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拆—做—赏”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wu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许多美术教师也在尝试和寻找新的教学模式,也注重学生的交流和思考,但很多时候是凭空思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小学美术五年级手工课《偶戏》一课教学中,我尝试采用“玩—拆—做—赏”的教学模式,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尽情把玩 激发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玩手工玩具作品,更是他们向往已久的事。在教学《偶戏》一课中,我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两个偶人,且每组偶人在制作方法和材料上各不相同。我让学生尽情地把玩,学生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大家你争我抢、你一言我一语地玩起了偶人。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说:“老师,这么好玩的玩偶是怎么做出来的?快教教我们吧。”就这样,在嬉戏表演中学生认识并喜爱上了玩偶,从而激发了进一步探究和自己制作玩偶的强烈冲动,于是我顺利地揭示了课题,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大胆拆分 探索方法
  以前上课时,我常常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手工制作方法时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一步学生跟学一步的方法。可是我发现这样的方法容易导致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较好的学生又不愿学的情况,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于是在教学《玩偶》一课时,我就借着学生把玩偶人后激发的强烈探究欲望,让学生大胆地把玩偶拆开来,在拆的过程中要求他们边拆边讨论,并记下探索到的技巧和方法,然后再分小组说说自己在拆分后的发现。有的学生边拆边说:“这个玩偶是用布做的,就像做手套一样。”有的说:“呀!这个玩偶是提线纸偶,快看,它的腿是用纸折弹簧的方法做成的,我也会。”就是在这样的拆拆分分中学生自主总结出玩偶的种类、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教师再进一步让学生提出难题和疑惑,并请其他小组一起帮忙探究,最终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玩偶”基本制作技巧,同时,也学会了一种自主探求知识的方法。
  三、合作创作 集思广益
  课改提倡合作式学习方式,因此,给学生寻找学习伙伴是有必要的。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能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那将是最佳的组合。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在本课的教学中,偶人的制作相对比较复杂,仅靠一人之力很难在一节课中完成,于是我采取小组多人合作制作的方法,在玩、拆、做、赏中处处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例如第二小组有的先用纸弹簧做身体,有的添加四肢和头部,有的用铁丝做弹簧,他们有的说有的做,分工明确,效果很是喜人。
  为使学生从原有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我还注重让学生学会大胆尝试,让学生善于提问,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培养学生敢于从内心说出六句话:“我敢试”、“我能行”、“我认为”、“我想知道”、“我有意见”、“我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施这个教学模式。
  四、互相欣赏 共同进步
  “赏”指欣赏、观摩。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出,也可以是欣赏同学的优秀作品。在《偶戏》教学中我很注重学在生玩、拆、做、的过程中渗透欣赏评价,在作业结束后又进行开放性的欣赏评价。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别人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利于学生即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益的。
  以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偶戏》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学习手工课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养成了自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分享,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光学会了技术,而且会学技术了。
  总之,美术课改的实施是必须的,它为我们美术教师提供了广阔的驰骋天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大胆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有的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考不到理想的分数,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快速、牢固、大量地记忆单词呢?这就要进行单词记忆的心理分析,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提高记忆的效果,从而使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现状调查  心理学研究表明,7~8岁的儿童的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到了9~10岁,则有意记忆超过无意记忆。同时,这两种记忆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人人都有,只是未必有合适的“土壤”使之萌芽,教学的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活泼的教学局面,从而全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现结合“吨的认
低年级学生大多胆子小,声音低,说话不规范,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被别人笑话,而且词汇积累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说话能力不高。语文教师该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于说,善于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说”的兴趣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班级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机会、适当的引导,没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能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情绪去追求目标,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就能使整个教学活动高效进行和有效落实。因此,在课堂上,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那么,怎样导入一节数学新课,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情感,启迪智慧,激发思维呢?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就是从提问、做练习等复习旧知
作文就是把一个人心里所想的表达出来,它表示着一个人的心灵轨迹。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自然勃发,留给学生敢爱、敢恨、敢言的空间,留给他们童言无忌、随心所欲的表达机会。这样的作文会因学生的心动而使文章灵动。  一、心系生活,觅得灵性  “言之有物”“缘情而发”,生活之树常青,教、学、做合一,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快乐是条永恒的主线。关注生活、积累生活,巧妙运用各种资源,使习作水平在赏识中提高,使学生个性在快乐中成长,是摆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程式化、封闭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联系生活,再现场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根据这个特点引导他们用一双童稚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并乐于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与同伴分享。如我们学校位于城乡接合处,学生大多
步入信息网络时代以来,我们的教育正受到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习内容变得栩栩如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因此,许多音乐教师为此沉迷于制作多媒体课件,从PPT到FLASH,技术娴熟,并乐此不疲。有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老师成了操作员,学生成了观众,多媒体的使用出现了误区。    一、循规蹈矩,缺少灵活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如果科学教师能够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将生活经验运用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上,那么对学生的科学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笔者通过生活经验在《杠杆的研究》中的应用设计的环节,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设计生活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探究始于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然而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材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经验相离甚远。  相对于以往任何小学数学教材,现在实施的新课程教材在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容量和比例都是最大的,且许多内容都是第一次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如平移和旋转、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镜面对
日前,我区进行了青年体育教师“育花课”评比大赛,课的主教材是“跨越式跳高”。同一课题,不一样的精彩,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们大胆尝试,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学形象。  一、主要特色与优点  (一)关注学生运动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特别注重将运动技能的学练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地将体育游戏融合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