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新锻异佞茶心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7105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佞,不是一个好字,意思是谄媚地迎合。“佞”施于人际交往,表现为无底线之逢迎,而施于某种文化,则是种极深的仰慕。清代版本学家黄丕烈一生痴迷宋版图书,至于“夺饮食男女之欲”,就自称“佞宋老人”。见北京贞元社所制钧瓷茶具,不觉笑叹,用心深微良苦,外苛其形美,内求其致用,庶几也可以称之“佞茶”了。
  中国人生活之艺术化,於两宋臻于极致。表现於学术、文艺诸方面兹不赘,仅饮茶一事,宋人亦开风雅之轨范。唐人工艺尚粗放,固然有所不及;后世因饮茶方式的改变,亦多未承继弘传,倒是西来求法的日本僧人欢喜领受,至今在彼国的抹茶茶道中稍存遗韵。近年国家殷富,文教日兴,国人恸近半世纪中传统生活程式之涤荡,近世革命化生存形态之粗鄙,复古寻源之风渐炽。社会需求推动商品供应,此规律同样反映於日常生活中的长物。诸多失传已久的窑系在恢复中,不惜工本的精心作品亦时时出现,光彩超拔於此泥沙俱下的时风中,如贞元社造钧瓷茶具,承古开新,移步合矩,即其中脱俗的一支。笔者佞茶爱瓷,玩之有得,在此拈出数件,与读者同鉴,幸毋以“软文”视之。
  月白釉壶承
  钧瓷烧造盛於北宋,金元人继之,入明而绝。清代,世宗(雍正帝)喜钧釉,命景德镇追拟,得其仿佛。成品多为大件陈设器,因土质、釉料区别,作品细腻有余,但宋钧的凝重混成已不复见。其原产地河南禹州的复烧则迟至光绪中叶,一九四九年后当地开办国营工厂,集中各方面资源研究,技术日臻进步,几十年中数代艺人做尽尝试,器形釉色都渐去宋人不远了。但究其造型,则殊少宣政官瓷(宣和、政和,皆宋徽宗年号)雅洁静谧的神韵。盖晚清迄今,河南经济社会衰败已甚,早已不是北宋时京畿之地、文教渊薮,艺人虽有娴熟技艺,却不具高度审美判断和把握,亦不究心於日常生活之精微细腻,故所擅长,率为庞大粗放之陈设器,大型工坊则热衷设计切合政治与节令、吉祥寓意之“礼品瓷”,看似应景,实多鄙俗,以至一般陶瓷爱好者对新钧瓷久存成见,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俗艳的“大花瓶”。实用器皿一直是钧瓷软肋,茶具做为消费瓷的大宗,本地虽多有烧造,但因河南无饮茶习惯,陶人几无解茶者,致其所造,不堪一顾。
  贞元社主人娴于茶。又鉴于传统遗产之丰厚,所制茶具在保持钧瓷窑变瑰奇之美同时,亦具有良好之功能性,如其所制壶承,器形取自传统高足盘,仅在盘心加置一台,洞三孔泄淋灌沸水,又一侧孔使水流入盘内,颇见匠心。使用传统月白釉,做细密开片,现娇丽玫瑰紫斑,信为外间所不见。
  折沿洗及鼓钉洗
  造型皆仿自青铜器,此亦宋代官窑之风尚。北宋之际,三代先秦古器物大量出土,推动考古学兴盛,成为一时显学,最著者如欧阳修之撰《集古录》,赵明诚之修《金石录》,迄今犹是学者重视的史料。宫廷亦莫能外,卷帙浩繁的《宣和博古录》即在此时编订。皇室进而敕制瓷工匠创烧了大量青铜器造型的陶瓷作品,传世宋器中体量繁多之尊、洗等悉是。“以泥模金”本非宋人创造,战国时代因铸铜昂贵,国力不殷的小诸侯国亦有为图节俭代之以陶,北京即出土有体量庞大之陶制礼器。但这与宋人仿古有本质不同——前者系不得已做为青铜器之代用品,故凡诸细节无不力求肖似;宋人则属创作借鉴,取其形做为适宜当时使用之生活瓷之样式。贞元社传此立意,创烧之用于茶席的折沿洗、鼓钉洗摈弃雕琢,形态古雅, 釉色尤精绝——所施为其独创之“星斑松石绿”,基色青绿,极似绿松石;其上闪耀银色金属斑点,确有古锈斑驳之状,倾入茶汤,光亮愈显,信为茶席佳器。
  鲁山花釉碗
  中国瓷器自诞生起,向为单色釉,而以青、白两色系为大宗。至唐代,河南鲁山为中心之区域出现花釉作品,遂开后世窑变器之先河。鲁山窑在黑、褐色釉面上泼以白、蓝色斑纹,利用烧造过程中釉之自然流动,形成斑斓之色、幻变之相,在吾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鲁山花釉作品传世不多,最著名为北京故宫收藏“黑釉蓝斑腰鼓”。唐人南卓撰《羯鼓录》:“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可证曾风行当世。宋以后,此类花釉器已不见烧造。
