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问题意识,深入科学探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特色: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从本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本课旨在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深入科学探究。以“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这一问题为主线,探究活动开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 “呼吸是怎么回事?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在问题的推动下,探究活动一步步深入,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并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教学过程:
   一、数据揭题
  (1)展示大课间时全班同学测试的一分钟跳绳前后每个人一分钟呼吸次数的记录表。
  (2)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3)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知道了运动后呼吸是会加快的,但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呢?这个问题为接下来研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打下伏笔,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和呼吸有关的器官
  (1)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在探究前,我们先搞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那吸进去的空气到了哪里?
  (2)在自己身上找一找肺部,感受一下呼吸时肺部的变化。(课件展示,在人体半身图中展示肺的部位。)
  (3)提问:吸入的空气经过了哪些地方到达肺部?(课件展示)认识直接参与呼吸的呼吸器官。呼出的气体又经过了哪些地方?
  (4)我们一起来看看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路线:气体从鼻腔吸入,经过气管、支气管到达肺,人体不需要的气体在肺部集中,经过支气管、气管,由鼻腔排出体外。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已经知道人体需要呼吸,但对呼吸器官名称及位置的认识模糊、不全面。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了呼吸器官名称及位置,特别是课件中吸入呼出气体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完成一次呼吸和气体在身体内的流动路线的理解。
   三、呼吸作用使气体发生变化的证据
  (1)我们吸入空气又呼出来,吸进的空气在肺里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怎么知道?
  (3)有没有办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4)讨论收集气体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已经有了,现在只要能收集到呼出的气体,就能用竹条来进行实验了。你能把新鲜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收集到这两个集气瓶中吗?请小组讨论收集气体的方法。
  (5)请一位同学和老师合作,我们来收集一集气瓶呼出的空气。吸管里还有一段新鲜空气,怎么办?
  (6)收集一瓶呼吸过的气体,并用标签作上记号。
  (7)下面我们来收集一瓶新鲜空气,作上记号。
  (8)开始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9)在呼吸时我们确实是吸收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当学生猜测吸收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后,教师就紧跟其上“你们有没有办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我们吸收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吸收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使学生的思维呈螺旋式上升,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搞科学,并自然地进入了下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将吸进去的空气中的氧气全部吸收了,100%变成二氧化碳排出来了呢?”
  (10)那在一次呼吸中,我们是不是将吸进去的空气中的氧气全部吸收了,100%变成二氧化碳排出来了呢?排出的气体中一点氧气都没有了吗?
  (11)下面我们来做个体验活动,呼吸一袋新鲜空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汇报一下,呼吸了几次,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越来越难受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呼吸一袋空气,学生感受到越来越难受,教师追问“越来越难受说明了什么?”此处,教师抓住学生的感受——难受,越来越难受,恰到好处的引导,顺利得出了“一次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的氧气”这一结论。
  (13)其实在前面的实验中也有一个现象证明了一次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的氧气。这个现象被细心的同学发现了。(有火星,说明还有氧气。)
  (14)同学们,科学家早就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空气进行了更加精密的研究,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研究记录。(出示科学家的研究记录。)
   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00克空气中大约包含了78克氮气,21克氧气,0.4克二氧化碳和0.6克的水蒸气。
  设计意图:呼吸的过程很抽象,尤其是各种气体,在课堂上很难通过观察区分。此时,教师及时展示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对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使学生确定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是不同的,其他气体成分也发生了量的变化,最终认识到人体呼吸的秘密。
  (15)那反复呼吸的这一袋气体(出示反复呼吸的气体),袋内氧气的含量怎样?
  (16)生活中,我们有的同学就在呼吸这样的不新鲜的空气。有些人喜欢晚上用被子闷着头睡,其实就是在反复呼吸被子里的空气,会引起恶梦,早上起来也会觉得不舒服,这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不利。
  (17)我们教室里也可能出现大家呼吸不新鲜空气的现象。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8)同学们,研究到这儿,你能解决我们课开始的那个问题了吗?运动后为什么呼吸会加快呢?
