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策略”与“方法”,落实解决问题的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yygs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教版教材独有“解决问题的策略”版块,需要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能落实到“策略”。而当下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更多的是落实在“方法”,不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要深刻理解“策略”与“方法”,才能通过日常教学的渗透积淀,設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让解决问题充分落实到“策略”,发挥其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63-02
  何为策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策略有两层含义:(1)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2)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
  何为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策略”和“方法”经常相伴出现在解决问题中,那么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存在什么样的现象和问题呢?“策略”和“方法”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策略呢?
  一、问题与误区
  1.策略即方法
  学生几乎将策略等同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将策略演化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策略,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解释策略和方法的话,学生就会默认策略和方法几乎等同。
  2.学生的现状
  现状一,缺乏策略需求和态度,表现为“懒得用”。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认可策略的作用和价值,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引发他们运用策略的需求。
  现状二,缺乏策略选择意识。学生面对难题无从下手,这与缺乏选择策略的意识有关。感悟不够深刻、体验不够充分、内心不够认可,当问题的难度增加或灵活变化时,学生就很难想到需要选择策略去解决问题。
  现状三,缺乏策略选择和应用能力。策略之间是具有交叉性的,学生储备的策略越多,选择面越广,相反选择难度就越大。策略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方法,如不能间接渗透数学思想,学生就只能依靠“惯性”来解题。
  3.教师的现状
  现状一,教学落脚点有所偏差,多数偏向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现状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环节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去感悟,让他们感受策略与方法之间的区别,认知策略的实际价值。
  现状三,不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策略意识,没有大局观去疏通学生储备的策略。
  二、联系与区别
  1.宏观集合和微观具体
  策略是宏观的概念,相较于方法更是一个上位概念。
  以“转化”为例。
  学生A:转化到底是什么?感觉很多种情况都能叫作转化。
  学生B:转化就是将不规则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拼接……使之变得相对规则。
  学生C:那你翻翻例题2呢?
  学生B:……
  显然,学生B只预习了例题1,而且很快掌握了解题方法;学生C预习了整个单元,他知道例题2可以推翻学生B的结论。问题虽然是学生A提出来的,但是可以看出,学生A对于策略的感受和意识是有所积淀的,否则他不会产生“很多情况都能叫作转化”这个疑虑。
  通过进一步学习,学生发现过往许多问题都利用了转化的策略。在不同的情境中,转化的策略主要只是扮演不同微观具体方法的角色,化繁为简、化新为旧、化难为易。从这点上看,策略可以视为方法的集合。
  2.主观生成和客观学习
  “策略”是主观生成的,是通过深刻感悟、充分体验、足够认可后,由内部萌生,不能外部输入;“方法”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所改变,学生可以从各种途径和媒介学习。
  学习列表策略之后,在练习过程中,小部分持续利用列表策略的学生主动生成了自我的整理策略:圈关键词、连线关联条件、划去多余条件……而大部分凭借记忆力解题而忽略列表的学生则停留在读题阶段,审题不清、数量关系不明等问题频频出现。学生掌握了这些简单的客观方法,只是没有主动生成自我策略。从这点上看,方法就像是人们共享的资源,而策略却是个体独有的财富。
  3.灵活多变和独立稳定
  策略是宏观集合、主观生成的,造就了策略灵活多变的特性;方法是微观具体、客观学习而来的,它相对策略更加独立、稳定。
  以教学[12] [14] [18] [116] [132] [164]为例。
  第1小组:转化能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因为本题中分数的分母都是64的因数,所以应全部通分成分母为64的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之间的加法运算。
  学生A:如果把其中的[18]改成[17]呢?
  第1小组:先算分母是64因数的分数,最后再加上其他的分数。
  学生B:如果加到[14096]呢?加数无限多呢?
  (第1小组沉默)
  第2小组:将[14]改写成[12-14],将[18改成14]-[18][,以此类推],原题就变成了[12] [12] - [14] [14] - [18] [18] - [116] [116 ]- [132] [132] - [164],中间部分两两抵消后,只剩1-[164]。用这个方法,即使后面的加数再多,中间的数都能抵消。
  (这是裂项的方法,第2小组中肯定有学生在课外学习过,但只是单纯掌握了计算规则)
  第3小组:先将一个正方形(如图1)的[12]涂上颜色,然后从没涂色的[12]中,分出两块[14]的部分,以此分下去,总有一个部分是空白的,当这个空白部分是[164]时,用正方形减去这个空白部分,就得到所有涂色部分之和,也就是1-[164]。
  (显然,第3小组预习了教材)
  师:你们说说看,第3小组用了什么样的策略?