  鲁山花釉的恢复,为近十余年间事,集中于河南;然绝少专事此种釉色器物制作的窑口,都属偶然烧制,且专门模仿出土器物,做旧后充古董流通。贞元社造“仿唐鲁山花釉茶碗”,为以此种窑系制作现代实用器物之孤例,坊间尚无类似尝试。纯以手拉胚完成,胎厚重沉着,黑、褐色基釉光亮,色斑在其上微凸起,触手有明显质感,高古朴拙。适宜唐宋团茶,因明亮黑釉映衬黄白色茶粉,极为鲜明美观。闽北福鼎、政和等地出产白茶,汤色清澈而微嫌单薄,倾入花釉碗中,则呈现名贵之金色。
  白釉竹节杯
  唐代瓷器,虽有鲁山花釉别开新局,然终以单色釉为主流,且形成“南青北白”之两大体系,青,越窑青瓷,其极品称为“秘色瓷”;白,则以邢窑白瓷为最。邢窑中心在今河北内丘县,唐时近邢州,今称邢台,故名。唐人李肇撰《国史补》:“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白瓷瓯”,即白瓷茶盏,足见邢窑茶具声名之盛、产量之大。陆羽《茶 经》评定各地茶碗,记当时人“或以邢州处越州上”——即“人们认为邢窑犹胜越窑一筹”,亦是邢窑白瓷为唐人公认茶具上品之例证。国家博物馆展出有唐邢窑白瓷茶具一组,包括茶碗、汤瓶、茶臼、渣斗等数件及茶神陆羽造像,足兹实证。
  但邢窑至五代已衰落,宋以后完全绝灭,后世推测,邢窑瓷器仅醉心于釉色之匀净,不重器形的发展变化,单调因循,为其没落原因之一。贞元社造“仿邢窑白釉竹节杯”,釉色遵循出土唐代邢窑器物实例,然器型有所改进,舍弃习见小碗式,做简洁敞口竹节形,以求符合当下审美趣味,距自订之“移步而不换形,出新而不逾矩”之标准,或谓庶几近之——釉色纯净沉厚如凝乳,倾入呈色较深之各类紧压茶,最能映衬汤色之美。
  红釉鸡心盏
  钧窑渊源于唐花釉,创用铜的氧化物做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铜红釉,为中国陶瓷美学和工艺开辟了全新境界。因铜红釉之呈色、着色剂用量,基础釉的化学组合和温度、气氛诸方面皆极敏感,北宋中叶即为工匠掌握且运用至成熟,至为难能。钧瓷始于北宋,为宫廷烧制造型源于青铜器的御用器皿,金、元时续有发展,影响则远及明清,如霁红、郎窑红、桃花片、釉里红,莫不受其启发。贞元社专攻钧釉,虽以独创之“星斑松石绿”独树一帜,然若非对宋金钧瓷有相当之了解与掌握,创新则为无根之水——烧造传统宋官钧,贞元社固耻居人后。体现对传统釉色与器形把握之实例,集中于其仿烧自北宋的红釉鸡心盏中。
  汉扬雄《方言》:“盏,杯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间曰椷,或曰盏”——可见此种饮器出现之早。晋唐之际,盏皆敞口深腹圈足,茶酒通用;至北宋,始有专供饮茶的斗笠盏出现,以斜直壁、尖底、小圈足造型,形成瘦俏、峻利之美,深合宋人含蓄清雅之审美趣味。贞元社造鸡心盏,器形规整,口沿、底足尤其削薄犀利,釉面斑斓艳异,釉汁流滴、集聚的控制娴熟精准,识者不难鉴之。
  天青釉压手杯
  北宋官窑最初见于史籍已在南宋,如顾文荐撰《负暄杂录》:“宣(和)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年号,而南宋人所称“京师”,皆指汴梁,即今开封。金元已降,黄河数度泛滥,宋汴京城久已沉埋底下,故其遗址已不可考。后世或谓汝窑即北宋官窑,或谓官窑系由汝窑工匠主持,莫衷一是,但两窑器形、釉色多相近,则为定论,其区别在官窑釉质乳浊感逊于汝窑,且开片纹理较汝窑为长。明曹昭《格古要论》对两窑胎质有所比较:“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即汝瓷胎呈现灰色,官窑则微带红——贞元社仿烧北宋官窑,于此两点极为注意,取天青釉压手杯与汝窑青釉器对照,即能见其同中之异;至于口、足修治之细腻不苟,尤不待言。
  鹧鸪斑茶盏
