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烂的神殇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蔡錦是在2007年酒厂一九立方的展览上,看她风尘仆仆,满脸倦意的样子。展出的作品却是一派新奇,在那个时间节点的展览整体图谱中确实平静的出奇。一个浴缸,自行车座套、还有大面积的由蜡组成的展览现场好似我们来到了以为女孩子的闺房,犹如童话样静静落在池塘中央,散发着温馨而浪漫的气息,讲述着幽怨的故事和逝去的年华,像她不懈美人蕉一样延续着自己的心绪……
  从她的画中看到一种自然分化被消逝破坏的状态呈现。一个款款走来的女子在这理智和随意的感情世界里移动变换着她的形状。不断迷离、漂浮、弥漫在这个社会的空气中游荡,其生命的图谱细胞被细节化、力量化了。游走于现场每个人的观感思绪中。作为一个艺术家蔡錦将她对生活的细微体验完全沉浸在她的画笔和色彩中,以她最为擅长的美人蕉系列作品不断斑斓着她自己的内心,寻找她少女成长的点滴故事,从而吸引每一位观者进入到她的画面和情感世界里。有人将蔡錦的作品完全归结到女性艺术的阵营,试图从饱受伤害的女性自身来解读蔡錦的艺术,这个论调我以为难免偏颇些,甚至牵强的有些童话了。在西方,女性主义艺术是伴随着女权主义而产生的。而女权主义是现代主义背景下公民权力意识觉醒的一部分。它是现代主义或现代文明的产物,而女性艺术是女权主义或女性意识觉醒的产物。所以当我们谈论女性主义艺术时不能把她脱离开原来的历史上下文关系单独拿出来运用。当女性主义艺术脱离开它原来产生的语境孤立出来时,势必会丧失其内在精神和活力,徒然成为一种生硬的躯壳把女性主义艺术被曲解成女人的艺术,但凡性别是女性,做和女性有关的艺术就被归类为女性艺术。这势必会造成为一个魔咒或无意义的概念使女性主义艺术的创作成为一种教条式范文或者语言学上的修辞意义。在此是毫无意义的。而如果单纯认为蔡錦为女性主义艺术从而忽略了她艺术中的生活重复的本真意义及多样解读,势必造成对她的艺术和对整体女性艺术理解的歧义和误解。
  如今,当女性追求的权利慢慢都得以实现时与男性似乎激烈的反抗状态已不再是女性主义艺术也失去了最初的活力和过多的阐释空间。许多女性艺术家也开始厌倦这种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同时也使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共同课题上升为种族问题,环境问题或政治问题。这似乎比男女的性别问题更加严峻,因为它们触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担负着与男性一样的权力和义务而备受瞩目,而关键的这个社会是由男女两性共同组建的,无疑,她同样承担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两翼。
  追溯女性主义与蔡錦艺术创作的关系目的是想突出她创作中的精神意义和独有的内在质感和品相。艺术在很多女性艺术家那里常常是风花雪月的幻想和迷恋以及内心性的幻灭和骚动,并伴有暴力反抗和情绪化表现的片段。而在蔡錦这里不单如此,而是潜伏在心底的孩童意识和精神力量的美好憧憬时刻撞击着她的心房,因而他的画面色调和内在感觉亦从光鲜慢慢走向了成熟或灰暗,乃至是无色的书写,象漫天的史书样走向写实的反面即抽象艺术的新生。体现出她的飞跃性的质变和升华。作为一位在多年不断坚持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蔡錦以一个艺术家的独立走向了艺术创作的自觉,完成了她独立意义上的更新和完善,这是非常珍贵的。
  我新近看到她许多的画面使我对她的创作多了一份憧憬和企盼,我惊喜的看到陪伴她多年的美人蕉图像开始了漂移和游走,象我们梦里的思绪犹如棉絮样四散开来漂浮在广袤的思维空间里,实现了她艺术上的嬗变和升华,我想这毫无疑问是她艺术历程中的一次重要的成熟标志和提升,而她的艺术在此时亦完成了自由意义上的升腾。就像一个人的灵魂经过很多年的不断纠结和逃离的诱惑瞬间崩裂而飘逝在空旷的原野。
其他文献
近日,关于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第二章中,增加美术、摄影作品的追续权。此消息一出,引发众多拍卖行业和相关人士的热议,甚至言语情绪相当强烈。追续权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多年,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法案,主要对已经售出的艺术品再次在市场进行交易的时候,给予作者或其继承人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此权利作者不得放弃, 权益有效时间则通常约定在作者逝世50或70年内。  国内业内人士对该法的反馈态度基本都是负面
期刊
9月27~28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新科技革命与国际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为国际关系、国际安全研究注入了科技元素,架起了文理交融、共话安全的桥梁。  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也产生了更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
期刊
