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水墨:2000—2012中等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b15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再水墨:2000-2012中
  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在京开幕“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于2013年4月2日下午4:00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展览持续到4月16日。此次展览由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担任策展人,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为学术主持,将展出来自全国各地61位当代艺术家以“水墨”为媒材的作品200余件。继湖北首展大获成功后,部分参展艺术家专门为北京巡展创作了新作品,相信北京巡展必将使观众们耳目一新,再次掀起中国当代水墨的新浪潮,并促进中国当代水墨的健康发展。
  2、旷世7星、6势唯美——冯丽鹏“启程”个展隆重展出
  4月26日下午,旷世7星,6势唯美——冯丽鹏“启程”北京星德宝跨界艺术展在北京星德宝BMW 5S中心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展现了冯丽鹏近年来的架上绘画作品,同时,由于展厅设于北京星德宝宝马5S店的二楼,在此,艺术与顶级座驾进行了一场温和的碰撞。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段艺术的追梦之旅,更是一段感受艺术与汽车碰撞的美妙旅程。汽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色彩从绚丽到沉稳,美的感受浑然天成。正如王海涛所述,冯丽鹏的画中,“有梅兰竹菊花鸟鱼虫的写实,也有意象、心象的书写”,本次展出的作品,均将此两者完好融合。
  3、八十年前小学教材现身阐述孙中山治理长江方案
  凤凰网讯,近日,记者在武汉收藏家姜先生家中看到一本名为《社会课本》的老课本,这本课本距今已有80年,书中记载了关于孙中山先生如何改造武汉和长江的内容。记者从文中得知,孙中山早在80年前就曾提出在武汉建设大桥和过江隧道的设想,而现在这些都已成为现实。记者看到,《社会课本》(地理篇)封面呈浅黄色,正中有“社会课本”四个大字,民国22年(1933年)4月,世界书局印行,该书由宋子俊编辑,董文校订,32开本,83页。
  4、波特兰艺术博物馆首次收藏点彩派绘画
  波特兰艺术博物馆最近宣布获得了比利时印象派画家西奥·梵·里斯尔伯格(Théo van Rysselberghe)的重要绘画作品。目前,这件艺术珍品正在博物馆一楼的Jubitz当代与现代艺术中心进行展示。西奥·梵·里斯尔伯格(Théo vanRysselberghe)是比利时艺术大师,出生于1862年,波特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此艺术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巴黎后印象主义先锋派和比利时后印象主义先锋派之间的活动提供了重要连接。波特兰艺术博物馆(Portland Art Museum)建馆于1892年,在美国建馆历史最长的博物馆中排名第七,也是西北地区历史最长的博物馆。该馆拥有42000件不同时期的美洲、亚洲及现当代艺术品,同时还有本土艺术及各类摄影作品及银器藏品。
  5、“艺·境”亚洲当代艺术展在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开展
  《“艺·境”亚洲当代艺术展》今天在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开展。由成美慈善基金会出资一百万元人民币携手艺美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此次艺术展,以经济论坛为背景,汇聚了众多亚洲知名当代艺术家集体亮相博鳌亚洲论坛,共展出四十多件近年来艺术家精心创作的精美作品,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本次博鳌“艺·境”艺术展呈现了众多优秀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如中国当代艺术家丁乙、李磊、缪晓春、王璜生、徐冰、曾梵志、中国青年当代艺术家蔡志松、高磊、王迈,台湾当代艺术家郑在东,韩国当代艺术家李二男(LeeLee-Nam)、朴喜燮ParkHee-Seop等人的代表作。
