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后进生在教育者心目中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也不敢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差(但不一定是智力上的差距),而且比较严重的是在学生集体学习活动中经常有其不良行为,对学生集体所起的影响和干扰作用明显。据调查,中专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后进生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是比较普通的,报复老师和同学的恶作剧现象多是他们所为,因其不良心态而蓄意破坏学校财产的行为(往往都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人甚至发展到以种种手段恶意伤害老师和同学的违法犯罪的地步。
后进生犯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往往在其直接原因后面具有深层的成因。有的是思想观念问题,有的是法律意识问题,有的是道德品质问题,有的是学习心理问题,有的是人生理想问题等。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工作班主任应讲求“对症下药”和“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作好以下工作。
一、端正学习态度,樹立人生理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少而不学,长无能也。”三国时期的名士诸葛亮也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优秀中专生的学习区别于中、小学生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在成才目标的指引下,在学习的精神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坚持不懈地积极主动地刻苦学习。他们懂得学好各科课程与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密切关系,懂得当前每一阶段性的发展进步与自己人生理想的内在联系。所以,表现在平时学习态度上,必然刻苦努力、细致认真的。长期保持这种学习态度,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竞争中取得优势,逐渐演化成学习中的兴趣,从而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后进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主要原因倒不一定是其学习心智差,多数是没有真正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没有形成端正和持久的学习态度。许多后进生的学习情绪不稳定,忽起忽落,“三分钟热血”,既缺少学习中的恒心和毅力,也没有较强的吃苦精神。有的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容易接受各种外界干扰。有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学习行为跟着别人走,容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有的学生学习心浮躁,玩心过重,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学习效果不好。出现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未能树立起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问题上。只有首先解决好这一关键性的学习的精神动力问题,才能具体解决好学习态度问题。
二、注重品德建设,增强道德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高度评价道德的作用:“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有是人的个性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专生是要全面发展的,这不仅是社会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也是时代对中专生的迫切要求。尤其是中专生自己,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各种品质的养成。十七、八岁时期正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和定向的时期,也是一生中思想品德建设的最佳时期。中专生要在学校里接受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使自己逐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意识和社会公德。培养自己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具有高尚的风格和情操,具有良好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学生,学习情绪往往是愉快的,人际关系大多是和谐的。
三、强化法制观念,做到遵纪守法
中专生的年龄特征,往往决定了他们的心理行为。思想上比较单纯,好感情,情感变化快,富于幻想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因此,有时便显得无所顾及和胆大妄为。再加上“独生子女”容易有的自娇自私和霸气,这一年龄阶段就往往容易成为违反学校纪律的“多发期”违法乱纪的“初发期”。从转化后进生的角度看到,教育者必须对后进学生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好后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他们头脑中的法纪意识。
四、进行心理调节,形成良好心态
有些学生因性格明显内向而不合群,从而产生孤独感,在学生生活中容易脱离集体。有些学生是困心理障碍而产生某种不稳定情绪和焦虑症,容易影响学生纪律,恶化人际关系,形成良心态。因此,教育者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后进生学生装落后的原因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或学习方法问题,而是应该通过多接触和了解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帮助他们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学习心理指导,进行兴趣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调适人际关系,强化非智力因素。积极有效地开发其学习心智。当今社会形势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现在的人才竞争和学习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天的中专生,能够严肃正视眼下这一不争的客观事实。他们分析、认清了当前的形势,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努力调整和充实自我。教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这一学习的自我目标激励因素和未来的危机感因素,指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鼓舞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勇于竞争的学习心理,使他们早日“懂事”和“立志”,使他们主动地战胜自己、转变自己。
当然,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教育者不仅要反复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还需要特别讲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教育者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努力探索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这项工作收到更加显著的成效。
后进生犯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往往在其直接原因后面具有深层的成因。有的是思想观念问题,有的是法律意识问题,有的是道德品质问题,有的是学习心理问题,有的是人生理想问题等。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工作班主任应讲求“对症下药”和“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作好以下工作。
一、端正学习态度,樹立人生理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少而不学,长无能也。”三国时期的名士诸葛亮也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优秀中专生的学习区别于中、小学生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在成才目标的指引下,在学习的精神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坚持不懈地积极主动地刻苦学习。他们懂得学好各科课程与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密切关系,懂得当前每一阶段性的发展进步与自己人生理想的内在联系。所以,表现在平时学习态度上,必然刻苦努力、细致认真的。长期保持这种学习态度,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竞争中取得优势,逐渐演化成学习中的兴趣,从而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后进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主要原因倒不一定是其学习心智差,多数是没有真正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没有形成端正和持久的学习态度。许多后进生的学习情绪不稳定,忽起忽落,“三分钟热血”,既缺少学习中的恒心和毅力,也没有较强的吃苦精神。有的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容易接受各种外界干扰。有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学习行为跟着别人走,容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有的学生学习心浮躁,玩心过重,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学习效果不好。出现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未能树立起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问题上。只有首先解决好这一关键性的学习的精神动力问题,才能具体解决好学习态度问题。
二、注重品德建设,增强道德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高度评价道德的作用:“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有是人的个性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专生是要全面发展的,这不仅是社会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也是时代对中专生的迫切要求。尤其是中专生自己,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各种品质的养成。十七、八岁时期正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和定向的时期,也是一生中思想品德建设的最佳时期。中专生要在学校里接受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使自己逐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意识和社会公德。培养自己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具有高尚的风格和情操,具有良好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学生,学习情绪往往是愉快的,人际关系大多是和谐的。
三、强化法制观念,做到遵纪守法
中专生的年龄特征,往往决定了他们的心理行为。思想上比较单纯,好感情,情感变化快,富于幻想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因此,有时便显得无所顾及和胆大妄为。再加上“独生子女”容易有的自娇自私和霸气,这一年龄阶段就往往容易成为违反学校纪律的“多发期”违法乱纪的“初发期”。从转化后进生的角度看到,教育者必须对后进学生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好后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他们头脑中的法纪意识。
四、进行心理调节,形成良好心态
有些学生因性格明显内向而不合群,从而产生孤独感,在学生生活中容易脱离集体。有些学生是困心理障碍而产生某种不稳定情绪和焦虑症,容易影响学生纪律,恶化人际关系,形成良心态。因此,教育者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后进生学生装落后的原因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或学习方法问题,而是应该通过多接触和了解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帮助他们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学习心理指导,进行兴趣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调适人际关系,强化非智力因素。积极有效地开发其学习心智。当今社会形势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现在的人才竞争和学习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天的中专生,能够严肃正视眼下这一不争的客观事实。他们分析、认清了当前的形势,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努力调整和充实自我。教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这一学习的自我目标激励因素和未来的危机感因素,指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鼓舞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勇于竞争的学习心理,使他们早日“懂事”和“立志”,使他们主动地战胜自己、转变自己。
当然,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教育者不仅要反复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还需要特别讲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教育者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努力探索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这项工作收到更加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