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民的气质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c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郅恽是东汉汝南西平人,他少年丧母、经历坎坷,但不坠青云之志,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依然好学上进,长大以后,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
  郅恽虽然只是一介布衣,却能胸怀天下、关心国事,当时,野心家王莽篡了汉家的天下,大臣们敢怒而不敢言,生怕被王莽报复。而郅恽却挺身而出,他西到长安,上书给王莽,义正词严的指出:“神器有命,不可虚得。上天垂警戒之象,欲使陛下觉悟,早回臣位,转祸为福。刘氏享天长命,运祚未绝,陛下应顺其时之盛衰,应天命取之,应天命还之,这就说得上知命了。如果不早点明白,就不免有窃位之名了……”这样直言不讳的劝王莽让位,简直就是找死!
  果然,王莽读完郅恽的上书后,暴跳如雷,当即将郅恽逮捕下狱,想以大逆罪杀了他。但由于郅恽有一定的名气,王莽担心杀了他会显得自己心胸狭隘,就让宦官到牢中去威胁郅恽,让郅恽自己承认写信时是精神恍惚、狂病发作,自己都不知写了什么。王莽这是给了郅恽一个台阶下,可是郅恽却偏偏不领这个情,他当着宦官的面愤怒的骂道:“我所说的全是天文圣意,不是狂人所能造出来的!”没有办法,王莽只好把郅恽押起来等冬天来的时候再处置。好在不久之后遇到大赦,郅恽便被放了出来,侥幸捡了一条命。
  郅恽有个朋友,名叫董子张,他的父亲在前些年被乡里的一个人杀害了,董子张一直想为父报仇,却始终没找到机会。后来,董子张就有病了,渐渐的病入膏肓,以致起不了床了。郅恽前去看望董子张,董子张已经不能说话了,只能用眼睛看着郅恽。郅恽说:“我知道你不是为将死而哀伤,而是为父仇未报而悲痛。你活着时,我担心你未报父仇而不敢亲手杀掉你的仇人;你若死,我将亲手杀掉你的仇人!”董子张听罢,感动得流下泪来。郅恽便立即起身,带领宾客找到了董子张的仇人,把他杀掉了,并把他的头割下来,带到董子张家给董子张看,董子张看完后,放心地咽了气。
  处理完董子张的后事后,郅恽跑到县衙投案自首,县令认识他,知道他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就不打算处罚他。郅恽着急了,说:“为朋友报仇,是我的私事。奉法不阿,是您为官之义。用亏君而换己生,这不是为臣之节。”郅恽说完,拔腿就向监狱跑去。县令见此情形,连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就追。但郅恽跑得很快,当县令追到监狱门口时,是已经自投罗网了。县令便亲自下到狱中,拔刀对郅恽说:“你如果不跟我出来,我就以死表明心迹!”说完就要挥刀自刎。郅恽万般无奈,这才跟随县令走出监狱。
  数年后,郅恽被举为孝廉,被任命为上东门侯。在这个职位上,他兢兢业业、做得十分认真。有一天,光武帝刘秀外出打猎,半夜才回来,想要从上东门进城,可是,负责把守上东城门的郅恽就是不给开门,说是法律有规定,夜间一律不准开门。跟随皇帝的人便说:“你知道是谁要进城吗?是我们的万岁爷啊!快把门打开吧!”但郅恽却说:“我看不清楚,哪里分辨得清是不是皇帝呢!”拒不开门。光武帝听郅恽如此说,便走到前面,让郅恽从门缝看看他。但郅恽说:“那我也不能开!”光武帝便下诏让他开门,结果郅恽却公然拒不受诏。
  万般无奈之下,光武帝一行只好去了东中门,很顺利地从东门进了城。郅恽头天晚上得罪了皇帝,这还不算,第二天,他又上书给光武帝说:“昔日文王不敢流连于游猎,只忧虑万人之事。而陛下远猎于山林,夜以继日,宗庙社稷怎么办呢?徒手打虎、趟水过河那样的冒险之事,我的确担忧其危险啊!”皇帝看完奏书后,不但没有处罚郅恽,还奖励了他一百匹布。
  在浩瀚的歷史长河中,郅恽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却在《后汉书》中留下了印迹,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范晔之所以把这样一个小人物写进了史书、为他做传,是因为他的身上汇集了诸多可敬的气质---讲义气、有担当;心为草民,却心怀天下,敢于冒死向皇帝进谏,而把生命置之度外!这样的气质,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酒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杜康造酒的神话,到酒池肉林的典故,从李太白饮酒写诗的潇洒,到辛稼轩酒酣剑舞的英姿……翻阅上下五千年,似乎总能闻见酒香。每每诵读典籍,总羡慕诗篇中酒气与墨香的杂陈,幻想醉在花下眠的惬意,而每逢凛冬,伴着窗外翻乱书篇的清风,又总是一边把玩着酒杯,一边透过字里行间,品饮这格外的香气。  初冬的酒气,是义气。古人善饮酒,且多饮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中国特有
期刊