  (19)运动后不仅呼吸的次数会加快,一次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我们知道運动员经常参加运动,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运动员和普通人之间的呼吸能力有什么差别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份资料。(展示资料,出示可乐瓶。)医学上对人的呼吸能力有一个专用名词,叫肺活量。成人的一次呼吸所产生的肺活量是3 500毫升左右,相当于2个可乐瓶的空气,而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到5 500毫升,相当于3个半可乐瓶的空气。一次呼吸获得的氧气比普通人多多了。你知道现在你的肺活量吗?和运动员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怎么办?
  (20)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运动一段时间后,大家再来测试一下,看看肺活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到时候你也关注一下你的身体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希望同学们能坚持锻炼,人人拥有健康的身体。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肺活量的数据比较,使学生知道了运动和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了锻炼身体,会增加呼吸能力,增进身体健康,这也是本单元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
  (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
其他文献
体验式阅读:让孩子做自己成长的园丁   青少年正处在知识储备阶段,关注这个人群的阅读状况,多少能看出一些国民阅读习惯的走向。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读书是一件严肃而枯燥的事情。但是,爱玩却是孩子的天性。因此,矛盾就这样产生了,教师和家长越让孩子读书,孩子越反感读书。体验式阅读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方法。体验式阅读通过阅读形式的拓展、阅读环境的营造、阅读内容的筛选,将阅读体验化、娱乐化,使孩子在
22岁的刘路受聘为教授级研究员   因破解困扰全球数学界二十多年的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刘路一夜成名。3月20日,年仅22岁的他破格受聘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校方1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接过学校的“厚礼”,腼腆的刘路坦言,激动之余,也有一些压力,今后会继续在自己学术道路上努力前进。   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表示,此举旨在落实该校为杰出青年人才搭建更好发展平台的新政策。“起初
摘 要: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作文的教与学双向信息反馈交流的主要途径,它既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又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在作文修改的问题上,作者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批,教师改”的写作修改课模式,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目标,建构新型的写作修改课教模式。   关键词:作文修改;激发意识;修改方法      一、激发修改意识   每接手新一届学生,我都会跟他们讲“好文章是改出来”
借助于美育的力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魏书生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他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借助美育的力量进行德育的重要性:“有的人善于掀动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即使有很多毛病的人,心理阴暗的人,比较凶恶的人,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被他感染,不由自主地萌生出否定自己错误、否定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另有一类人总善于挑动人们心灵深处最阴暗、最丑恶、最虚伪的沉渣。甚至许多磊落、善良、真诚的
摘 要:游戏材料在幼儿活动区中用途广泛,游戏活动离不开材料,材料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质量。   关键词:活动区;游戏;材料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包括时间、空间、材料等,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发挥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   一、活动区游戏材料   益智类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宣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发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攻坚动员令,阐明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现实路径,诠释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是指导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历时1小时20多分钟,13000多字,现场响起32次热烈掌声,深
努力克服自己的缺憾  拿破仑的父亲是一个极高傲但穷困的科西嘉贵族。父亲把拿破仑送进了一个在布列讷的贵族学校。在这里,有些同学在拿破仑面前极力夸耀自己富有,而讥讽他穷苦。  后来实在受不住了,拿破仑写信给父亲,说道:“为了忍受一些孩子的嘲笑,我实在疲于解释我的贫困了。他们唯一高于我的便是金钱,至于说到高尚的思想,他们是远在我之下的。难道我应当在这些高傲的人之下谦卑下去吗?”  “我们没有钱,但是你必
村上春树是日本的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优秀作品《挪威的森林》出版之后有位记者采访他,其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成功有何独特的秘诀?”  村上春树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独特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善于有效地调节自己而已。”  看到记者一脸疑惑不解的样子,村上春树解释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喜欢活动的范围就像是一座两层楼房。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通常的情况是,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活动。但实
摘 要:听,是高中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高中英语学习必须具备的技能,但也发现它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道障碍。因此,文章就此入手先展开分析高一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接着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对听力教学中使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指导,更好地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一英语;听力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
学生是活动着的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因此,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既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同时又要讲究方法、策略。从教将近二十年来,每接一个班,作为班主任,我总是会为班级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班级骨干,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创设良好的班风,精心塑造一个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理应像一湾涌动的泉水,剔透晶莹,清新盈满,而做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