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琴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邃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琴文化。时下,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学习钢琴的目的、意义是否清楚、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文章通过对古琴文化以及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希望能给现代的钢琴教学以启迪。
   关键词: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古琴艺术;钢琴教学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距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需要我们来传承与发展,在这音乐历史的长河中,古琴艺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本世纪初才被称作为“古琴”。古琴文化距现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及其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主要是受古琴文化的影响。然而古琴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邃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琴文化。
   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学习音乐的意义与目的。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传统历来是非常重视教育对完善人格修养的重要作用的。《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可见身通六艺是很不容易达到的高标准。关于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解释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另一种解释为礼、乐、射、御、书、数。无论哪种解释都把“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论语》中写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们可以理解为:修身当先学诗,以礼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乐的学习造就一个完美的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乐”的重要性。把“乐”作为塑造完美人格的最高境界,成为教育完成的最后阶段。
   在完善个人人格修养之外,孔子还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思想,将音乐教育的作用从个人扩大到对整个社会风气、民俗观念的转变上。此外荀子曾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西汉的思想家、教育家董仲舒也曾指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也即通过“声和”“心和”,达到“人和”“政和”。
   其实我们今天所倡导的音乐教育的目的也是这些,那么今天的钢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让孩子们掌握一种本领,将来成为职业钢琴家,还是通过钢琴训练感受音乐,利用音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呢?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肯定都是后者,希望用音乐塑造人的完美品格。这样看来,我们不应为钢琴考级和各类考试、比赛所累,应让钢琴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真正达到“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乐其不倦,得其所乐
   从中国古代众多的学琴典故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大多采用“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今之一对一式钢琴教学也是借鉴了这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更直接、直观,便于沟通与交流,很适合今天的钢琴教学。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历来将“琴棋书画”作为评判一个人个人修养的标准,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社交中就有通过“歌诗必类”的行为来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而人们对音乐的学习也几乎都开始于幼年并伴随着成长的整个历程,甚至成为了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论语·先进》上载有孔子“吾与点也”的一段著名对话,曾点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大意是说沐浴着暮春的微风,嬉笑着唱咏而归。明朝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些足以可见古人采取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也正是我们今天进行钢琴教学的初衷。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如果我现在教育一个石器时代的乳婴,不久他也会像今天的青年人一样能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可见教育儿童弹钢琴要从儿童兴趣出发,“使其乐习不倦”,从而达到“得其所乐”的快乐教育的结果。
   三、有教无类
   虽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口号,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是以培养上层贵族子弟或宫廷乐手、舞手为主要对象的。在如此众多的古琴名家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古琴名家或音乐家都来自于皇宫、贵族或士大夫文人阶层,而还有一部分琴家或音乐家则是以宫廷乐手、掌乐大夫或鼓琴待诏的方式存在,很少能看到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音乐家,文献中也很少有关于最底层劳动人民的音乐教育的记载。此外,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如“女子无才便是德”“重男轻女”等思想的影响,在众多的琴家当中,我们极少能够看到女性琴家的身影。这些都是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不足之处,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改革了。今天学习钢琴的孩子无论大小、无论男女、无论家境如何都可以学习钢琴,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这样无疑能提高整个民族的音乐修养。
   四、人琴合一
   中国古代所讲的“琴人合一”,用现代词语解释就是演奏者的心境、情感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真正相吻合,要求演奏者体会音乐的内涵,抓住音乐的精髓,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当中,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古琴高手。从伯牙学琴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古琴文化是注重体验和感受音乐,并注重由音乐引发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这对现代钢琴教育是有很大启迪的,我们可以通过钢琴教学启发人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五、博采众长
   中国的古琴文化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姊妹艺术是分不开的。我们形容古人常说“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不难看出“琴”“棋”“书”“画”是分不开的。古琴自古就是文人怡情养性的工具,是依托于文人而存在的。如孔子,既是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也是音乐爱好者、琴家;再如宋徽宗赵佶,既是书法家、画家,又是琴家;苏轼,既是文学家,又精通音乐和古琴等,不胜枚举。文人墨客附庸风雅,下棋、赋诗、作画、和乐,其乐无穷。几乎每一首古琴名曲都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标题,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幽兰”“广陵散”等。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学科综合、交叉学科研究正是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延续。
   古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可以这样说,看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只要看古琴文化的发展史就会一目了然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着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同样是“琴”文化,一古一今、一中一外,我们一定要吸取中国古琴文化中的精华,摒弃那些陈腐落后的思想,更好地发展钢琴教育。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用音乐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为中华民族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章华英.古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
   乐出版社,1985.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22岁的刘路受聘为教授级研究员   因破解困扰全球数学界二十多年的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刘路一夜成名。3月20日,年仅22岁的他破格受聘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校方1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接过学校的“厚礼”,腼腆的刘路坦言,激动之余,也有一些压力,今后会继续在自己学术道路上努力前进。   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表示,此举旨在落实该校为杰出青年人才搭建更好发展平台的新政策。“起初
摘 要: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作文的教与学双向信息反馈交流的主要途径,它既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又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在作文修改的问题上,作者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批,教师改”的写作修改课模式,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目标,建构新型的写作修改课教模式。   关键词:作文修改;激发意识;修改方法      一、激发修改意识   每接手新一届学生,我都会跟他们讲“好文章是改出来”
借助于美育的力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魏书生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他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借助美育的力量进行德育的重要性:“有的人善于掀动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即使有很多毛病的人,心理阴暗的人,比较凶恶的人,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被他感染,不由自主地萌生出否定自己错误、否定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另有一类人总善于挑动人们心灵深处最阴暗、最丑恶、最虚伪的沉渣。甚至许多磊落、善良、真诚的
摘 要:游戏材料在幼儿活动区中用途广泛,游戏活动离不开材料,材料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质量。   关键词:活动区;游戏;材料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包括时间、空间、材料等,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发挥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   一、活动区游戏材料   益智类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宣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发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攻坚动员令,阐明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现实路径,诠释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是指导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历时1小时20多分钟,13000多字,现场响起32次热烈掌声,深
努力克服自己的缺憾  拿破仑的父亲是一个极高傲但穷困的科西嘉贵族。父亲把拿破仑送进了一个在布列讷的贵族学校。在这里,有些同学在拿破仑面前极力夸耀自己富有,而讥讽他穷苦。  后来实在受不住了,拿破仑写信给父亲,说道:“为了忍受一些孩子的嘲笑,我实在疲于解释我的贫困了。他们唯一高于我的便是金钱,至于说到高尚的思想,他们是远在我之下的。难道我应当在这些高傲的人之下谦卑下去吗?”  “我们没有钱,但是你必
村上春树是日本的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优秀作品《挪威的森林》出版之后有位记者采访他,其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成功有何独特的秘诀?”  村上春树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独特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善于有效地调节自己而已。”  看到记者一脸疑惑不解的样子,村上春树解释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喜欢活动的范围就像是一座两层楼房。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通常的情况是,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活动。但实
摘 要:听,是高中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高中英语学习必须具备的技能,但也发现它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道障碍。因此,文章就此入手先展开分析高一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接着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对听力教学中使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指导,更好地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一英语;听力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
学生是活动着的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因此,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既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同时又要讲究方法、策略。从教将近二十年来,每接一个班,作为班主任,我总是会为班级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班级骨干,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创设良好的班风,精心塑造一个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理应像一湾涌动的泉水,剔透晶莹,清新盈满,而做到这
设计特色: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从本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本课旨在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深入科学探究。以“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这一问题为主线,探究活动开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 “呼吸是怎么回事?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在问题的推动下,探究活动一步步深入,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功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