一、冬日养膘,肉不可少  東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所以,每每到了冬天,如何避寒就是一个大家热议的话题。其实,避寒无外乎两种,一是物理暖身,二是以食进补。说到以食进补,越是往后面的时代,其相关的理论和食谱的种类花样越是繁多。  但追本溯源,先秦时期人们对冬天进补没有那么多的花样,尤其是普通的先秦百姓,对他们冬日进补最好方式是开荤,最好的食材就是“肉”。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实在
期刊
家里藏书两三千册,视同珍宝。曾经有人找我借书,好几次有借无还,有些是我非常珍爱的书,朝夕相处的宝书现在人书相隔,心里颇不是滋味。如果借家像我一样爱书还好,碰上个假充斯文的,那我的书不就明珠暗投了?有一次,在一个借者家里,我就看到我的一本书被撕得面目全非,心痛之余,我疑心他是不是真翻开过,难怪之前我找他讨要时,他尴尬的说:“实在不好意思,弄丢了。”看来借书者未必就是读书人,更未必是爱书人,也许这个借
期刊
漫长的寒冷的冬天里,人们要在室内进行有益于身心的娱乐、艺术性活动,以去除冬日单调、萧杀的景象,保持身心健康,迎接春天。而赏花就是其中富于诗意的一项。  要想赏花,首先得有花。而冬天,很多花卉树木都凋谢、叶落了。古人便精心选择了很多种冬天开花的花卉,比如蜡梅、山茶、水仙、瑞香、梅花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陆续被人们发现、栽种,育出很多良种,形、色、香皆美。使得冬日也有花可玩。也选取松、柏、竹子等常绿竹木
期刊
“寒夜读书忘却眠”,是袁枚《寒夜》里的诗句,寒冷的冬夜挑灯夜读,不知不觉已是三更,老婆心疼丈夫冻着了累着了,屏灯或夺灯,半是撒娇半无奈。“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古代读书人是幸福的,这首诗又让我想起见过的一幅清代《夜读》木雕,一小娘子坐在床沿,手撩帐幔,想来罗衾不耐五更寒,见丈夫还在读书,就嗔怒相责;面对妻子的责怪,丈夫半是尴尬半理屈,侧面避锋,画面
期刊
没有暖气、空调的古人,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呢?他们会踏雪寻梅、寒江垂钓、围炉饮酒……很是风雅呢!  何必见戴  魏晋名士王羲之有“书圣”之称,育七子一女在书法上均有所造诣且各有所长。后世人将他们的书法与其父王羲之比较,总结道: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如果说“得其源”的王献之在书法上最得羲之精髓,那么“得其势”的王徽之则是在风度上与羲之最为相近。  《晋书》本传谓王
期刊
冬天来了,也许你会抱着汤婆、烤着炭火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日,但也有人怀里抱上了猫,摸摸猫的肚子和小爪子,不经意之间幸福感油然而生。在河南汤阴县城东白营村便发现一块公元前2160年的猫骨,故有人推测,国人饲养家猫,最早可追溯至少四千年。  从猫科动物出现开始,就带上了“善捕鼠”“护粮有功”的光环,人对猫都是正向的态度,早已把猫当做了人类的“好友”。西汉《礼记·郊特牲》中写到:“古之君子,使之比报之,迎
期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也很重要。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最后才凋零。“后凋”,后于其他树而凋。其实松柏是长青的,但是你在春天、夏天感觉不出松柏的长青,因为这时其他的树也都是青的。只有到了冬天,其他树的叶都掉完了,你才发现只有松树和柏树是长青的。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这是文天祥《正气歌》里邊说的。只有在最危机的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期刊
冬季气温下降,对人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医里提出冬季养生,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促进身体健康,能够抗寒、预防疾病。对于珍惜自己的容貌的女子来说,在冬天要做好养生保养的工作。因为人的脸部、唇部、手部在严寒天时都有可能皲裂、变得粗糙,要让自己的美保持好,就要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古人有一些充满生活智慧的护肤小秘方。如北魏《齐民要术》记录皴面、皲手的药疗方子:“小儿患皴者,夜烧梨令熟,
期刊
贾岛是与孟郊齐名的“苦吟诗人”,苏东坡用“郊寒岛瘦”四个字概括了他们两个人的诗歌风格。  贾岛作诗,既重炼字,又追求清奇、冷峭的诗意。其诗精于雕琢,多有荒凉、枯寂之境,多有凄清、苦涩之味。正如他自己所言:“兩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以故,学人称贾岛为“诗奴”。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落拓为僧,居房山石峪口石村,禅房之外,练得一手好剑法。他后来写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