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e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校学生社团以其独特的社团系统充实着大学生的生活,为大学生发展特长、培养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本论文通过分析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从社联与学生社团、社团与社团间以及社团内部间的矛盾提出解决学生社团发展的措施,进而对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46-02
  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组织、群众性的实践组织,是构成多彩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锻炼学生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学生社团在学校中具有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体系较完整、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其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于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发展有助于活跃校园的文化风气,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丰富课余生活。大部分民办高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学生社团普遍起步晚,社团发展历史相对不长,因而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团还处于建设成长阶段。本文以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社团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因素,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一、民办高校社团发展建设的作用
  1.社团建设有利于社员拓宽人际圈。学生社团建设,进一步满足社团发展的客观需求,促使学生拓宽自己的交际圈,扩大人脉资源,学生社团建设得越好,对学生人际交往越有益处。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与社团,学生可以发掘志同道合的朋友,尊重他人,真诚地欣赏别人,提升自身的交往艺术。用尊重和欣赏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是成本最低、风险最低及收获最大的方式。对于社团而言,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构造一个气氛和谐的社团,增强其内部凝聚力。
  2.社团建设有助于社员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一个散乱的社团,往往使人身心疲惫,精神萎靡。反之,一个发展状态较佳的学生社团带给社员温馨而有干劲的归属感。可见,学生社团的良性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精神面貌有着正面的影响,不单是引领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学生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的载体。学生社团组织和动员社员积极参加校园建设,有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社团建设能全面提升社员的综合素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是能够发展政策舆论向导,公民道德培养,理想信念塑造,法律法规认知的功能,而且已经成为反映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的晴雨表”[1]。社团建设,更好地展现学生社团风采,彰显校园文化特色,积极倡导学生德美、体美、智美、劳美、育美五位一体,烘托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是培养社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发挥社团文化培养人、锻炼人、塑造人的特殊功能,体现社团文化的知识性与艺术性。
  二、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社团以社团联合会为核心,分综合实践类、文艺爱好类、专业学术类和体育健身类四大类为外延,构成学生社团体系。学生社团成立之初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与创造力。如今学生社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结构框架变得更加稳定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目前,该学院存在着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之间的矛盾,社团与社团之间缺少交流,社团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矛盾等。
  1.社团联合会和学生社团之间的“矛盾”突出
  社团联合会充当学校代表和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的角色。一方面要传达和执行学校各项工作的指令,另一方面向学校反馈学生社团的意见,这种复杂的职责导致了社联滞后社团活动的审批;经费发放不及时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导致了社团缺乏充分的活动准备时间;种种因素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从而桎梏了高质量、高创新的社团活动的出现。由于缺乏公平合理的沟通机制,引发了社团联合会与学生社团之间的沟通难题。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下发工作和要求,使学生社团的意见不能有效地反馈到学校,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和尖锐。
  2.学生社团之间横向联系较少。首先,学生社团与社团之间缺乏联通与互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相同利益关系和价值观的人很容易抱团行动,形成各自的小团体,当小团体内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时很容易由个人矛盾上升到团体之间的矛盾”[2]。当存在利益冲突时,各学生社团凸显无形的矛盾。在培正每年都会进行社团评优,这意味着各社团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会限制社团的交流。由于缺少社团间的沟通合作机制,学生社团举办活动互助往往是建立在社团领导者的人际关系上的,这样不确定性的交流基础决定了社团之间的交流是无序和有限的,长此以往会因为组织活动单位过于单一也将影响思维创新,使活动渐落俗套。其次,一味闭门造车的活动没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点,沿着陈旧套路交出的“应景文章”,而这样缺乏创造力的活动往往不能通过学校审批。最后,各社团间集思广益行为意识淡薄,由于大学社团传承能力差,社团理念发生背离,社团如何通过榜样力量传承来规范制度,是现今亟须面临的问题。
  3.学生社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矛盾”重重。社团内部管理不善。主要是缺少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机制,以至社团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组织过于松散,缺乏交流机制,导致社团内部各部门间缺少联动和沟通,社团成员参加活动的热情度不高,以及社团内部交流不够等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社团内部没有完整的章程、管理制度,结果导致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由于会长任期将至,整个社团变成一个空架子,这些情况都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如今大多数社团倾向于向外拓展,譬如急于寻求商家合作,却忽略了社团成员自身发展的需求;社团各部门拘泥死板,因而社团内部凝聚力不高。搞好学生社团部门内部建设,凝聚社团成员的力量才能存活,然后积累优势发展壮大;反之,社团内各部门过于散乱,唯有招致淘汰。
  三、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建设的对策   1.建立社团联合会及学生社团之间的管理系统和交流机制。一个社团好比一个企业,都需要良好的管理系统和交流机制;一个好的运作程序,使成员产生认同感,使组织持续发展。社联作为一个负责监督、协调学生社团的组织,建立与社团之间规范管理系统,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社联转变,缩小与各社团间的距离。建立交流机制,应充分利用现代的电子通信产品和新兴媒体,如微博、QQ、微信等网络渠道加强社联与社团负责人交流与联系。同时,社联必须有强制性的制度与原则。一方面,社联可以以晚会或社团风采展等形式联合社团开展较有代表性的活动,促使社联与学生社团统一思想认识,并肩合作。另一方面,社联作为学校与社团之间的桥梁,即要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又要从社团的角度思考,鼓励社团自主发展,说服学校积极挖掘资源,支持社团发展。但不能过分干预社团的内部管理,尽可能营造轻松的氛围,做好宏观的把控和服务促使社联建立合理的管理系统和交流机制功能。
  2.加强学生社团与社团品牌活动共享。笔者对广东培正学院近150名社团成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对5个社团管理层进行访谈,尤其对屡次获得广东培正学院“十佳社团”荣誉称号的未来企业家协会会长访谈中,一个著名的社团能屹立不倒,扬名校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有自主品牌创优活动。经过调查发现,从2010年起,广东培正学院举办以面向各社团承办招标的一项品牌活动——社团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了6届,共有活动111场,参与人数总计高达10万人次,是该学院推广面较宽,好评如潮的一项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社团的品牌活动,一个特色活动就是一个社团的名片,譬如“跳蚤市场”“模拟拍卖会”等各种趣味性强的活动。“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是第一要素,其作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品牌效益成为企业永远挖不完的金矿”[3]。社团同样具有相似特点,以社团特色为形象塑造的品牌活动,能提供社团最新信息,达成较好的宣传效果,吸引更多人投入社团活动,从而带来源源不断的内在力量。每个社团都不能“闭门造车”,结合自身社团的实际,汲取其他社团优势经验,与其他社团联合,做到品牌活动资源共享,既有利于借鉴其他社团优势之处,又促进品牌活动创新发展。