  6、阿根廷极富戏剧性的雕塑作品
  这是一组阿根廷艺术家Gerardo Feldstein的作品,描绘了一个穿黑色套装的男人极其夸张、变形的肢体表现,这个拥有大手和大脚的男人在努力做着攀爬、支撑、攫取等各种动作,他细长的身体似乎在挑战地心引力,试图无限的延伸。这些雕塑是用树脂、木头、纤维、金属线等材料完成。这些大胆的作品让人联想到了著名雕塑家贾科梅蒂的作品,这些作品塑造了一个被扭曲但却引人入胜的时刻。费尔德斯坦说,“我把这些雕塑看做是我自己的扩展,以达到任何我想得到的戏剧性的情节我都能实现的效果”。
  7、庄辉“没题”作品展在箭厂空间开幕
  世界艺术讯,5月8日,庄辉“没题”作品展在箭厂空间举办。箭厂空间窗上的两块天鹅绒幕帘成为白日里庄辉新作《没题》的最佳演绎。每当黄昏降临,粉蓝交织的幕帘后面闪灯开始生动起来,电掣般的影子开始在窗面上无休止地舞动,将原本安静的颜色渐渐演变为神秘而无声的迪斯科光影秀。《没题》是一件纯粹的视觉作品,它汲取了来自本土文化中的色彩和材料,在此试图激发出一种完全属于身体和内心的感觉。
  8、毛焰个展在佩斯北京开幕
  2013年5月11日下午3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肖像艺术家毛焰个展新闻发布会在798艺术区佩斯北京举办。展出作品除毛焰托马斯系列之外,还有部分其他肖像、以及其大幅新作——女性裸体系列。本次展览是毛焰与佩斯北京签约后的首次个展。
  9、《护生画集》真迹亮相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巨作,与恩师弘一法师共同酝酿,从1927年秋至1973年,历时46年才创作完成。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过程中,弘一法师、叶恭绰、虞愚、朱幼兰先后为该书配文,马一浮、夏丐尊等为之作序、跋,使《护生画集》成为诸位大师先贤携手合作的结晶。而由壮岁及至暮年,不受环境的挫折而停顿,不受病魔的侵患而退馁,丰子恺先生那生死以之、义无反顾的信念与坚持,更为画集增添了一份经时间陶冶、沧桑历炼而具备的传奇色彩和深醇意蕴。
  我是先看过曹勇的画册,后见到他本人的。第一次见面,让我大感意外,那么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他憨朴拙异的外表,与其画作飘逸灵动的气象实在形成一种曼妙而有趣的对比。一双总是微微眯着的眼睛,闪烁着睿智而温和的光芒,脸上洋溢着一种单纯而天真的笑意。见到他的第一眼,凭直觉我就感到,这是一个在尘世的盐水中浸泡过千百次,依然保留着童真的艺术家。就艺术创造而言,这又是极其难能的品格。
  在曹勇的人生和艺术历程中,经历过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西藏7年,日本5年,美国10年。黄彦先生称之为“三度转换,三度跨越,三度升华”。如此全面的评述,对我这样的美术外行来说,实非力所能及。我所特别感兴趣的,是他赴美后的代表性画作“威尼斯系列”、“金色海岸系列”、“浪漫花园系列”、“威夷系列”、“黎系列”、“地中海系列”等。
  (作者杨志今系中宣部文艺局局长
  节选自《神贯东西蔚为大观》)
其他文献
2013年2月19日至2月2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安省中国美术会美术馆将展出当代中国杰出的艺术家樊洲开创的韵律山水作品。现场还将演播展现艺术家在终南山中创作生活场景的艺术影片。  樊洲极具个性的绘画,体现了博大玄妙的中国精神,极具音乐感及书法意趣线条的曲线交织画法,使他的绘画作品前无古人,别开生面,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樊洲的韵律山水,用波浪状的行云流水构成画面,单纯,流畅,舒展,大
期刊
在我看来,艺术最终呈现的结果好比艺术死亡的时刻,而创作的过程,却如同生命在运动。我可以选择在创作的任何一个“时刻”,停下,或者继续往前,皆因“时间”赋予艺术自由。而我相信,唯有时间永恒。  40米长的一条线,用了6个小时。6个小时刻刀在木板上抑扬顿挫地行走就像将我自己沉入生命的“时刻”,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经历,对艺术的理解,包括我内心的挣扎,全部留在刀和木板磕绊的瞬间,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追求的精神
期刊
