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迷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进步,并让其体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教师获取作文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里提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一、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接触作文,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作为老师该怎么办?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于的一个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个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个学生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个学生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再到两句话、三句话……这学生终于学会了作文。
  魏老师用“导航仪”似的语言,在鼓励的同时给学生正确的信息:“只要肯学,我一定能学好作文。”这样,既帮助学生树立了写作信心,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品评,促进学生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中对于中年级的写作里提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具有“好为人师”的心理特点,喜欢表现自我。他们对他人的成绩、作业、试卷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他们具备善于发现他人错误,从他人的错误中总结经验再学习和进步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只要事先进行清晰明了的写作指导和丰富具体的写作信息反馈,就可以充分发挥同学评价的优势,创造条件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
  1.赏析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部分对中年段的写作要求里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要指导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就必须先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一篇佳作。从学期初开始,我班上每个学生轮流读优秀作文片段或文章,其余的学生要边听边作记录。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关于秋天的内容,我事先引导学生找有关秋天的语段或文章,再挑选一篇优秀文章来读。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全班学生应该记住哪些方面,如文中写了秋天的什么景物,用了哪些四字词语,准备把印象深的一个句子说出来。
  如片段:“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还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彤彤的海棠把树枝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一个学生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简短的评析交流,激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在相互评价的同时,获得了共同提高。这样,在欣赏佳作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听说读的技能。
  2.互改中提高
  前面的积累,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并独立完成一篇小作文。学生的写作速度,必然有快慢。教师通过巡视全班,对全班同学作文观察和指导,挑选出两篇完成得较快,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把作文抄写到黑板上,留出足够的行间距。接着,先请一个同学大声朗读作文,再让全班同学逐句批改。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一个接一个主动地到黑板前进行修改,直到全班同学都认为没有地方可改为止。然后要求同学针对某些句子进行补充,看看是否可以表达得更清楚,描述得更生动。如描述“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可以像上面的片段中写的“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也可以这样写“一阵秋风瑟瑟地吹来,五颜六色的枯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给大地铺上了软绵绵的地毯”。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对小作文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调整,使整篇文章的条理更清楚。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完成对自己作文的评价,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短短的课堂40分钟,无法既让学生完成当堂作文,又实现对全班同学的作文评价。经常是教师只能指导几个写得快的同学修改作文,对全班同学讲清习作的要求及同学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何教同学进行作文批改呢?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后把作文交给他们最信任的同学进行批改,并请批改的同学写上自己的评语和建议。这一方法不仅分担了教师的部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促进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彼此信任,还有助于学生总体语言能力的提高。但不可避免的是,同学间的作文评价多浮于表面,而且模糊空泛,难以胜任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的评价。
  三、借鉴,让学生寻求创新
  教师不仅是学生作文的评价者,还是同学评价的指导者和组织者。首先,教师必须向学生展示对作文的评价,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要求同学间完成对作文的批改。学生会通过查阅资料,平时注意积累语言,向同学学习等方式,努力当个出色的“小老师”。我再用足够的时间细心批阅学生作文,必要的时候,对个别同学特别指导。把一些共同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讲解,并选择其中几篇精美的作文为大家朗读,供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参考。在讲解之后要求学生重写作文,大部分同学在重写的时候都能加入新的想法、新的词,使文章的内容更加饱满。以下是一位学生前后两次写的一段话:
