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从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强化电子资源推介宣传、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提高馆员自身素质等方面阐述了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08-02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3年,由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电子信息学校合并而成,2011年初迁入新建的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天津海河教育园,图书馆馆藏图书近50万册,在线电子资源达到50T以上,本地数据库将近10T以上,但是,经过问卷调查和后台访问数据分析,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问题,并研究对策。
  一、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资源的应用状况
  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全体馆员分别从上机调查问卷和后台访问信息数据两个角度入手,在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问卷以机房网络调查和纸质调查发放,共发放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旨在发现电子资源使用问题,并以此改善图书馆服务,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综合问卷内容和统计结果,分析本院师生电子资源使用情况,经过调查数据反馈如下。
  1.高职学生对电子资源使用程度。经过调查本院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情况欠佳,以使用中国知网为例,45%的高职学生从来不知道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15%高职学生只是在课上听说过有该项资源从来没有使用过,17%高职学生偶尔使用过中国知网,13%同学只是在完成学期论文时使用,10%经常会查询电子资源。
  2.高职学生常用的电子资源。经过调查本院高职学生主要使用的电子资源为百度、谷歌、知网、万方、维普、读秀等等。经过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学生使用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人数较少,而使用通用的百度、谷歌等引擎搜索数据资源的量比较多,占到了75%,而使用中国知网等图书馆购买的专业电子资源查抄文献资料的人数较少,说明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检索优势和资源的丰富程度。
  二、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及其分析
  调查问卷分析,高职学生电子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对电子资源的认识程度低,学生使用电子资源不如纸本资源方便,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建设落后,图书馆电子资源不能满足同学们需求。此外,还有电子资源本身的因素,读者的信息意识薄弱、使用目的单一,图书馆的软硬件因素,对电子资源的宣传不足等等。
  1.学生对电子资源的认识程度低。根据上述调查问卷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电子资源的认识仅限于百度、谷歌等商业通用引擎,而数字资源仅限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大类数据库,对于专业数据库,尤其是电子信息前沿的数据库了解甚少,只有不到10%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级数据库,说明高职院校学生无法从学校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当中受益。
  一般高职院校图书馆是本院学生获取馆内电子资源的主要途径,目前的情况是本院图书馆网页在校外无法打开,在校内的平台也捉襟见肘,相形见绌,无法满足同学们需求,因此,很多情况下同学们无法通过校内图书馆网页进入专业电子资源的检索,而通过百度等商业网站获取信息就成为主流。
  2.同学使用电子资源不如纸质资源方便。目前,高职院校的授课途径主要是使用教材+实训的方式,同学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材和教辅资料,自主学习的机会少,而使用最新电子资源的机会就会更少。相对纸质资源而言,使用电子图书、期刊及数据库的被调查者为78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说明大部分学生获取知识还是通过传统的教材为主。
  3.学院电子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同学们需求。根据调查,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学院的电子资源往往没有外文专业数据库,部分师生通过天津大学或者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数据平台进行借阅,而通过本院的图书馆系统无法进行借阅。而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现有数据库仅仅有3个,即中国知网、万方、读秀。其中万方数据库在解约后仅能访问托管服务器内数据。目前现有电子资源远远不能支持全院师生教学、科研、学习需求。
  4.高职院校的网络建设落后。目前,高职院校尚未建立统一的校内互联网,校内网络尤其是无线网络缺乏,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电子资源的查询和检索十分不方便。目前,校内的互联网仅仅以中国移动的“CMCC”的商业无线网络和中国联通的“china-union”外网为主,往往不能直接接入学校的校内网,这些外网无法获取学校购买的各种电子资源。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上网时间较集中,人群集中,网速较慢,由于提供服务的是外网,导致学生在校内却在校外登录校内网站的桎梏,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应该可以得到解决。
  5.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不足。目前,高职院校获取电子资源的唯一途径是电子阅览室,而电子阅览室的学习氛围不浓,往往部分高职学生将电子阅览室当成了校内网吧,学习的功能没有体现,仅仅是娱乐、上网休闲,甚至上网游戏,导致电子阅览室的作用没有体现。真正想学习的同学获取不到机位,而不学习的同学长期占据宝贵的资源而不使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6.高职院校尚未对电子资源门户建设完备。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利用没有自己的统计标准和统计系统,没有对电子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虽然近年在学院支持下,图书馆电子资源有所增加,但与学院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由于各类电子资源具有分布式、异构性、访问方式各异和检索界面多样化等特点,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用户在如何快速找到并读取所需信息上的需求强烈。此外,高职院校尚未建设统一的漫游系统,导致学生在校外网络无法访问校内网络资源,严重影响了校内电子资源发挥作用,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主要有加大电子资源的购买力度,尤其是特色电子资源的购买力度。改善校内网络建设,建立统一的校内网络平台,打造统一的校内互联网检索系统和特色数据库检索系统,加大馆员的培训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建立第二课堂,建设学生电子资源管理平台等等。
  1.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信息利用。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价及服务机制,从制度上为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保证,建立电子信息文献资源推荐与保障机制,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将文献检索课设成必修课或必选课,图书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要制度化,应建立学科馆员个性化的服务制度,建立“图书馆学生工作委员会”,架起与学生读者沟通的桥梁。
  2.提高馆员的素质和培训力度。图书馆定期自发地组织图书馆专业馆员对非专业馆员进行知识培训。指派馆员参加业内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地邀请数据商到馆对馆员进行数据库使用类培训。以提高馆员自身素质,更好地沟通和服务读者,带动图书馆的发展。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制度化,服务转型,信息咨询多样化,在网上开设咨询台,面向教师开展课题服务或课题指导,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用户培训课堂化,多渠道、多层次宣传馆藏电子资源,通过学校主页、图书馆主页,及时发布新引进和新试用的各种数据库信息,加强数据库检索培训,开展多层次的专题讲座,信息咨询工作与数据库学生代表工作的互相配合,建立校外读者服务体系是有效利用电子资源的手段,逐步建立统一的资源整合系统,充分揭示信息资源,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对策,提供导航系统,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电子资源,电子期刊导航,数据库导航,建立真正基于读者终端的在线图书馆,管理和使用资源。
