本以后能在棺材里枕着的书。还说,您把小说写好后。对来拿稿子的出版社编辑说:我把命都交给你们了。这是真的吗?
  陈忠实:我说垫棺做枕之书的话,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这话是对我自己说的。就我理解,作家搞创作是有各种追求的,我起码要追求写一部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我能满意,它就可以垫棺做枕了,全部是指向自己内心。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太喜欢文学创作了,跟朋友开玩笑说的一句话,后来就广为传播开了。
  章学锋:其实,在《白鹿原》出版后,很多西安您的读者都希望您能跨越《白鹿原》。这些年来,您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却一直没有写出能超越《白鹿原》的作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陈忠实:不光是我,就我知道的一些名作家,国外的和国内的,他某个时期创作一部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后来写的作品,好像都没有产生那样具有社会影响的效应。
  也不光是一个作家,好多人都是这样子。甚至有的人写了三部曲,但社会评价最好的往往只是第一部。作为一个连贯性的三部作品,后两部都保证不了跟第一部同样产生那样强烈的影响,何况你另外的题材的创作,就更难了。只有托尔斯泰做到了,托尔斯泰一部比一部写得好,这是世界文坛上绝无仅有的。
  你问我能不能跨越这个,我不敢保证。我作为一个作家,就只能把一个时期的体验,尽可能不留下遗憾地表述出来就行了,至于它能达到什么程度,那你勉强不得啊。
  为什么不写《白鹿原》续集?我已经写完了,无话可续,这一点毫不含糊。要写……一那你来写,嘿嘿。再说,谁跟谁也不能比:比长吧,《麦田里的守望者》才十几万字;比时间吧,有半年就写出世界名著的,也有10年才写出《红楼梦》的;比状态吧,有的人一部比一部好,也有的人处女作就达到巅峰;还有就是每部名著都有每部的水平,无法放在一起类比……
  作家有话要说,跟作家的创作环境和物质条件关系也不大,有人能在火车上写,也有人在会议的间隙里写,有人坐在穿风透雨的房子里也能写,只要有话说,写作就是世界上最令人愉悦和有幸福感的事情!就像肚子里有蛋的母鸡,你就算把它放到草窠里它也能下蛋;当然,如果这母鸡肚子里根本就没蛋,你把它放在皇帝的牙床上也没有用。
  章学锋:在《白鹿原》里您塑造了上百个人物形象,但我感觉朱先生和田小娥是最成功的。能否谈谈当年在构思和写作这些人物时,谁让你感到比较吃力?
  陈忠实:有一个人物,就是这个朱先生。我在最初构思,包括开始写作的时候,心里最不踏实的,包括有一种畏怯感的,就是朱先生。
  章学锋:我知道,身边很多读者读完小说都说:哇,忠实写的朱先生原来是“关中理学”代表人物牛兆廉呀。在民间,关于“牛才子”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呀,怎么会让您感到畏怯呢?
  陈忠实:嗯,朱先生是《白鹿原》里头对于生活原型依赖最重的一个人物。牛兆廉是清朝废止科举制度最末一茬的举人,他是儒家学说的关中理学学派的最末的一个代表性人物。这个人物在咱们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我还没上学时,就昕我父亲讲这个人的传说,他有很多神秘化的传说,这些神秘传说,因为这个人知识渊博,能对自然天象进行观察和判断,有时还能判断出来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天晴。
  这个生活原型姓牛,我在下边添了一个“人”字,就变成了一个“朱”,最担心就是这个人物,能不能得到陕西读者的认可。我写其他人物,没有生活参照,无非就是写得好,写得生动,或者写得不生动。而这个人物有一个活生生的,在老百姓的脑海里头既定的一个印象,他们一看,说你写的这个人物根本不像原来的牛先生。
  章学锋:那么,大家认可朱先生这个形象吗?
