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假设”中的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划分和应用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为例,研究“作出假设”中的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划分和应用。
  关键词 作出假设 核心素养 等级
  中图分类号 Q-33 文献标志码 B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方面,“作出假设”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假设是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了一定预见性思考,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它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沿着预定目标展开,避免探究的盲目性。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必要通过素养水平等级的划分和应用,让教师分析学生,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以“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为例,说明在“作出假设”阶段的教学中,对核心素养水平等级的划分和应用。1“作出假设”阶段核心素养水平等级的划分1.1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划分的依据1.1.1基于“作出假设”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落实核心素养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作出假设”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侧重点在“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三个基本点。
  根据“作出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表1所示基本要点和主要表现,对基于“作出假设”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描述如下:掌握作出假设的科学方法,具有作出假设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辩证地对已作出的假设进行分析,养成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的求知态度。
  1.1.2学生“作出假设”的案例分析
  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教学过程中,收集学生“作出假设”的案例进行分析,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归纳出学生在作出假设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没有明确探究起点。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和理解探究的情境和给定。从教师可以得知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需要探究的是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规律。如果学生没有明确探究的情境和给定,便会作出如下假设: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②不能预测探究结果。主要表现在对探究结果的预测指向不明。如酒精浓度越高对水蚤心率影响越大,该表述并不明确。
  ③没有对预测提供合理的依据。沒有合理依据的假设有可能是随意作出的,也有可能仅凭印象而没有经过严谨的思维过程。
  ④没有对作出的假设进行再论证。不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已作出的假设,思维不缜密。学生在作出假设时,对“明确探究起点”“预测探究结果”“为预测提供合理的依据”、“对已作出的假设进行再论证”这四方面进行思考是学生尊重事实、证据,严谨思维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则说明学生在作出假设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而在作出假设时,对这四方面的思考一旦成为习惯,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作出假设的能力和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好地养成了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的求知态度。
  因此,可以以“能明确探究起点”“能预测探究结果”“为预测提供合理的依据”“对已作出的假设进行再论证”这四个方面作为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划分的依据。
  1.2核心素养水平等级的形成
  以“有明确的探究起点”“能预测探究结果”“为预测提供合理的依据”“对己作出的假设进行再论证”这四个方面作为依据形成核心素养水平等级(表2)。表2“作出假设”中的核心素养水平等级
  2核心素养水平等级的应用
  核心素养水平等级主要可应用于学情分析和教学成效检测。
  2.1应用于学情分析
  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发展阶段素养水平是有差异的。应用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可以了解学生的素养水平分布,生成教学策略,兼顾每个水平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例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活动中,对一个班级的假设进行汇总分析,处于水平一的有4组,处于水平二的有6组,处于水平三的有2组,处于水平四的有0组。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可以达到水平二。对于水平一的学生,只需要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就能提高到水平二;而要想使学生由水平二提升到水平三,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至于水平四的达成,教师要启发学生对“酒精促进心率”“酒精抑制心率”矛盾的思考,对假设进行再论证。
  2.2应用于教学成效监测
  应用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可对教学前和教学后的学生素养水平进行评定,通过比较水平层次的变化检测教学成效,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偿教学。
  在补偿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把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各水平层次案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巩固学习的成效。
  3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划分和应用的反思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初中阶段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在各个阶段形成核心素养水平等级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些层次可以合并,有些层次可以细分。同时还应确定每个时期学生素养水平等级标准,也就是每个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最低素养水平,以确定阶段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果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文化意象作为记录特定民族文化的符号,广泛存在于民族文化典籍中,这给典籍外译工作者带来不少挑战。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出发,以土家族典籍《梯玛歌》英汉对照本中部分巫术、饮食、禁忌、崇拜文化等具有土家族独特文化意象的俗语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文化内涵及英译策略,增强大众对湘西土家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文化外宣。  关键词:民族文化意象 文化翻译观 土家族 梯玛歌  中图分类号:H315.
摘 要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得学生在思考探索和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本研究依托于知识论坛平台,设计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试图开展以“植物的采集与标本的制作”为主题的项目,探究基于项目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基于项目的学习 教学设计 知识论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引言  传统的教育将学
摘要: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通过对丹东市二道沟子村的实际调研,阐释扶贫项目给二道沟子村发展带来的影响,发现二道沟子村在脱贫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农民自主脱贫意识弱、劳动力不足、缺少组织者、有病不敢看等问题,并对其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出改变消极的脱贫意识、把握致贫原因、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社区干部监督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脱贫后期帮扶机制等措施来促进农村
摘 要 以印象笔记为例,介绍了利用云技术进行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资源的搜索、管理和储存的方法,为生物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云技术 印象笔记 中学生物学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学生物学教师如何及时有效地搜集和管理生物课程资源,指导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个人专业素养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 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介绍如何利用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组织探究性学习,并结合案例对探究性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关键词 探究性教学 教学反思 生物科学史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在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出现意外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化解意外,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酶活性 课堂好学 课堂意外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意外的发生    课堂上师生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后,学生练习。  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分子与细胞”第86
摘 要 通过对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習题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两版本教材的课后习题在习题数量、习题类型、习题难度方面存在差异并各具优势,为今后的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材 教材习题 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教育大词典》中有关“教材”的定义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活动的材料。教材作为师生沟通的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生物教学的同时和学生一起编制生物学简报,主动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变式”原本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其含义为变换材料的出现方式。在教学中的变式,是指通过变换问题的形式或条件(不改变问题的实质,而只改变其形态),或者通过引入新条件、新关系,将所给的问题或条件变换成具有新形态、新性质的问题或条件,实现加强“双基”、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训练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特别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它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变式训练根据实际教学要求,
摘 要 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学为例,阐述了通过“问题串”创设与应用进行抛锚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问题串 抛锚式教学 跨膜运输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抛锚式教学,亦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它是指通过教师创设类似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境,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镶嵌其中,学生通过自主以及同伴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目标从提出到达成的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抛锚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