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教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验案1则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ork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帕金森病发病率在逐步上升,加重了社会负担,目前尚无一种特定的西医治疗方式可以根治该病,且多数帕金森病治疗用药存在较多副作用及用药禁忌,这大大限制了该类疾病的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藥;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10-0100-02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临床上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为显著特征[1]。帕金森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入祖国医学“颤证、痉证”等范畴。
  李青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云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余年,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很高的中医理论素养,擅长以中医经方解决疑难杂症。李青教授运用中医疗法诊治此类病症临床效果明显,在此将李青教授临床运用温阳法治疗该病验案1则做简要分析。
  1 中医发病机制
  中医并无“帕金森病”这一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可将该病列入“颤证、痉证”范畴,但临床中,患者多以肢体颤抖为主症,故以“颤证”为主要诊断者居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行,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阐述了该症状属风象,与肝、肾相关,《证治准绳·颤振》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并指出“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提出以“补金平木、清痰调气、补益气血”等方法治疗该病。《医学纲目·颤振》说:“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痰湿者,治各不相同也”。由此可见帕金森病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导致人体气血精液亏虚,无法濡养筋脉,或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阻滞经络,或者热极生风,扰动筋脉,又或者寒极筋脉收引,故致肢体颤动,病位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腑关系密切。
  2 临床辨治
  目前,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血亏虚、筋失濡养,阴血亏虚、肝风内动,气血两虚、厥阴风动,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四型[2],治疗法则分别为滋养阴血、补益气血、熄风止颤,阴阳双补等,相应方剂有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人参养荣汤、龟鹿二仙膏、地黄饮子等。《内经》云“善察病者,先别阴阳”。李青教授在治疗颤证时,必先通过四诊资料来区分病属阴证还是阳证,《伤寒论》云:“病人身大热者,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故再根据患者的寒热喜好判定寒热虚实,天人相应,《内经》云:“夫百病之始生也,必起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辨证时注意六气偏甚,并重视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根据“有诸内必形于外”,以求准病因病机,不拘泥于证型的限制,然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李青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发现帕金森综合征多以阴虚动风及肾阳亏虚最为常见,阴虚动风者常以大定风珠为基础方,肾阳虚者常以四逆汤或真武汤,兼顾兼证,药物随证加减,临床辨治往往可取得较好疗效。
  3 典型病案
  罗某,男,62岁,2018年3月27号初诊。主诉:“右上肢不自主震颤2年伴双下肢乏力1年”,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自主震颤,自觉情绪激动、受凉时颤动加重,伴见畏寒、双膝关节僵硬、酸痛,双足踝关节活动不利,自以为精神激动所致,未在意,1年前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见双下肢乏力,诉每行走约10 m左右,便觉双下肢发抖,身体欲僻地,需休息数分钟尚可继续行走,遂至“云大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予“美多巴0.5片口服,日3次”感上证稍减,为求中医治疗,故来李青教授门诊求诊,现见证:双上肢静止性震颤、受凉及情绪激动时加重,右上肢活动减少,双足踝关节活动不利,四肢关机僵硬,四肢肌张力增高,伴见畏寒肢凉,无汗,鼻时流清涕,口中涎液粘稠,口气恶臭,渴欲饮热水,纳呆食少,眠差易醒,易惊,噩梦纷纭,夜尿频,小便细长清亮,大便干结难解,舌淡苔白腻,脉沉微。中医诊断:颤证,证型:真阳亏虚,水饮上犯,治法:温补真阳,化饮定颤。方药:真武汤加减。处方:白附片(先煎)20、白芍15 g,生姜15 g,茯苓15 g,白术15 g,虎杖10 g,细辛3 g,干姜10 g,肉桂5 g,炙甘草10 g。6剂,嘱日服1剂,分3次温服,忌:水果、酸冷。
  2018年4月3日复诊,诉畏寒症状减轻,纳食量增加,肢体震颤稍减,自觉双膝关节时有暖意,鼻未再流清涕,睡眠较前好转,但另见口中干苦,咽中热痛,白天小便频多,每d小便约20次,每次量约150mL,仍有大便干结难解,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稍弦。以上方加砂仁20 g,焦黄柏10 g,制吴茱萸10 g,炒川楝子10 g,牡蛎20 g,6剂,服法及禁忌同前。
  2018年4月11号三诊,诉睡眠明显好转,未再出现噩梦纷纭,口中涎液不似之前粘稠,口气恶臭缓解,大便2日一行,精神状态较前好转,肢体颤抖减轻,畏寒症状明显缓解,但仍见口干苦、咽中热痛,小便频多,色清亮,舌淡红,舌尖稍红,脉沉细弦。处方予:白附片(先煎)20 g,白芍10 g,生姜15 g,茯苓15 g,白术15 g,益智仁15 g,细辛3 g,干姜15 g,肉桂15 g,乌药10 g,砂仁20 g,焦黄柏10 g,黄连5 g,龟板15 g,制吴茱萸10 g,盐补骨脂15 g,牡蛎20 g,小茴香5 g。3剂。服法及禁忌同前。
  2018年4月14号四诊,诉小便量减少,每d约6~7次,每次量约100mL,精神较前好转,足踝关节活动较前明显灵活,肌张力恢复正常,口干苦稍减,未再见咽中热痛。   按:患者为老年男性,年过六旬,《至真要大论》云:“七八肝气衰竭,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故患者肾精亏虚,肾精中含肾阴肾阳,肾精不足,肾阳易亏,肾阳为一身之阳,其功能为温煦、固摄、防御,肾阳不足故见畏寒,经脉关节失于温煦,故见关节僵硬、寒冷,阳虚不抗外寒,寒邪侵袭机体,寒性收引,故见肌肉强直,经络关节屈伸不利、大便不通。肾阳亏虚日久累及脾阳、心阳,心阳亏虚,心神失养故见眠差易醒,易惊,噩梦纷纭,脾阳亏虚,脾运化失司,水饮内生,水饮泛溢四肢肌肉,故见肢体颤抖,甚至行走不稳,《伤寒论》云:“太阳病……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故初诊于真武汤加细辛以温通经络之寒、加虎杖以通泻大便。水饮得以温化,肾阳、脾阳、心阳得以温补,故鼻未再流清涕,畏寒稍减,纳食量增加,睡眠好转。二诊时,见口干苦,咽中热痛,乃知此为肾水不足,真阳不敛,虚火上犯,肝经寒凝,乙木不升,甲木不降,故加封髓丹以降虚火、益肾水,加牡蛎以镇摄虚阳,加吴茱萸、川楝子以温通肝经,以助脾胃气机运转,脾气左旋,则胃气右降,壅塞之气机得以疏畅,则口气减轻。三诊仍有口干苦、咽中热痛,小便频多,色清亮,舌淡红,舌尖稍红,大便2日一行,遂去虎杖,恐其加重肝经之寒邪,小便频多,色清亮,乃下元虚冷,膀胱固化失司,加缩泉丸以温补下元,固摄小便,舌尖稍红,乃水火不济之象,故加黄连与方中肉桂组成交泰丸交通心肾,加龟板以滋阴潜阳。