一个 “八五”弄潮却淡出中国艺术界二十多年的艺术家,一个足迹遍及全世界却过着“隐居”生活的艺术家,一个用独特色彩进行心灵告白的唯美主义艺术家—著名华裔新西兰艺术家晨晓带着他的最新力作,回归祖国怀抱。12月29日,从中国美术馆开始,晨晓将开始他为期4年、历经24个城市的全国巡展。晨晓出身浙江名门世家,很早就浸淫于艺术的氛围。自1979年起他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四处采风写生,曾参加浙江省85’新空间画展
期刊
近日,关于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第二章中,增加美术、摄影作品的追续权。此消息一出,引发众多拍卖行业和相关人士的热议,甚至言语情绪相当强烈。追续权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多年,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法案,主要对已经售出的艺术品再次在市场进行交易的时候,给予作者或其继承人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此权利作者不得放弃, 权益有效时间则通常约定在作者逝世50或70年内。  国内业内人士对该法的反馈态度基本都是负面
期刊
9月27~28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新科技革命与国际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为国际关系、国际安全研究注入了科技元素,架起了文理交融、共话安全的桥梁。  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也产生了更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
期刊
断面  黄冰逸 / 谭平最重要的特质,是在任何时刻和艺术创作的主流保持一种沉默的疏离。八十年代学院作风考虑的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形式感,而八五时期的新潮美术关注的还是大的文化主题,比如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在这个大的背景里,谭平只是直接地描述了一种真空,一种与世界无关的悬浮,好像他描绘海边的空船,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这种悬念,已经超越了有时间顺序的叙事方式。是谭平抽象绘画的真
期刊
生命  彭锋 / 如果说谭平的每次覆盖都是他在每个时间点上的真实感受的体现的话,那么一幅多次覆盖的画面就累积了他众多的真实感受,就是他在时间中变幻的生命状态的记录。有空间深度的画面才能呼吸,有时间深度的画面才有生命,谭平在反复覆盖的作品中,要表现的也许就是他自己的生命感受。  奥力瓦 / 谭平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穿过了当代艺术探索的许多节点,进行了不停顿充满扩张性的创造。节点不一定就是目的地,在这里
期刊
汇聚  易英 / 谭平总想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一根线无限地展开、圆刀刻进木板仿佛也是一段生命过程的铺陈,在其中,谭平投入进自己的生命时间。作品的实现过程并不以最终的视觉效果为归宿,那只是创作的一次节点,而观者终将看见的是汇聚整个生命的时间洪流。  回到我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1劃》中展出的作品《+40m》,看起来是横贯圆厅的一笔,实际上从整个展览的构思来说,最核心就是时间。  +40m:在开始
期刊
朱新建,上世纪中国“新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一直以女性为主要创作题材,无论是20多年前引起轰动的“小脚女人”,还是后来的“现代女郎”,他的画作总是以男性本原欲望解读女性,总是伴随着赞赏与非议,这使他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画家。朱新建的才气是有目共睹的。他曾写过“说美人”的文章,而且一直画女人。故此,一些人便在他所提之画款中“见释、见道、见孔、见庄,亦见村野之俚语、时髦流行之大话,偶显狂放,往往语能中
期刊
佞,不是一个好字,意思是谄媚地迎合。“佞”施于人际交往,表现为无底线之逢迎,而施于某种文化,则是种极深的仰慕。清代版本学家黄丕烈一生痴迷宋版图书,至于“夺饮食男女之欲”,就自称“佞宋老人”。见北京贞元社所制钧瓷茶具,不觉笑叹,用心深微良苦,外苛其形美,内求其致用,庶几也可以称之“佞茶”了。  中国人生活之艺术化,於两宋臻于极致。表现於学术、文艺诸方面兹不赘,仅饮茶一事,宋人亦开风雅之轨范。唐人工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