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童话故事《树和喜鹊》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讲述了一棵树和一只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变化过程。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含义,继而结合语境,学写生字。我以唐婉老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站在儿童的视角,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在经历中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在“语”中学“文”,在“文”中用“语”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八字头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快、乐”3个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画面并发挥想象,体会树和喜鹊变快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单”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树和喜鹊变快乐的原因。
3.把“单、快、乐”写正确、美观。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导入文本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同学们,你们看,那里有什么?
2.傳说喜鹊是一种报喜的鸟,在七月初七的晚上,它们会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3.板书课题《树和喜鹊》,齐读。
4.谁会用“树和喜鹊”为开头说一句话?(出示:树和喜鹊
。指名说。)
5.过渡:树和喜鹊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走近课文的主人翁,并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想象、思考说出来。通过表达已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
二、观察文本,捕捉信息
同学们,看了课文内容,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一:本文作者是金波。
我们前一个单元“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阳光》、上学期学习过的课文《雨点儿》都是金波写的。
预设二:课文有三幅插图。
每幅图对应一种场景:第一幅图上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第二幅图,白天,喜鹊一起飞出去;第三幅图,晚上,喜鹊一起飞回来。
预设三:两处小气泡中有文字。
1.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
2.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我还能说几个。
预设四:多音字和新部首。
课文中有三个多音字(两线之间的蓝字),两个新部首(两线上方的红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板块了然于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更有方向地学习。】
三、初读文本,读准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读准生字新词。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准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有
童话故事《树和喜鹊》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讲述了一棵树和一只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变化过程。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含义,继而结合语境,学写生字。我以唐婉老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站在儿童的视角,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在经历中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在“语”中学“文”,在“文”中用“语”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八字头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快、乐”3个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画面并发挥想象,体会树和喜鹊变快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单”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树和喜鹊变快乐的原因。
3.把“单、快、乐”写正确、美观。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导入文本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同学们,你们看,那里有什么?
2.傳说喜鹊是一种报喜的鸟,在七月初七的晚上,它们会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3.板书课题《树和喜鹊》,齐读。
4.谁会用“树和喜鹊”为开头说一句话?(出示:树和喜鹊
。指名说。)
5.过渡:树和喜鹊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走近课文的主人翁,并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想象、思考说出来。通过表达已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
二、观察文本,捕捉信息
同学们,看了课文内容,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一:本文作者是金波。
我们前一个单元“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阳光》、上学期学习过的课文《雨点儿》都是金波写的。
预设二:课文有三幅插图。
每幅图对应一种场景:第一幅图上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第二幅图,白天,喜鹊一起飞出去;第三幅图,晚上,喜鹊一起飞回来。
预设三:两处小气泡中有文字。
1.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
2.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我还能说几个。
预设四:多音字和新部首。
课文中有三个多音字(两线之间的蓝字),两个新部首(两线上方的红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板块了然于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更有方向地学习。】
三、初读文本,读准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读准生字新词。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准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