  宋代饮茶方式与今人区别甚大,所以使用器皿亦不同。宋人将茶树鲜叶先蒸后压,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时碾为细末,不用壶,直接置于茶碗注入沸水,故碗需体大胎厚,又因宋人斗茶以汤色黄白为上,所以推崇能与之相生发映衬的深色釉茶碗,闽北建阳县水吉镇烧造的窑变茶碗对这些要求皆能满足,故为时人推重。北宋初陶毂撰《清异录》,已称“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黄庭坚亦有“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满庭芳·茶》)的描写。“研膏”,即研磨茶饼;“溅乳”,指用沸水冲起白色的茶汤;而“金缕鹧鸪斑”,形容的就是建窑茶碗釉面的两大特点:金属光泽和白色的瑰丽斑点。两宋建窑器物,釉中含铁极高,烧成的金属斑色黑而亮,系铁的氧化物,近年台湾仿制颇为成功;贞元社则使用氧化铜,令器物金属斑呈现名贵的金色,由富于流动感的绿松石色基釉衬托,尤为斑斓华丽。配合其自制鹰喙、曲流公道杯,尽得风流矣。
  贞元社制瓷,使用耐火度在1580度以上高可塑性之二次黏土,皆产于宋元以来之传统料场。泥料经四个月以上时间自然风化,古法淘澄而后取用。因悉出手工制作,故成器胎体坚实,修治痕迹清晰。由拉胚成型至出窑后修足打磨,概出人工,不敢稍涉疏简,同一品种,形体皆有微小差别,釉色尤变化百端,无一尽同,极见人力之繁、造化之奇。釉料皆出精心配伍,反复试烧,臻于纯熟始敢施用。使用传统矿物原料,绝不因求节省工时、物力而采用成品化工釉剂,出窑后不仅呈色绝艳且绝无重金属残留超标,尽可安全使用——此点原属一切行业所提供产品之基本标准,但在今日中国竟成难以企及、足兹标榜之卖点,亦令人叹惋太息。
其他文献
问:作为总策展人,您认为《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能够通过申请的原因是什么?  答:当然是西方文化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呈现,显得零星、个别、片面且过于符号化。此次《中国独立艺术展》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海外中国当代艺术群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充分地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复杂而又丰富的真实面貌。  其次,我的策展主题与组委会的主题展主题(
期刊
2013年2月19日至2月2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安省中国美术会美术馆将展出当代中国杰出的艺术家樊洲开创的韵律山水作品。现场还将演播展现艺术家在终南山中创作生活场景的艺术影片。  樊洲极具个性的绘画,体现了博大玄妙的中国精神,极具音乐感及书法意趣线条的曲线交织画法,使他的绘画作品前无古人,别开生面,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樊洲的韵律山水,用波浪状的行云流水构成画面,单纯,流畅,舒展,大
期刊
在我看来,艺术最终呈现的结果好比艺术死亡的时刻,而创作的过程,却如同生命在运动。我可以选择在创作的任何一个“时刻”,停下,或者继续往前,皆因“时间”赋予艺术自由。而我相信,唯有时间永恒。  40米长的一条线,用了6个小时。6个小时刻刀在木板上抑扬顿挫地行走就像将我自己沉入生命的“时刻”,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经历,对艺术的理解,包括我内心的挣扎,全部留在刀和木板磕绊的瞬间,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追求的精神
期刊
一个 “八五”弄潮却淡出中国艺术界二十多年的艺术家,一个足迹遍及全世界却过着“隐居”生活的艺术家,一个用独特色彩进行心灵告白的唯美主义艺术家—著名华裔新西兰艺术家晨晓带着他的最新力作,回归祖国怀抱。12月29日,从中国美术馆开始,晨晓将开始他为期4年、历经24个城市的全国巡展。晨晓出身浙江名门世家,很早就浸淫于艺术的氛围。自1979年起他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四处采风写生,曾参加浙江省85’新空间画展