  陈忠实:小说刚出来以后,在一次文学活动上,我认识了牛先生的一个孙子,当时他是《西安晚报》的一个副总编。我们俩握手后,我第一句话就问:我对老先生的刻画没有不公吧?你能认可吗?这位牛总很高兴地说:好着咧。听了他那话以后,我很感动。
  章学锋:前面说过,除朱先生外,田小娥绝对是鲜活在您笔下的一个典型人物。像小娥这样一个角色,您是写作前、还是在写作中,设计出这么个反叛的女性呢?
  陈忠实:在构思《白鹿原》时,田小娥是最早出现的人物之一。当时,我在蓝田县查阅县志,其中有三四卷《贞妇烈女卷》,记载着蓝田县有史以来贞妇烈女的名字,全部是某某村,某某氏。那个时候,女人都没有名字,只是把丈夫的姓和她的姓结合在一块,最后加一个氏。比如,我姓陈,我老婆姓王,对她的称呼就是陈王氏。
  章学锋:哦,是用这种方式来为女性起名字呀。   陈忠实:那三四卷书里面,没有一个妇女有真实名字。第一册上头,对那些最典型的贞妇烈女还有几百字的介绍,比如说15岁嫁人,16岁生子,17岁丧夫,然后就在家里坚守一辈子。抚养孩子,伺候公婆,最后村里头的人给挂一个贞节匾,这就是最典型的。而等我翻到第二本,上面全部记的是某某村,某某氏,就这么两句话。
  我突然有种感觉,这些女人十五六岁出嫁,十六七岁生子,然后丧夫,然后在这个家庭生活一辈子,抚养孩子,伺候公婆。对于她个人而言,没有任何享受,那么这些人的生命和心理的承受力,可能是中国活得最痛苦的一种人,甚至不如一死了之,全部是为别人活着。就在这一刹那,我说我要写一个反叛这些人的人。田小娥就出现了。
  章学锋:翻看《贞妇烈女卷》之后,您就决定了田小娥悲剧的命运。
  陈忠实:嗯,《贞妇烈女卷》里头那些女人,她们从小被灌输的、继承的是从一而终,丈夫死了就守节,这个残忍的程度不符合人性,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不符合。就是在这种禁锢下,为追求人最基本最合理的生存权利,必然会对强大的道德枷锁进行反叛,就产生了田小娥这个形象。
  那个时代里头,进行过反叛的人,也不是三个五个,也有一个相当数量的数字。在民间,有很多所谓荡妇淫娃的传说,我都听过很多。民间对于所谓荡妇淫娃的那些传说,和《县志》上所记载的,刻记下来的东西,都形成一个相当强烈的对比。
  我说我要写这样一个女性,纯粹出于自身生存本能进行了一定反抗的一个女性,以及她悲剧性的结局。
  章学锋:对,她虽然按人性来做自己的事情,身上也有你期待的那种反叛,但是你的字里行间都写满她的痛苦,她生的痛苦,她活的痛苦,最后,她死的也痛苦。
  陈忠实:田小娥这个人物,没有任何思想启蒙,也没有任何人生理论,作为一个纯粹的自然人,应该在社会中获得的最基本的生存理念。因为,在那个时代,她不可能有完美的结局。
  章学锋:《白鹿原》是一部气势宏伟、史诗般沉重的正剧。现实主义的手法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而且经得起历史的大浪淘沙。所以,电影《白鹿原》在去年秋季顺利开拍,立即成为整个电影界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作为小说的作者,能谈谈这方面的感受吗?
  陈忠实:电影可以让小说中的人物活起来,是一种立体的、具象的传播形式,通过这一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小说,了解这部小说所反映的内容,所以对于电影在这么多年后终于开拍,我很高兴,也很欣慰。
  《白鹿原》出版后,我走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断有人问我,小说这么好,为什么还不拍成电影;当然也有人问我,小说拍成电影,能不能够反映出小说原貌和精华。对于电影我是个门外汉,但是我想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优劣之处,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名著都搬上了银幕,成功的也不在少数,当然电影最大的局限就是只能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讲完故事,不可能把小说的全部内容、全部人物都放进去,但是电影又可以通过浓缩的内容,让人物的性格更鲜明、矛盾冲突更集中。所以,我相信我们的电影工作者是完全有能力拍好这部电影的,并且我衷心地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让这部电影比小说更精彩。
  章学锋:你会像路遥改编《人生》那样,亲自改编《白鹿原》吗?
