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lessc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本位意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着手,注重应用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此才能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转变观念 自主探究 评价机制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改下,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家哈尔斯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更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以突出主体,发展主体。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课堂学习和训练活动,上课尽量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各层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多练、多思、多讲,如概念让学生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问质疑。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另外,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掌握知识。为此我校实施了“四循环教学模式”,即自学质疑,合作释疑,展开评价,巩固深化。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小老师,使课堂实践不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落实在课堂上。语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心里鲜活起来,意向在学生那里丰富起来,感悟在学生那里深刻起来,情感体验在学生那里充盈起来,语文技能在学生那里发展起来了。
  二、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学习情境,能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讨论,教学中,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悬念、疑虑;恰当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合适的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反思,触发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要让学生多实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保证。在这一方面,开展专题性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机会。在专题性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把提出问题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互相探讨过程中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观察特征,具体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并发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以解决问题。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使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惯从课堂延伸到了专题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提供了时空。
  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四、改进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程是一个综合整体,评价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评价。就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与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也就是说,评价既要对产生这一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又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的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鼓励发展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兴趣。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逐渐转变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发挥,辅以教师的指导和鼓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各家银行都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但竞争层面仍限于发卡规模的争夺,产品同质化情况仍较严重,服务水平偏低,整个行业盈利状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要想培养出符合需求,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有利途径。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开展得顺利高效。  1.信息技术与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经过编委会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的优秀作品,聚集了古今中外名人作家共同的智慧精髓,本文旨在探究如何立足于小学语文文本,丰富阅读内容。实现有效拓展阅读教学。  一个文本就是一种视野,而仅靠一种视野往往会限制孩子们对文本做出多元的、独特的解读和体验。如果我们能够为这拓展一些新的课程资源,为这拓展一个新的思考视野,那么,对文本本身的解读,就会显得更加灵活、更加创新。阅读是孩
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新闻宣传要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建设事业,更恰当有效地宣传 In the new phase of the new century, m
小学数学作为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更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应怎样去做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思考与探索,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创新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正常情况下,如果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好,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
几乎所有的免疫组织和器官都表达CRH家族肽成员,它们可通过与其受体(CRHR1和CRHR2)结合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机体免疫细胞功能调节的过程.其中CRH与UCN是目前研究最多的
【摘 要】初中班级管理是初中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初中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作用。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尊重学生个体、建设班级文化、管理学生干部等方面,探讨了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初中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沟通的桥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水平,要抓根本,抓关键,抓基础。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正是当前农村建设的灵魂工程。必须按照中央四条指导思想和“五个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要教给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所谓“授人以渔”就是指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讲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的能力。例如,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