期刊
近日,关于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第二章中,增加美术、摄影作品的追续权。此消息一出,引发众多拍卖行业和相关人士的热议,甚至言语情绪相当强烈。追续权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多年,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法案,主要对已经售出的艺术品再次在市场进行交易的时候,给予作者或其继承人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此权利作者不得放弃, 权益有效时间则通常约定在作者逝世50或70年内。  国内业内人士对该法的反馈态度基本都是负面
期刊
9月27~28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新科技革命与国际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为国际关系、国际安全研究注入了科技元素,架起了文理交融、共话安全的桥梁。  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也产生了更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
期刊
断面  黄冰逸 / 谭平最重要的特质,是在任何时刻和艺术创作的主流保持一种沉默的疏离。八十年代学院作风考虑的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形式感,而八五时期的新潮美术关注的还是大的文化主题,比如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在这个大的背景里,谭平只是直接地描述了一种真空,一种与世界无关的悬浮,好像他描绘海边的空船,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这种悬念,已经超越了有时间顺序的叙事方式。是谭平抽象绘画的真
期刊
生命  彭锋 / 如果说谭平的每次覆盖都是他在每个时间点上的真实感受的体现的话,那么一幅多次覆盖的画面就累积了他众多的真实感受,就是他在时间中变幻的生命状态的记录。有空间深度的画面才能呼吸,有时间深度的画面才有生命,谭平在反复覆盖的作品中,要表现的也许就是他自己的生命感受。  奥力瓦 / 谭平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穿过了当代艺术探索的许多节点,进行了不停顿充满扩张性的创造。节点不一定就是目的地,在这里
期刊
汇聚  易英 / 谭平总想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一根线无限地展开、圆刀刻进木板仿佛也是一段生命过程的铺陈,在其中,谭平投入进自己的生命时间。作品的实现过程并不以最终的视觉效果为归宿,那只是创作的一次节点,而观者终将看见的是汇聚整个生命的时间洪流。  回到我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1劃》中展出的作品《+40m》,看起来是横贯圆厅的一笔,实际上从整个展览的构思来说,最核心就是时间。  +40m:在开始
期刊
朱新建,上世纪中国“新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一直以女性为主要创作题材,无论是20多年前引起轰动的“小脚女人”,还是后来的“现代女郎”,他的画作总是以男性本原欲望解读女性,总是伴随着赞赏与非议,这使他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画家。朱新建的才气是有目共睹的。他曾写过“说美人”的文章,而且一直画女人。故此,一些人便在他所提之画款中“见释、见道、见孔、见庄,亦见村野之俚语、时髦流行之大话,偶显狂放,往往语能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