  陈忠实:不会。一来《白鹿原》是部长篇,改成一部90分钟的电影有很大的难度,二来电影剧本的写作与长篇小说的写作,并不是一个路子,还是让专业的编剧来做这件事吧。
  我和导演王全安交流过一些小说的话题,我强调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部民族的心灵苦难史,我所注重的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和特定的地域里那些人的生存、抗争和心灵的苦难历练。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这些方面。对于电影如何表现这些题材,那是导演和编剧的事情,我不方便说什么。况且,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我所接触的王全安导演是一个对艺术很讲究的人,通过他以前的电影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电影的艺术性很看重,很严谨,不是一个一味迎合市场的导演。而且从这部电影酝酿开拍时起,到如今七八年过去了,王全安导演一直没有放弃,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部电影的执著和偏爱。我相信他会给大家奉献出一部好看又叫座的电影。
  章学锋:最近,我听说由西安曲江影视投拍的电视剧《白鹿原》也将于近期开拍。目前,投资方已经拿到了广电总局批文,正在考虑导演和演最人选,肯定会挑选一线导演和演员,预计整部电视剧将拍40集。目前,剧本正在修改当中。
  陈忠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的小说才出版没多久,当时还在美国的吴天明就和我谈过,要把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但一直没有获批。后来我就表示,无论哪家影视公司只要把批文拿到,我就和他签约。之前,北京有一家影视公司也说要拍,后来就没消息了。只有赵安,他从2001年就开始跑,现在快10年了,他终于把批文给跑下来了。
  之前,老有一些热心读者和朋友问我,什么时候把《白鹿原》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我都没法回答。这里面牵涉到很多事情,要不然早就拍出来了。
  不论是话剧《白鹿原》、秦腔戏《自鹿原》,还是电影《白鹿原》,都不能将《白鹿原》的整个故事完全地展现出来,希望电视剧能把故事说完整。
  章学锋:从您的《白鹿原》面世至今,我们经常遇到读者这样的疑问:到底是白鹿原,还是白鹿塬呢?
  陈忠实:你知道,咱们西安东郊有一道原叫自鹿原,也叫狄寨原,还叫灞陵原,是同一道原。再远一道白鹿原,在三原县城北边。在一些报刊上见到有附加着土字偏旁的白鹿塬,以为是另一道也以白鹿命名的塬。白鹿原和白鹿塬,这个原耶?那个塬耶?
  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查阅《蓝田县志》在《历史沿革》卷首即有记载:“《竹书纪年》中有白鹿游于西原。”这无疑是位于蓝田县城西边的这道原获得白鹿原名称的原始因由,这个“西原”未附加土字偏旁。又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里所引《后汉书郡国志注》:“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再如《续修蓝田县志》记:“白鹿原位于渐沪二川间。”我所能见到的古典文献资料上所记的白鹿原的原,没有一处附加土字偏旁。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以白鹿原为题的七绝,不妨借此共赏:“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且不说白居易到原上纵马赏秋景的畅快豪壮,只说白居易诗里的白鹿原的名字不附加土字偏旁。还有唐朝一位皇帝遗留的两句诗:“白鹿原头回猎骑,紫云楼下醉江花。”这位皇帝也喜欢到白鹿原上纵马放情,亦不论他,只见证这个皇帝笔下的白鹿原的原字不附加偏旁的土字。很显然不是白居易和这位皇帝不喜欢以土字为偏旁的塬字,更不会是他们都忘记了给原字附加偏旁的土字,而是以白鹿命名的这道原的原字,原本就不附带那个偏旁的土字。从《竹书纪年》到自居易和皇帝的诗歌里,白鹿原的原字都不附加土字偏旁。
  但愿在正经的公众报刊上再不出现白鹿塬。千万不要因为报道的失误,造成游客游览的兴致,更不要因此而耽搁了原下原上果农乡党的收益。
  章学锋: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我才算真正的了解了《白鹿原》。谢谢您万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
其他文献
时下,在语文课堂上,“泛人文教育”到处可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泛人文教育”,其特征有二:一是教师从课文中拎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而有些问题与课文主旨并不相干,给人的感觉比较泛;二是学生讨论时,远离文本,脱离语言,言不及义,内容比较空。一节课下来,人文内容是什么,要点在何处,精彩在哪里,学生心中都没什么印象。对此,许多老师提出:语文教学需要恢复“原生态”,还教学之本来面目,应在引导
《动态》:赛微电子于2021年5月14日发布了2020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您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详细情况?  孔铭:公司以截至2020年12月31目的总股本639121537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35元(含税),扣税后,通过深股通持有股份的香港市場投资者、QFII、RQFII以及持有首发前限售股的个人和证券投资基金每10股派0.315元。不送红股,不转增股本。  《