断面  黄冰逸 / 谭平最重要的特质,是在任何时刻和艺术创作的主流保持一种沉默的疏离。八十年代学院作风考虑的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形式感,而八五时期的新潮美术关注的还是大的文化主题,比如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在这个大的背景里,谭平只是直接地描述了一种真空,一种与世界无关的悬浮,好像他描绘海边的空船,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这种悬念,已经超越了有时间顺序的叙事方式。是谭平抽象绘画的真
期刊
生命  彭锋 / 如果说谭平的每次覆盖都是他在每个时间点上的真实感受的体现的话,那么一幅多次覆盖的画面就累积了他众多的真实感受,就是他在时间中变幻的生命状态的记录。有空间深度的画面才能呼吸,有时间深度的画面才有生命,谭平在反复覆盖的作品中,要表现的也许就是他自己的生命感受。  奥力瓦 / 谭平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穿过了当代艺术探索的许多节点,进行了不停顿充满扩张性的创造。节点不一定就是目的地,在这里
期刊
汇聚  易英 / 谭平总想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一根线无限地展开、圆刀刻进木板仿佛也是一段生命过程的铺陈,在其中,谭平投入进自己的生命时间。作品的实现过程并不以最终的视觉效果为归宿,那只是创作的一次节点,而观者终将看见的是汇聚整个生命的时间洪流。  回到我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1劃》中展出的作品《+40m》,看起来是横贯圆厅的一笔,实际上从整个展览的构思来说,最核心就是时间。  +40m:在开始
期刊
朱新建,上世纪中国“新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一直以女性为主要创作题材,无论是20多年前引起轰动的“小脚女人”,还是后来的“现代女郎”,他的画作总是以男性本原欲望解读女性,总是伴随着赞赏与非议,这使他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画家。朱新建的才气是有目共睹的。他曾写过“说美人”的文章,而且一直画女人。故此,一些人便在他所提之画款中“见释、见道、见孔、见庄,亦见村野之俚语、时髦流行之大话,偶显狂放,往往语能中
期刊
佞,不是一个好字,意思是谄媚地迎合。“佞”施于人际交往,表现为无底线之逢迎,而施于某种文化,则是种极深的仰慕。清代版本学家黄丕烈一生痴迷宋版图书,至于“夺饮食男女之欲”,就自称“佞宋老人”。见北京贞元社所制钧瓷茶具,不觉笑叹,用心深微良苦,外苛其形美,内求其致用,庶几也可以称之“佞茶”了。  中国人生活之艺术化,於两宋臻于极致。表现於学术、文艺诸方面兹不赘,仅饮茶一事,宋人亦开风雅之轨范。唐人工艺
期刊
1、再水墨:2000-2012中  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在京开幕“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于2013年4月2日下午4:00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展览持续到4月16日。此次展览由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担任策展人,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为学术主持,将展出来自全国各地61位当代艺术家以“水墨”为媒材的作品200余件。继湖北首展大获成功后,部分参展艺术家专门为北京巡展创作了新作品,相
期刊
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谈到“有良心的资本主义”,让人感触颇深。过去我们接受的教育,都记得马克思的一句话: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至于马克思说过关于资本的好话,则从来不告诉学生。这篇文章讲到美国现在有不少公司,支持贫困救助、基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事业。比如本杰瑞公司创始人杰瑞·格林菲尔德就说:“如果公司在衡量自己赚多少钱的同时,衡量自己为社会做了多少好事,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好。
期刊
李延VS应天齐  记者:您好,作为参加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重要艺术家,可以谈下您的感想吗?应天齐:好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威尼斯双年展有20多年了,从第53届开始出现平行展,54届王林先生策划的《碎裂的文化一今天的人》展览当时在威尼斯还是反响很大的。而历年中国国家馆选择的艺术家大部分是些“成功”的艺术家,给西方人一个错觉好像中国当代艺术就是这些面孔。这是极其错误的误导。我在那个展览的作品是用威尼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