  来到田里,开始种菜了。我拿着菜籽一边看奶奶撒,一边自己撒。撒呀撒呀,很快就把菜籽撒完了。
  经过老师提示,该同学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
  来到田里,开始种菜了。奶奶拿出菜籽,撒了起来。我站在边上,觉得有趣极了,也抓了把菜籽扬了出去。奶奶看见了,急忙说:“傻孩子,不是这样,我来教你。”奶奶用手指捏了些菜籽,轻轻地撒在整理好的菜地上。我仔细地看着,然后学着奶奶的样子细心地撒起菜籽。过了很久,我终于把菜籽撒完了。
  以上几种评价方法,经过实践的检验,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相对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习作,但本身都存在缺陷。如何巧妙地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实践和思索。
其他文献
高考现代文阅读所选的文章,有两大特点:一是每年所选作者、写作年代会有变化,体裁也可能不同;二是很少介绍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  2016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篇目《母亲》(见本刊第38—39页)的写作背景很模糊,只有两点可以作为切入口:文末括号里的时间说明(1934年)、文中讲到火车是一样新事物。如果拥有写作年代的背景知识,会知道当时城市中的普通人家,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一张最便宜的三等座的单程车票,名人
作为年轻教师,我们都清楚,教材和学生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下尴尬:如果以教材为依托,完全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来实施教学,往往会漠视学生的存在,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以学生为中心,完全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来实施教学,往往又会轻视教材的存在,唯恐造成教学的随意性。为了摆脱这种窘境,我开始了既基于教材的需要,又基于学生的需要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青年职业继续教育中所称“青年”指的是15岁到24岁的人口,至于职业继续教育,在台湾较普遍的名称为“职业进修教育”,系指持续增进个人职业新知能所修习的教育活动。  当前青年面对就业与失业的挑战,对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甚殷,除个人希望藉此提升市场竞争力,政府更期待由此促进青年就业、降低青年失业率。因此,要减少青年失业率、提升青年劳动参与率,是政府必须严肃以对、积极研拟对策的课题。(青辅会,2012;詹火
我们一直在思考:课堂上究竟要“给”学生什么?仅仅将一节课的所有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学懂吗?如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做什么?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得好,“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如今,课本上呈现的是知识,教师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也是知识。智慧被知识挤压、吞噬了。学生为知识而奋斗,实质是为考试和分数而生存,教育成了考试的附庸,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教师和学生如此生存
摘 要 通过阐述国内外科普特种影片的概况,分析研究创作和传播科普特种影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海科技馆在科普特种影片方面十年探索的成果和经验为研究基础,提出推进国内科普特种影片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科普特种影片 发展概况 对策分析  doi:10.16703/j.cnki.31-2111/n.2019.06.009  吴文忠,费翔,刘翔.科普特种影片的发展概况与对策分析——以上海科技馆为例
其一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小护,上课的时候要听老师的话,不可以随便乱动。”盐野亚子一边蹲在护的面前打理着他的校服,一边对小护嘱咐道。  “嗯。”护盯着母亲的手发呆,一脸茫然。  “小护,看着妈妈。”  男孩机械地抬头看着亚子的脸,依旧面无表情。她重新嘱咐了一番,看到护点头后才继续打理。  打理完之后,护就转身跑进校园里。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是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的建议而设立的。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2021年6月17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了能够唤醒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些触目惊心的“环境之
摘 要:回忆性的童年书写在新时期后期蔚然成风,这种童年书写的繁荣与时代文化的转型和文学的嬗变密切相关,映现出普遍存在于创作主体内部的认同焦虑,也反映出他们对生命家园与文学本体的反思和追求。这种亲近自身存在的“寻根”式文学选择是对其主体建构困境的一种内在突围。  关键词:童年书写;转型;认同焦虑;主体建构  作者简介:谈凤霞,女,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
问与答是课堂教学传递与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地加以利用。如何在学生五彩缤纷的答问中开拓创新的源头活水,营造创新的天地呢?  一、见仁见智时,求同存异,培养求异思维  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从同一问题中去探求不同的答案,是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该大胆放手
摘 要 2009-2013年江苏省数据的BIA收益归宿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地区中职教育公共支出受益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苏南地区是中职教育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苏南、苏中地区的生均受益程度高于人均受益程度,苏北地区的人均受益程度高于生均受益程度。政府的中职教育公共支出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经费支出的方向是江苏省中职教育公共支出受益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中央政策执行力度、继续加大省级中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