  3.加大电子资源统一数据平台建设。电子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情况是反映图书馆整体建设的重要指标。区别于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电子资源的投入不能立竿见影。但师生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期待值很高。学院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既保证学科建设发展,又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专业研究。多资源形式的一站式检索平台在服务读者的同时便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发现用户习惯、偏好并以此为据进行相应的信息服务。因此,本馆在2014年12月制定了统一检索平台初期建设方案,由图书馆技术人员设计了集成书目查询、光盘检索、CNKI、万方、读秀等主要馆藏电子资源检索入口的图书馆内网平台。并尝试通过平台构建自建电子书全文数据库板块和网络公开课内容,进行图书馆文化的传播。迄今为止访问量日均近千人,极大程度满足了用户需求。同时内网平台与学院图书馆网页(外网二级网页)、图书馆微博形成“内网便于使用,外网加强宣传,微博提供即时消息”的综合网络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广电子资源及服务。
  四、结语
  电子资源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重要的参考资料和信息来源,发挥着重要作用。独立学院应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延伸和拓展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吉汉强,李丽舒,黄超云,陈平殿,周天,黄玉华,于挽平.文献资源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4).
  [2]于丽英,范静怡,田建设,陈志红,赵晓海.法学教育中法学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研究——以北京地区高职院校为考察对象[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1(2).
  [3]于文莲.电子资源利用调查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1(12).
  [4]韩惠琴,郑荣佩,吴昊.浙江省高职高专图书馆现状调研与发展模式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5]王槐深.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其他文献
摘 要:榜样教育是一种传统的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从“双百”人物入手,通过“双百”人物真实及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榜样教育;“双百”人物;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
期刊
摘 要: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高校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提升高校服务农村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自身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农村发展。同时,农村也为高校育人、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提供了实践平台和丰富资源。实践证明,高校党组织开展服务农村工作是实现高校和农村共同发展的“双赢”之举。本文通过对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以来,中央更加重视发展党员工作。2014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新时期高校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相关调查研究反映,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现状难以满足发展党员工作的新需要;针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应该借鉴“互联网+”思路,充分拓展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助推发展党员工作提质增效。  关键词: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互联网+”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把握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党建思想工作效果至关重要。以新疆塔里木大学为例,分析和比较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两种模式,提出了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
期刊
摘 要:面对大量学历高、研究能力强但教育教学经验较弱的青年教师进入高校的现状,高校基层工会组织应当积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学校和上级工会组织的领导下主动承担推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通过“扩大宣传、善加引导”“奖惩机制、公正明确”“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关心生活、解决困难”“承担责任、积极主动”等方面的实际工作,促进学校发展、教育改革为青年教师进步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基层
期刊
摘 要:美印民用核能合作的动因主要是身份建构与体系文化的异变。21世纪国际体系文化重新按照区域与权力整合,各新兴国家或接受整合或主动建构。美国借助核协议作为交易来巩固印度的身份定位并以体系文化约束其核行为。  关键词:美印关系;莫迪政府;民用核合作;身份建构;体系文化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017-02  大国间民用核能合作,一直
期刊
摘 要:约翰.鲍威尔(John W.Powell)191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抗战胜利后,子承父业,鲍威尔接管了父亲在上海创办的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他立场公正、报道翔实、言论精辟,真实地还原了许多战争真相,发表了许多抨击美国政府的文章,然而该刊物在美国、英国和日本都被禁止发行。1953年因持续亏损,《密勒氏评论报》停刊,鲍威尔夫妇返回美国
期刊
摘 要:目前,邮轮旅游在旅游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发展迅速,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安全是影响邮轮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重庆东方之星旅游安全事故为例,针对邮轮旅游分析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邮轮旅游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及保障体系,希望促进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邮轮旅游;旅游安全事故;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
摘 要: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公司产生于英国,但是在英国法律史上,公司法人资格的确立经历了从“特权”到“原则”的转变过程。在1720年之前,公司法人资格几乎纯粹是特权的产物;1720年的《泡沫法案》本可对此进行改革,却惨遭失败。将近1个世纪之后,这一局面才通过相继出台的制定法而得到改变,公司的法人资格逐步从特权变为法律原则,最后通过判例法,从原则上彻底确立公司的法人资格。  关键词:英国公司法;公司法人
期刊
摘 要:小说《追赶与呐喊》以20世纪的知青返乡为历史背景、以主人公王小麦随丈夫进入北京城以后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开描述,批判了现代技术理性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困境,赞颂了人性的本真与可贵,表达了作家“人与天合”的艺术理想。  关键词:乡村文明;城市文明;人性;技术理性;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079-02  知青返乡,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