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效率和作文质量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6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逐渐让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教学条件已极大改善的今天的学生感到不满足,甚至厌倦。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感知,是指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一个感知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二)利用影像,突破难点,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凭教材、教参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电教媒体来解决,则为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知识铺平了道路。
  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怎样突出和突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的、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样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绿》为例,阅读这篇课文,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段话清楚地介绍了三者的位置关系,但学生读后虽经教师讲解,仍然没有清晰的印象。于是,在另外一个班教学到这一段时,我便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介绍温州仙岩梅雨潭风景点的录像,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完录像画面后,自己说出三者的位置关系。学生表述虽不如课文生动形象,却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图文对照,集思广益,培养作文能力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
  (一)借助影像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
  (二)借助影像进行课后评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
  作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
  有鉴于此,我们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作成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复印机将其复印在投影胶片上(或利用复印机缩小复印的功能将其制成幻灯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如果在作文前使用了录像(或电影)为学生提供过观察写作材料的作文,还可在成文后的作文评改中将电教多媒体协同使用,用录像展示观察内容、写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写作要求、学习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评议、修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断增强,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德”是人的精神统帅,而“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并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立足教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一、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
Mg-8Zn-0.5Zr-0.5Gd alloy was prepared by high pressure solidification.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on microstructure, micro-hardness and corrosion behavior in Hank
期刊
在农区发展奶牛业必须解决粗饲料不足的问题 ,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制成的优质的青绿多汁饲料 ,可以为奶牛常年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我场 2 0 0 1年新引进专用的青贮
作文历来被学生视为拦路虎,有的同学或因阅读量不足,语言积累不够,感到难以下笔;有的同学不善于观察社会,忽略生活细节,淡漠人际之间的真情;有的同学担心作文题目限制太严,害怕走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难以提高写作的水平。有效的作文评讲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揣摩和体会人际情感,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对于作文的评讲本人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针对性原则有很多,其运用如从班级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教学;从社会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教学等,教学实践证明,加强这些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取得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教学 针对性原则 运用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的教学原则第三条要求:“加强针对性,讲求实效,教师要注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教学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今天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召开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进行理事会换届,新一届理事会即将选举产生,这是中国印协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
期刊
我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做了初步探索,在实践中寻找整合点,力求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以人教版七年级上《探索月球的奥秘》为例来分析):  一、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面  Internet的虚拟环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无地域局限的活教材。在综合性学习前给学生准备的时间,让他们
摘 要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级这个独特的空间中所形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价值的总和。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班级文化建设对班主任的班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班级管理方式教师应积极调整理念,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和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  关键词 班级文化 建设 认识 做法     一 、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