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少老师还是热衷于在备课时制造所谓的“亮点”,在课堂上天马行空,语文书被搁置一边,“语文味”越冲越淡,学生思维呈现浅化与弱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彰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呢?  细细回想,我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注重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精微隐秘的深处,引导他们获得最真切的感悟的,其中有几个教学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现在写出来,以飨读者。  一.“单看”能改为“先看”吗?  我在教学
数源科技:与阿里重组的消息不实  传闻1  阿里将杭州滨江园区资产注入公司。  求证:不属实。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数源科技(000909)的并购重组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向公司求证后获悉不属实。  该帖称,根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的方案是将杭州滨江园区资产注入数源科技,阿里可能占总股本的51.2%,马云的老婆张瑛珍有望成为数源科技的掌门人。  数源科技是一家以数字电子信息、
“百家讲坛”的专家们在讲坛上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把难度系数极大、枯燥指数极高的古代文化、经典文学变为通俗易懂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这些专家中,易中天、刘心武、阎崇年等人都是中学教师出身,于丹、纪连海甚至现在仍在一线教学。因此,作为既是《百家讲坛》的忠实观众也是另一块讲坛上表演者的语文教师,需要从自己的同行或曾经的同行身上借鉴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刘心武的母语情结与语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基本是大班授课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很难在教学上取得突破性的效果,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很难得到实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小班化教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感受教师等距离的关注。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范围一般不超过28人,一旦超过这范围,教师视野关注就会“顾此失彼”,超过人数越多,教师关注不到的学生就越多,这恰恰正是群体教育看似公平中最大的不公平。而小班
人们常说,“无巧不成书”,这个“巧”,就是指巧合。巧合作为一种创作技巧,它是使文学写作做到构思精巧的常用方法。根据民间传说编写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可以说,它正是运用巧合创作取胜的。  “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于何时,我们且不去管它,但凡夫俗子与天仙美女成婚匹配,这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巧合,并且充满着神奇的怪诞色彩。正是这个巧合,奠定了创作的基石,形成了文章的主干,建构了故事的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是一所拥有11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高中,这是一方人文素养深厚的沃土,是一块理想精神腾飞的高地。伴随着学校近几年大踏步发展前进的旋律,语文组高举人文大旗,为这支雄壮的交响乐增添了几组强劲的音符。他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学问以人品支撑,事业靠人文奠基;唯有人文精神的引领,才能规范语文的工具性能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展示空间;有人文精神奠基,方能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
《人民日报》消息,现在,许多外语词直接嵌入中文,使得中文失去了纯洁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外语中文译写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黄友义说,国际惯例对外语词都是“化用”的,而不是直接嵌入。比如,中文“土豪”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被译为“Tuhao”;“中国航天员”的英文新词taikonaut就是用中文拼音“taikong(太空)”和英文“astronaut(宇航员)”合成的,发音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首先看看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怎么划分,说说你的理由。  生1:“念∕无与为乐者”,因为“念”是动词,是思考的意思,后面是它带的宾语。  生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因为“遂”是表衔接的副词,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是连动。  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因为“但”是“只是”的意思,表范围的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