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xwbx45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病患康复护理对于促进其康复及生活能力提高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平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与治疗,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加强康复护理治疗,跟踪观察所有患者的护理过程,并记录相关所得实验数据。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住院周期明显缩短,后期生活能力有所提高,临床康复护理效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型颅脑患者提供加强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重型颅脑患者;加强护理;康复护理
  伴随我国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正逐年递减,但同时,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失语、肢体瘫痪、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丧失及思维水平较低等后遗症状,影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1]。这就表明,医护人员要在注重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水平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对其的后期康复护理,尽可能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前瞻性地选取了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中部分提供加强康复护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现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年龄在18-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5.7岁,男性患者42名,女性患者18名(重型颅脑损伤入选标准:①颅脑损伤后昏迷时间>6h,且GCS<8分或②患者伤后24h意识恶化,发生再次昏迷6h以上)。平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药物治疗(营养神经支持,改善微循环及防治并发症等对症治疗)及护理,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及加强康复护理治疗,跟踪观察所有患者的护理过程,并记录相关所得实验数据。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康复护理 大部分的重度颅脑损伤病患在紧急抢救治疗后,会出现早期昏迷或苏醒后生活不能自理等状况,他们往往无法承受自己已经伤残的事实,会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更有甚者还会有轻生念头。因此医护人员要结合患者的伤残程度及各自的文化、家庭背景而为其制定适合的康复护理规程。另外,医护人员要积极寻求陪同家属的参与和配合,一同对患者耐心鼓励与呵护病患。
  1.2.2 增加全身营养供给、提高患者免疫力 通常情况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前期,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存在进食、吞咽困难[2],这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影响其康复进度。而为这部分患者提供早期的胃肠部全面营养支持护理,不但能确保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性完整,而且能保证其机体内正常的代谢与物质合成。
  1.2.3 坚持规律性功能锻炼 日常性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痉挛。对于肢体存在功能性障碍的患者来说,要由医护人员及其陪同家属协助其进行被动锻炼。在锻炼前,要先以温水擦洗肢体关节并进行按摩,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和软组织、肌腱的软化。对于肢体瘫痪患者,要以捏、推拿、按摩、捶打等辅助锻炼。
  1.2.4 对患者进行意识性刺激康复护理 首先,被动音乐疗法对于意识不清醒这部分患者而言效果较好。医护人员可以考虑与患者家属进行协商,为其播放平时喜爱的音乐,并在播放音乐时,密切关注其身体语言、表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其次,高压氧治疗可以配合采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SPASS检验,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加强康复护理前后的情况进行检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在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提供常规护理及加强康复护理之后,对不同时期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将住院时间分别进行统计,见表1。通过对比能够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出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的研究进步,逐步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的重组能力。临床护理研究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康复护理可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可促进患者的恢复,与临床治疗有着同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通过选取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分别提供常规护理及加强性康复护理,并发现后者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能力,缩短住院周期,这与以往的临床观察经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及时加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伤残及并发症率观点相一致。医护人员作为康复护理过程指导者及实施者,在整个过程中应以充足的经验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程序,并予以悉心日常跟踪观察与照顾。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稳定期,尽早施行康复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护理并且增加患者全身营养供给、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与此同时,这对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说,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施行,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华荪,余薇.68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经胃肠道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0,10(08):39-40.
  [2] 杜淑兰,余庆辉.外伤性截瘫病人家庭康复护理指导[J].山西护理杂志,2011,10(04):169-17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留置针穿刺前采用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1次,再逆时针消毒1次,面积8*8cm,对照组采用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两遍,面积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5cm,有脓液流出。  1.4 统计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打标签在手术室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份,病理标本采用传统手写标签和机打标签的差错率。结果 2012年1月到6月,手术室记录的病理标本共1487个,手写标签差错标本11个,差错率为0.73%,7月到12月共标本1540个,采用机打标签,差错标本2个,差错率为0.12%,二者经卡方检验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机打标签有效地保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如何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方法 针对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通过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促进科室之间的和谐,满足临床需求。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在沟通协作中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从而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临床科室;有效沟通  消毒供应中心虽然不直接服务于患者,但为临床科室服务,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肛门直肠疾病手术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院方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行肛门直肠疾病手术的患者82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其差异显著,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
期刊
【摘要】 目的 针对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时急诊护理的效果研究,并制定预防并发症出现的应对策略。方法 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收并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随机抽取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护理的疗效。患者的血糖的平均水平在2.05±0.41mmol/L,将所有患者病例给予葡萄糖注射,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40-60ml浓度为50%的葡萄糖,为将血糖水平维持在6-10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使用Braden压疮评估量表,有效降低ICU病人压疮发生率。结果 压疮的发生率下降。结论 自从使用该量表提高了本科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预见性,从而更加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住院费用。  【关键词】 Braden压疮评估量表;ICU病人;压疮管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1]
期刊
【关键词】 脑卒;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如何减轻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新回归社会成为每一个护理工作者的迫切目标,康复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卒中病人的恢复程度,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80例,通过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痔疮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老年痔疮患者随即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上进行心理、饮食、疼痛、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并且伤口愈合时间缩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痔疮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老年痔疮手术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心理护理的基本内容,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同期收治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45例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康复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和96.2±5.8,而对照组对于分值分别为84.4%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几点护理体会。方法 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患者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的肺心病患者则在基础护理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结果 经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62例好转,好转率是98.4%,住院时间平均为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