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才能抓好当前农村学校的教研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抓好
教改信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特别是学校教导处重抓计划落实。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让教师学会搞教研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是应用教学原理、手段、方法来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综合性、实用性非常强的特殊活动。他是平衡教师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通过对教学时的某些现象,下意识的收集资料,反复进行试验、分析。在实践中得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笔者多年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发现了不少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
其一,农村学校教研活动随意性、盲目性严重。表现在计划不能具体落实,有的即使落实了,很大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实效性,往往是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比如,听课、观摩、评课、说课、座谈讨论,看似样样不缺,但大都是“分过无痕”摆摆花架子而已,留点,记录什么的,就算是一次研究活动了。其二,教研活动不能定时、定点、定人、定课题,学校教导处缺乏具体科学有效地组织。往往是今天上级来听课,马上组织;人一走“茶就凉”,把教研活动就抛在一边,避在脑后,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实效性,盲目性严重。其三,农村学校教师对搞教研活动认识不到位,教师参与意识淡薄。我们知道,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复杂。有一大部分是“民”转“公”,知识水品、业务素质偏低,有不求进取、我行我素的思想,对搞教研有畏难情绪。甚至有些教师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致使教学手段落后,方法陈旧,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四,教研活动的方法不科学。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水平偏低,对于什么是教研,怎样搞教研还不清楚。比如一些教师搞所谓的教研,只会找一些教育报刊、理论书籍,寻章摘句,更有甚者剽窃抄袭写起所谓自己的论文。(为晋职晋级当硬件用)有些教师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缺乏教学经验的总结,出现“猴子捡桃”的现象;有的教师搞教研不是抱着为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搞,而是好高鹙远,课题选的宽泛无边,不着边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搞教研。凡此种种,问题不少。以上所述的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结合农村学校的具体实际搞好教研活动呢?根据笔者多年来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具体教学实践来谈谈以下几点建议。
一、 抓好教改信息,提高对教研活动的认识
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有关教学的书报不全、信息不畅。因此,教学中的一些新理论、新试验、新教法等信息,学校教研组要善于捕捉,教导处要及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互传递。由此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促使教学观念更新。
二、 教导处要重抓计划落实,科学安排
学校在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时,要针对学校的具体实际,突出农村学校的特点,为搞好研究活动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计划落实要脚踏实地、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教学比武、教案评比、小课题实验比赛等等,要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创新,边提高。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要接近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小项目、小专题可指令到人,做到计划落实、活动内容落实、方法落实、检查评比落实,使每位教师各司其责各展其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教研活动注重实效,常搞、常新,才能长久地保持旺盛的活力。
三、 发挥骨干作用,以新促老
农村学校多数青年教师进过正规的师范学校学习。知识水平较高,思想活跃,上进心强。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农村学校教师中不应低估的新生力量。鼓励他们结合实际,带头实践,以点带面推广其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促进中青年教师更新观念,接受新事物。学校教导处要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奖优罚劣,强化竞争意识,提供利用机会,举办示范课、优质课、创新课等,让教师们在良好的教研氛围中,互相学习交流,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热情,使他们不断创新。
四、 要认真抓好教研活动,让教师学会方法
在确定教研课题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把握教改方向,要善于发现教学领域内出现的急待解决的新问题、新情况。将其分门别类,一项项的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加以认真研究,选点要小,角度要新。每研究一项,学校教研组要举办一次研讨会,成功的地方要及时推广,搞出特色来。不论选怎样的教研方式,其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托,把握其走向,使实验的小课题、小项目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并且要把教研的时间、方式、过程、得失等诸方面全面详尽的做好记载,及时总结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总之,农村学校的教研工作要力求做到“四化”:即教研的目標要层次化,教研的内容要科学化,教研的方法要多样化,教研的手段要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改信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特别是学校教导处重抓计划落实。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让教师学会搞教研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是应用教学原理、手段、方法来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综合性、实用性非常强的特殊活动。他是平衡教师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通过对教学时的某些现象,下意识的收集资料,反复进行试验、分析。在实践中得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笔者多年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发现了不少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
其一,农村学校教研活动随意性、盲目性严重。表现在计划不能具体落实,有的即使落实了,很大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实效性,往往是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比如,听课、观摩、评课、说课、座谈讨论,看似样样不缺,但大都是“分过无痕”摆摆花架子而已,留点,记录什么的,就算是一次研究活动了。其二,教研活动不能定时、定点、定人、定课题,学校教导处缺乏具体科学有效地组织。往往是今天上级来听课,马上组织;人一走“茶就凉”,把教研活动就抛在一边,避在脑后,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实效性,盲目性严重。其三,农村学校教师对搞教研活动认识不到位,教师参与意识淡薄。我们知道,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复杂。有一大部分是“民”转“公”,知识水品、业务素质偏低,有不求进取、我行我素的思想,对搞教研有畏难情绪。甚至有些教师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致使教学手段落后,方法陈旧,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四,教研活动的方法不科学。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水平偏低,对于什么是教研,怎样搞教研还不清楚。比如一些教师搞所谓的教研,只会找一些教育报刊、理论书籍,寻章摘句,更有甚者剽窃抄袭写起所谓自己的论文。(为晋职晋级当硬件用)有些教师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缺乏教学经验的总结,出现“猴子捡桃”的现象;有的教师搞教研不是抱着为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搞,而是好高鹙远,课题选的宽泛无边,不着边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搞教研。凡此种种,问题不少。以上所述的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结合农村学校的具体实际搞好教研活动呢?根据笔者多年来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具体教学实践来谈谈以下几点建议。
一、 抓好教改信息,提高对教研活动的认识
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有关教学的书报不全、信息不畅。因此,教学中的一些新理论、新试验、新教法等信息,学校教研组要善于捕捉,教导处要及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互传递。由此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促使教学观念更新。
二、 教导处要重抓计划落实,科学安排
学校在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时,要针对学校的具体实际,突出农村学校的特点,为搞好研究活动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计划落实要脚踏实地、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教学比武、教案评比、小课题实验比赛等等,要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创新,边提高。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要接近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小项目、小专题可指令到人,做到计划落实、活动内容落实、方法落实、检查评比落实,使每位教师各司其责各展其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教研活动注重实效,常搞、常新,才能长久地保持旺盛的活力。
三、 发挥骨干作用,以新促老
农村学校多数青年教师进过正规的师范学校学习。知识水平较高,思想活跃,上进心强。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农村学校教师中不应低估的新生力量。鼓励他们结合实际,带头实践,以点带面推广其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促进中青年教师更新观念,接受新事物。学校教导处要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奖优罚劣,强化竞争意识,提供利用机会,举办示范课、优质课、创新课等,让教师们在良好的教研氛围中,互相学习交流,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热情,使他们不断创新。
四、 要认真抓好教研活动,让教师学会方法
在确定教研课题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把握教改方向,要善于发现教学领域内出现的急待解决的新问题、新情况。将其分门别类,一项项的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加以认真研究,选点要小,角度要新。每研究一项,学校教研组要举办一次研讨会,成功的地方要及时推广,搞出特色来。不论选怎样的教研方式,其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托,把握其走向,使实验的小课题、小项目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并且要把教研的时间、方式、过程、得失等诸方面全面详尽的做好记载,及时总结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总之,农村学校的教研工作要力求做到“四化”:即教研的目標要层次化,教研的内容要科学化,教研的方法要多样化,教研的手段要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