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大”生物 巧降实验难度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uangjia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苹履虫替代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设计的改进,降低实验难度,增强可操作性。
  关键词 种群数量变化 实验改进 实验材料 酵母菌 草履虫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科书中设置了实验“探究种群数量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d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构建数学模型,绘制变化曲线。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实验过程比较复杂,耗时较长,且学生对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存在认知上的困难和操作上的困难,若按教材的设想在中学开设难度较大,可行性较差。对该实验的改进一直是众多一线生物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曾有很多人提出各种改进意见,但始终不能解决中学简陋的实验条件和有限的的教学时间的困难。因此,笔者结合本校的实验条件,从实验材料的选取着手,对该实验内容加以修改,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1.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选择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导致实验可行性较低的重要原因。虽然酵母菌为生物学上常见生物,繁殖速度较快,但因其体积微小(仅1~5μm),导致统计酵母菌时必须借助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而学生对血球计数板的认识不清,导致计数常常不准,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
  大草履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生活在淡水中,分布广泛,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沟、小河以及居民区附近的水沟中池沼、小河沟中都可以采集到;体长180-280μm,可直接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统计。
  2.实验器皿
  (1)解剖镜:因选择的草履虫体积较大,仅利用解剖显微镜即可;解剖显微镜的操作与显微镜相比更为简单,学生更易上手。且解剖镜视场直径大,较长时间进行观察,眼睛不易疲倦,如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学生连续观察1h以上容易出现头晕等症状。
  (2)培养皿:草履虫的活动范围较大,选择培养体积较大的容器可降低空间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教材中使用试管作为培养器皿,在初期统计时,因要将全部的培养液都要进行统计,所以在每次统计时,都要转移培养液,这对种群数量也存在影响,可能导致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而使用培养皿统计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时,可避免转移培养液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即使后期种群数量太大,抽样计数同样方便。
  3.实验试剂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在统计的过程中,因对酵母菌的死体或活体在显微镜下难以区分而导致统计数据偏大,部分学者认为可通过染色的方式加以区分,而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进行染色有两点不妥,一方面导致实验模糊,造成统计的困难,另一方面染色过程可能造成部分酵母菌的死亡,影响实验结果。
  改用草履虫作为实验材料,可直接进行活体统计(活草履虫泳动明显),无需染色,同时避免抽样的部分个体不能放回原培养容器造成的误差。
  4.实验步骤
  4.1培养液配制
  草履虫喜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可采用稻草培养基培养(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灭菌待用)。
  4.2采集培养
  从池塘、护坡等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采集,分离筛选,并扩大培养。
  以上步骤教师完成。
  4.3分组编亏
  将经灭菌的培养皿分成若干组,编号为1、2、3等。因草履虫繁殖周期为24h 5代,较酵母菌少(适宜条件下酵母菌每90 min繁殖一代),加上小组共同统计,统计方便、省时,可增加重复组的数目,降低实验误差。
  4.4接种
  向每个培养皿中加入10mL培养液,并接种10只草履虫。
  4.5统计
  将培养皿放人恒温箱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24h统计一次,并记录,直至草履虫死亡。
  5.结语
  该实验经过改进后,降低了实验的难度,但不妨碍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建模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实验内容的软着陆,加上草履虫在人教版必修~开始就出现其图片,现在可通过解剖镜实际观察,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研究决定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如确定合理利用渔业和野生动植物管理中的收获量等。通过改进,本实验将并不局限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和时间的关系,可引入食物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研究,让学生切实体会环境因素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加深对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学为例,阐述了通过“问题串”创设与应用进行抛锚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问题串 抛锚式教学 跨膜运输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抛锚式教学,亦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它是指通过教师创设类似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境,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镶嵌其中,学生通过自主以及同伴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目标从提出到达成的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抛锚式教
摘要 以“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为例,研究“作出假设”中的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划分和应用。  关键词 作出假设 核心素养 等级  中图分类号 Q-33 文献标志码 B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方面,“作出假设”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假设是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了一定预见性思考,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
摘 要 借助300多年的光合作用科学史研究文化,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支点,搭载光合作用的“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设计“资料提炼-科学家扮演-小组合作-模型构建-展望未来”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载体主轴,利用40分钟的时间,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生物学核心素养 光合作用 科学史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
摘要:社会标签理论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初级越轨”的可能性,但真正进入越轨生涯的是在被贴上某种“标签”的情况下产生的。S校A班在“被标签化”的过程中体现出升学困境、心理困境和发展困境的特征。基于此,采用了多样化的方法帮助S校A班处理自身所面临的成长困境并试图“去标签化”,希望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与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标签化 成长困境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11-0038-02    下面是一节生物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迎考复习课。课前,在黑板前面,几位学生正在绘制一幅自然生态系统的风景画,这里有森林、草地、小河、太阳,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随着上课铃响,班级里的学生安静了下来。一位学生主持站到了讲台前面,声情并茂地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讲述。接下来,学生节目接连不断,有关于生长曲
摘 要 围绕“种群的特征”这一节内容,以学生常犯的错误为主线,通过揭示这些错误的本质,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错误资源化开展了实践探索。提出了错误资源化应用于高中生物学的教学策略:善于识错,自然生成;引导思错,深化理解;自主纠错,辨析提升;梳理记错,强化记忆。还探讨了教学中实施错误资源化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错误资源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教
2014年3月,“核心素养”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的理念开始被探索与挖掘,它指导着课程改革,成为制定课程标准和学科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公布。生命科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通识教育。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后,高中生命科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
生物核心素养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涵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这些素养主要依托在校期间的生物课程习得和巩固。常规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本分两步走:教师梳理基础知识,学生练习反馈应用,主要目标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何将高三复习课由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转变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笔者以一轮复习课“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为例做了初步尝试。  1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摘要 主要从深挖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研读教材插图,提高信息转化能力;立足教材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延伸教材知识,开拓生物视野四方面阐述在高考生物复习中如何高效回归教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核心概念 教材插图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C633.91  文献标志码B  生物学教材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浙江学选考命题往往以教材核心概念或科学实验为背景,考查概念识记、理解应用、科学探究和信息
“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课改以来在各种所谓的“示范课”、“竞赛课”、“优质课”的观摩与评比上,总是要弄一些新“形式”。当然,这本身无可非议,也是必要的,问题是这种“形式”是否是“有意味”(对学生学习、理解对应课本内容有意义)的呢?即是否真对学习、理解本节课内容是有必要、有意义的呢?在此仅以特级教师夏茂林的一堂示范课为例浅谈如何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