  3.搞好社团内部文化建设,注重社员需求。共青团中央《进一步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发文中提及,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和组织领导,就譬如发挥社团干部与学生团干互相引领的作用,大规模培训社团干部、大幅度提高社团干部素质,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学生,搞好社团内部文化建设,社团要注重成员的发展需求,开展切合社员自身实际的锻炼活动。各社团干部加强自身规范,强化素质教育培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构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社团管理体系。搞好社团内部文化建设,社员修正心态,使之转化为支撑社团发展的坚固力量。同时,适时组织各种内部聚会,丰富社员生活,满足会员的需求,增进社员的感情,并使之感受到学生社团带来的自身变化。引导社员一同提升社团服务品质,建设社团文化有效载体,为社团建设贡献力量。
  广东培正学院第五次社团代表大会,以理清思路、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部署进一步完善社团制度建设,注重社团文化建设,促进社团内涵式发展,构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社团工作发展新体系。学生社团结合时代先进理念自由发展,通过打造品牌创优活动,进行社团创新化改革,从而进一步开创“美丽社团,创新社团”的新兴局面。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需求在升级,迫切希望社团能满足更多的自身需求。因此,学生社团亟须把握方向,按需施教,大规模加强社团干部素质培训,向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的战略任务看齐,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生社团实际的新方法和新路径。“美丽培正”社团正朝着持续稳健发展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王鹏.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的现状、基本理念及现实目标[J].思想教育研究,2012(3):206.
  [2]孔婷.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内部矛盾与化解策略[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3]郭先登.关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1(5).
  [4]引用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5-07-08].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zqf/201404/t20140429_689685.htm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邮轮旅游在旅游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发展迅速,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安全是影响邮轮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重庆东方之星旅游安全事故为例,针对邮轮旅游分析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邮轮旅游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及保障体系,希望促进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邮轮旅游;旅游安全事故;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
摘 要: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公司产生于英国,但是在英国法律史上,公司法人资格的确立经历了从“特权”到“原则”的转变过程。在1720年之前,公司法人资格几乎纯粹是特权的产物;1720年的《泡沫法案》本可对此进行改革,却惨遭失败。将近1个世纪之后,这一局面才通过相继出台的制定法而得到改变,公司的法人资格逐步从特权变为法律原则,最后通过判例法,从原则上彻底确立公司的法人资格。  关键词:英国公司法;公司法人
期刊
摘 要:小说《追赶与呐喊》以20世纪的知青返乡为历史背景、以主人公王小麦随丈夫进入北京城以后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开描述,批判了现代技术理性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困境,赞颂了人性的本真与可贵,表达了作家“人与天合”的艺术理想。  关键词:乡村文明;城市文明;人性;技术理性;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079-02  知青返乡,是一
期刊
摘 要: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从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强化电子资源推介宣传、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提高馆员自身素质等方面阐述了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08-02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
期刊
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解决困难生的经济问题,是学分制能够逐步实行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培养一支专业、高效、尽责的学生资助队伍,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依托。本文以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资助服务中心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的几项举措,分享了
期刊
摘 要:作为专科起点师范类语文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外国文学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但教师还是要摒弃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程式化、公式化的讲授方式。有意识围绕“经典与我”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从人物境遇、选择与命运等具体角度寻找共鸣点,激发学生结合自身与社会现实进行阅读、思考、讨论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并希冀将这种热情延伸到课下,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教师也能从中受益。  关键词:外国文学;经典阅读;讨论;
期刊
摘 要:《拜—杜法案》极大推动了美国大学的专利知识转换,在美国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向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长久以来,学界一致认为,这一法案的成功在于释放制度资源,从而激发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热情。但近期的研究显示,2000年之后美国大学的专利申请和知识转换增产率出现了停滞和下滑的趋势。多方学者试图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扭转这一现象。认为如果将授予发明单位的专利所有权,进一步给予技术专利发
期刊
摘 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单位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维度的现状问题,为发展完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高校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66-02  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总体上取得
期刊
摘 要: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直与政治革命相联系,使得人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宏大政治叙事相联系的心理惯性;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个人实践由集体劳动转向个体的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由于群体信仰的历史心理惯性与个体实践转变之间的冲突,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个体微观层面的信仰异动。只有重新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个人实践,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个人实践中愿行相资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个人德
期刊
摘 要:资本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资本逻辑,资本逻辑是物化为生产关系的资本矛盾运动的一种规律,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规律。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因此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始终是和资本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两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限制和发挥资本逻辑之间保持一种弹性,既能实现资本的利润最大化,同时又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就我们当前中国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