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生活中的数学——由一道自编题谈数学应用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304465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能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也为一切重大技术发展提供基础,进而更好地应用自然现象改造社会,为人们服务.全日制义务教育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应用意识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其他文献
江泽民曾提出:“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才干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引导和训练的过程。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创新是适应形势发展,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推动国家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随着新课标要求在学校学科教学中的
长期以来,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中考”大棒的指挥下,一味追求“高分、高成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教学方式——注入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重要环节。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有时也能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学生没有有效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能力,形成了“重教轻学”的单一教学模式。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学习技能、学习习惯、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教学效果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学校是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对象,各种能力品质的养成和树立,不是在简短的时间内和短暂的过程中就能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知识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学法指导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之一,是教学
新课程自实施改革以来,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使课堂教学有效化,教师就必需弄清楚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花了很多精力,但不得法,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一些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生活情境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撷生活实例,感悟知识内涵;重组生活情景,培养应用意识;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生活情景再加工,进一步提炼,让它成为我们教学有用的材料。  生活情景的改编应当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应该适应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对
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技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导入环节,注重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  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要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感受,进而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这一要求说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说、问、解,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提倡数学教学要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
摘 要: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段,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觉加以研究,解决好小学数学教育和中学的衔接问题,这既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又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现中小学数学的平稳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教学 平稳衔接 教学实践    许多学生升入初中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