  4 小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根治帕金森病,现在大部分西医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较大的用药安全隐患,多数帕金森病治疗用药存在用药禁忌,这些情况大大限制了帕金森病的治疗,而传统中医药治疗恰恰弥补了这些缺点,中医药治疗强调三因制宜、天人合一,故在治疗时,更人性化,较西医治疗更個体化。李青教授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属阳虚体质,在治疗颤证时巧妙的采集四诊资料,辨证求机,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案例中患者肢体颤抖为主,李青教授在治疗时,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辨明病机为阳虚机体失于温养,故予附子、肉桂、干姜以温在里脏腑之寒,以细辛温通经络之寒,台乌、吴茱萸入肝经以温肝经之寒,兼顾体内病理产物,以症求病机,随病机灵活用药,用药精准,故临床效果斐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J].3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6):428-433.
  [2]潘淑芬.帕金森病辨证施护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1):125-1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宣肺止咳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20 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中药自拟宣肺止咳方和美敏伪麻溶液治疗。结果 治疗后的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及症状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脱落情况 本试验因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对疗效不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训练结合中医呼吸导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肺功能及運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选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现代呼吸康复训练结合中医呼吸导引),比较2组训练前、训练后3个月、6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D)、Borg呼吸困难评分、血气及肺功能指
期刊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之一。辨析疾病病机要点,辨清方证主治、病机,潜方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全面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病机,灵活选药、随证加减,适应复杂病情。今摘验案介绍汤小虎主任应用温胆汤加味在痹证中的临床运用经验,与同道分享。  关键词:温胆汤;经验;痹证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10-0029-03  汤小虎教授,现任云南省中医
期刊
摘要:介绍温伟波教授治疗津液病的学术经验。温教授认为津液病不外乎津液不足及津液运行障碍两个方面,消渴、肥胖、汗证等津液运行障碍所致津液病的发生发展与脾关系最为密切,多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或禀赋不足,脾气虚弱,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蕴久化热而成,提出了补益脾气,清热化湿的治疗法则。  关键词:温伟波;津液病;脾虚湿热;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
期刊
摘要:中、西医对“喉(咽)源性咳嗽”的认识,“因地制宜”见解独到,广笔鼠黏汤方药,“病-症-证-效”随症加减,病案举隅,心得体会。吴老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巧妙化裁广笔鼠黏汤用于治疗喉(咽)性咳嗽(慢喉痹)疗效较好,总结阐述吴文尧教授的辨治经验及心得体会,以期得到推广学习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喉(咽)源性咳嗽;慢喉痹;肺热阴虚型;广笔鼠黏汤;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罗汉膏中罗汉果皂苷V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结果 罗汉膏中的罗汉果皂苷V线性关系良好(范围:0.1954~3.908μg,r=0.9999),加样回收率平均为100.08%,RSD为2.1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对冠心病并心衰患者心功能、相关炎性因子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并心衰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依据病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常规剂量),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1次/d。2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实施刮痧联合子午流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心脾两虚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刮痧配合子午流注治疗,对照组仅行子午流注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睡眠质量更优、入睡时间更短暂、睡眠时间更长、日间功能更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COPDII型呼吸衰竭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0例COPDII型呼吸衰竭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基础上,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面罩),同时进行机械通气相关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中57例患者呼吸衰竭得到纠正,1例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6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经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
期刊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其发病呈现出冬春加重,夏秋减轻的特点,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与中医“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有着重要关系,春阳生、夏阳旺、秋阳潜、冬阳藏与银屑病的发病息息相关,强调养护脏腑阴阳的重要性。笔者将从中医“四时五脏阴阳”理论这一论点出发加以阐释,希望能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天人相应;四时五脏阴阳  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志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