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误读”了语篇整体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_19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篇整体教学的概念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我们一直在思考:课堂上究竟要“给”学生什么?仅仅将一节课的所有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学懂吗?如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做什么?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得好,“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如今,课本上呈现的是知识,教师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也是知识。智慧被知识挤压、吞噬了。学生为知识而奋斗,实质是为考试和分数而生存,教育成了考试的附庸,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教师和学生如此生存
摘 要 通过阐述国内外科普特种影片的概况,分析研究创作和传播科普特种影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海科技馆在科普特种影片方面十年探索的成果和经验为研究基础,提出推进国内科普特种影片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科普特种影片 发展概况 对策分析  doi:10.16703/j.cnki.31-2111/n.2019.06.009  吴文忠,费翔,刘翔.科普特种影片的发展概况与对策分析——以上海科技馆为例
其一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小护,上课的时候要听老师的话,不可以随便乱动。”盐野亚子一边蹲在护的面前打理着他的校服,一边对小护嘱咐道。  “嗯。”护盯着母亲的手发呆,一脸茫然。  “小护,看着妈妈。”  男孩机械地抬头看着亚子的脸,依旧面无表情。她重新嘱咐了一番,看到护点头后才继续打理。  打理完之后,护就转身跑进校园里。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是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的建议而设立的。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2021年6月17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了能够唤醒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些触目惊心的“环境之
摘 要:回忆性的童年书写在新时期后期蔚然成风,这种童年书写的繁荣与时代文化的转型和文学的嬗变密切相关,映现出普遍存在于创作主体内部的认同焦虑,也反映出他们对生命家园与文学本体的反思和追求。这种亲近自身存在的“寻根”式文学选择是对其主体建构困境的一种内在突围。  关键词:童年书写;转型;认同焦虑;主体建构  作者简介:谈凤霞,女,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
问与答是课堂教学传递与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地加以利用。如何在学生五彩缤纷的答问中开拓创新的源头活水,营造创新的天地呢?  一、见仁见智时,求同存异,培养求异思维  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从同一问题中去探求不同的答案,是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该大胆放手
摘 要 2009-2013年江苏省数据的BIA收益归宿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地区中职教育公共支出受益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苏南地区是中职教育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苏南、苏中地区的生均受益程度高于人均受益程度,苏北地区的人均受益程度高于生均受益程度。政府的中职教育公共支出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经费支出的方向是江苏省中职教育公共支出受益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中央政策执行力度、继续加大省级中职教育
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进步,并让其体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教师获取作文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里提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一、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纵风雨漂泊,罹受病害,总有人于沉霭中破云而出,总有明亮刺破黑暗。“授光天下,以照四方。”不问前路,无谓生死,肩担道义,心向黎明,因为他们,万世太平;因为光亮,山河不夜。  “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以血肉之躯,为病人挡住死神的镰刀,他们日夜奔走,用心中温暖救度他人生命。他们披甲挂帅,84岁的钟南山直入疫情一线,于风雨中擎起生命的明灯;他们不顾生死,拼上生命,与疫情赛跑,金
摘 要 无论是作为一种科学思想,还是一种人生体验方式,“心流”理论都为正在向更加关注人自身发展的目标转型的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把心流体验引入职业教育中,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既可以渗透到每个学习和训练任务中,把它变成一种课程和教学方式,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学生和教师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把心流体验变成一种生活技能。应用这一理论的最终目标是让职校生学会成长、体验成长、享受成长,成长本身就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