  学生C:畫图策略。
  学生D:也可以看作是转化策略。
  学生B:同时用了画图和转化两种策略,或者说用画图来寻找转化。
  同为转化策略,却因为每个学生的感悟、体验、认可度不同,生成的自我策略认知也不同,总的来说都能殊途同归,从这点上看,策略是具备多样性的。不同的策略之间会产生交叉关联,所以策略也是具有交叉性的。学生在寻找转化的过程中利用了不同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平时也可以单独使用,如上述的通分、裂项。通分和裂项的方法比较稳定,不为学生的意志而改变计算规则,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三、渗透与落实
  1.树立观念,激发需求
  培养策略观。教师在教学之前拥有一定的策略观,就能够深刻理解策略和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学生也要随着学习的深入,自我总结经验、形成感悟、大胆尝试,逐步养成策略观。
  对策略的需求也是树立策略观的必要条件。自我需求欲望越强的学生,策略观树立得越早。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巧妙合理的设计,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需求欲,打开树立策略观的突破口。
  2.充分感受,内化提炼
  感受是一个充分积累素材和经验的过程。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不断感受,去感知方法、感知好处、感知用途,及时地将点点滴滴的体会凝聚起来,为内化和提炼策略创造必要的条件。
  内化策略中最主要的就是策略建构和思想渗透。在建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化,不赶、不替,学生能有充足的空间思考策略本质,体会策略所带来的价值意义,进而能慢慢提炼出相应的数学思想。
  3.生成策略,持续应用
  从教师角度来说,策略生成是一个慢热的过程。在日常的每节课中,教师都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理解策略和方法的联系,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验策略和策略价值”有机统一起来。
  从学生角度来说,要在教师的引领和鼓励下,主动从每天的学习内容和作业入手,端正对策略的态度,加强自己的需求欲望,善于选择合适的策略尝试解决问题,不断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在复习过程中关联各类策略,增强自己的持续应用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友新.“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本质和教学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6(Z4).
  [2] 何久根.厘清教学目标 发展数学素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误区及建议[J].小学教学参考,2016(23).
  [3] 沈重予.浅谈“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材和教法[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06).
  (责编 李琪琦)
其他文献
宋玲,28岁,是一位妊娠30周的孕妇。自从步人准妈妈的行列之后,夫妻两人一直憧憬着未来美好的家庭生活,期盼着孩子能够聪明伶俐、健康成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发生在宋玲身上的腹部
独立学院大学生入校成绩偏低,专业基础薄弱,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思维活跃,热衷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毕业班辅导员,应该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从政策上把控
[摘 要]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言和意的结合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文本内容,又要关注其表达形式。教师引领学生透过“言”的理解与品味,在遣词造句、多样朗读、想象联想、亲历体验中感受文本的言语秘妙,使学生渐入文“意”之中, 能够实现阅读教学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言意兼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调整人力资源课堂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成为
密蒙花密蒙花为落叶灌木,生长于山坡、丘陵、河边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又名小锦花、黄饭花,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或花蕾;每年2~3月份开花,圆锥花序顶生,密被灰白色柔毛,花萼钟形,花
心理治疗是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心理治疗虽然是一种专业技术,但通过学习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对自身的心理保健乃至为自己或他人"排忧解难"也会大有裨益。心理治疗
阅读拓展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可以丰富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目标,明确教学理念,找准拓展的切入点,
血清CA125是糖类抗原12—5,CA代表它的性质是糖类抗原;12—5是个编号,是在研究过程中给每个研究对象的代号。肿瘤细胞在癌变后可以改变细胞上的糖链结构而形成肿瘤性的多种糖类
[摘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式教学活动,既要以教材为本,开放生长点;又要以生活为源,开放内容;还要以探索为轴,开放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增长知识,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关键词]开方式教学;创新意识;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87-02  “創新
数字阅读在高校已成为时尚、潮流,手机、i Pad等成为当今大学生阅读主要工具,用手机阅读、查询、下载信息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需求,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