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阅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書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从踏上教书育人的道路,我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视。
  那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阅读宜早不宜迟,0~7岁是儿童阅读启蒙的黄金期,阅读启蒙可以从绘本、简单的古诗儿歌开始。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让他们感受被书本包围着的幸福,感受安安静静的图书馆,感受在角落看书的怡然自得,感受阅读的氛围,经常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身上也会有一种书香气。
  亲子阅读是一个从陪伴逐渐过渡到不陪伴的过程。在早期阅读中,孩子想读几本就读几本,有的孩子甚至要让家长反复读一本绘本给他听。家长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每一个成功者,都是阅读者”,用心陪学生阅读,单纯享受阅读的乐趣,兴趣非常重要,培养了兴趣才能产生方法,有了兴趣和方法,学生才有动力。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阅读是春风化雨的过程。教师有时候不注意教育方法,只把阅读这件事当作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检查、奖励、惩罚,这样会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到压力和不快,其实只要学生愿意拿起书去读,就已经很不错了。记得我在教三年级时,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喜欢阅读的学生,一本书很快就阅读完了,但是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就看看封面,看看图画,里面讲的内容一扫而过。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专门成立了班级的“阅读成长银行”,用A4纸打印出阅读表格,学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后感、好词好句写在上面。我不要求学生写的数量,只要写了我都及时给予表扬。一张阅读表格可以换取一枚阅读币,积攒一定的“阅读币”可以到我的“阅读成长银行”换取相对应的奖励,当然这个奖励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和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拍一张照片,或是用老师的电话给爸爸妈妈打一通电话(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平时经常想念父母)。学生为了赚取更多的“阅读币”,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法自拔。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阅读了好多书籍,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也慢慢喜欢上了阅读,从刚开始只是为了赚取“阅读币”而读书,到后来被书中精彩有趣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期末我把每个学生的阅读表格装订成册,让学生在空白处绘画,最后一并把阅读成长册送给他们。捧着一本本沉甸甸的阅读成长册,学生无比地自豪,找到了阅读的成就感。我想,让学生爱上阅读的目的达到了。
  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而阅读更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习作和做人一样,是长期修炼的过程,临时抱佛脚是不可取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只有两个字——阅读。通过阅读提高习作能力,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但是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因为阅读不容易很快形成让人看得见的“成果”。阅读就是最好的修炼过程,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学生。刚开始习作,不论写得好与坏,教师都不要否定学生的习作,要努力从中找优点,放大优点去表扬学生,而不是找问题。
  阅读习惯的养成比考试卷上的成绩重要得多。阅读的目的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来什么,但只要学生读的书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显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从而提升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三原外国语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由于疫情,今年的寒假格外漫长,我们团队跨校学习的实践研修该何去何从?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加长版”寒假,通过线上研修,切实提升团队成员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家学习也能高效?我们03团队和10团队将线上的研修目光聚焦到群书阅读上。  群书阅读,对比群文阅读的概念可知,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书籍,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群文阅读要求教师阅读多篇文章,整书阅读要求教师读整本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感受阅读绘本的乐趣,有主动阅读的愿望。  2.了解阅读绘本的基本  方法:图文结合、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游历城堡  师:亲爱的小朋友,我是书姐姐,来自孩子们都喜爱的书香城堡。今天呀,见到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我特别高兴,想邀请你们去城堡里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愿意吗?那就跟我来吧!(戴上头饰)瞧——(出示)  师:新华书店书如海,书  香城
经过两周的入学教育,孩子们对学校的一些规则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主观上,他们愿意按规则做事,以期赢得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同与赞赏。但客观上,由于自我控制力弱,他们又会常常违反规则,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有时也会受到同学的指责。这是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一个必然过程。本周的绘本读写课,在继续发展适应性的基础上,引导儿童从不同的图画细节中去读懂人物。  ——第三周题记  《大卫上学去》是《大卫,不可以》的姐
【设计理念】  童话故事《树和喜鹊》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讲述了一棵树和一只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变化过程。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含义,继而结合语境,学写生字。我以唐婉老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站在儿童的视角,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在经历中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在“语”中学“文”,在“文”中用“语”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
很巧,最近周蓉祯老师和我都整理出了各自的一节低年级阅读课的课堂实录,里面都运用了同一本绘本《小猪变形记》。这两节课,一节是自己上的,一节是参与评课的。反思两节课,回顾之前的点点滴滴,我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周老师是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既承担学校教务处工作,又担任听障班语文教师,工作量是很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学校一样,有师资缺乏之困,有教师发展之难,并且更甚。如何克服困难,带
说起表格,大家都会想到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统计表格。的确,表格就是指按所需的内容项目画成格子,分别填写文字或数字的书面材料,便于统计查看。表格是人们表达解释事物性质所运用的数据传达形式,在经济领域或者统计活動中运用广泛。从表格的定义看,它和语文课文的理解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表格对于课文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可以为教师们找出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以内,一
【设计初想】  《水》是一篇记叙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的《饿水》改编。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庄,家家户户建有水窖。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的生活情景,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课文回忆了作者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得“大呼小叫”,更衬托出水
从“诗性教学”到“诗慧课堂”再到“诗教语文”,这是一个语文教学改革者的探索轨迹,也是他身后的团队成长的足迹。郭剑波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教以诗”“以诗教”“诗教化”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是一个教育者对自己的身份反思,并赋予再认知的转化过程,是这个教学主张从萌芽到开花结果的演化过程,是对既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再理解、再实践、再开发的进化过程。如果“思无邪”可以概括“诗教”的本质,那么一个“化”字正好可以
一、背景分析  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忽略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要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切实落实语用训练。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必然是在情境中对语言产生体验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时刻表、地图、证书、票据清单、图解文字、传单、目录索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的特点。  学会从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最关键的内容。姜正德老师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