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出空间 收获生成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一次试卷讲评课中,笔者抓住机遇,留出空间,利用生成,促进学生对分类讨论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品质. 本文展示了这堂课的部分环节,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预设;生成;探究;分类讨论;主动学习;留出空间
  教学实例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代数式a2-2a 2的值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0 D. 不能确定
  大部分学生采用特值验证法得出了答案. 笔者指出,这种方法虽然能够选出正确答案,但是不够严谨,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课前,笔者预设学生能提出应用配方法来做,然而,学生并没有像笔者期待的那样. 没过多久,一位学生提出对a进行分类讨论,并向笔者展示了他的做法.
  (1)当a≤0时,a2-2a 2>0. (学生很聪明,先讨论容易的部分)
  (2)当a>2时,a2-2a 2>0,把a2-2a 2变形为a(a-2) 2就可以看出.
  (3)当00. (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说理不充分,还出现了错误)
  此时,笔者思索着,是否定他的方法,直接讲配方法,还是把他的思路展示出来,留给学生一起讨论.
  虽然这道题用分类讨论比较复杂,但直觉告诉笔者,这道题能很好地训练学生严谨的分类思想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于是笔者高度表扬了他肯动脑筋,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的解答.
  “这位同学的分类全面吗?”笔者小声地问学生. 很多学生马上就观察出少了a=2这种情况,且看出可以把a=2归类到第二种情况中去.
  突然有位学生提出当00理由不充分,这时学生对这位学生指出的问题热闹地讨论了起来.
  没过多久,一位学生在(2)的启发下得到:
  (3′)当00. (看来学生之间的思维可以相互影响和传递)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笔者于是提出那剩下的1  一位学生说难就难在对于1  好消息来了,一开始提出用分类讨论方法来做的那个学生非常高兴和自豪地把他的解答展示给笔者看:
  (4′)当10,即a2-2a 2>0.
  “非常漂亮!”笔者再一次表扬了他. 最后,笔者让学生总结这次讨论中所得到的收获. 随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对“2”进行拆分,运用配方法来做.
  教学后的反思
  七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完全平方公式,分类讨论也有一定的基础,配方法要到八年级才正式学习. 虽然笔者考前给学生讲过一次这类题目还可以用配方法求解,但学生已经习惯用特值验证法来做,而不会选择他们还不熟悉的配方法. 笔者在讲评这道题时,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所以才出现了预设与实际情况有偏差的情况.
  当然,课堂中总会有各种意外生成发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给自己一点勇气,敢于利用合理的生成,让课堂更具活力. 当学生提出用分类讨论法时,笔者预感可能比较复杂,会耽误较多的时间,但直觉告诉笔者,这道题对训练学生的分类讨论方法有益,于是果断调整教学内容,顺势而为,引导学生探究. 课后进行反思,也有了一些体会.
  1. 探究的真实性
  平常的探究课,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按照写好的“剧本”发展下去,探究活动是教师精心设计好的,教师胜券在握,学生也成功有望,探究活动中的波涛汹涌、曲折艰难、柳暗花明,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而本次探究,学生提出了不在教师预设下的解题方法,这种课堂“偶发”的情形,让探究的过程没有“剧本”遵循,结局如何,无从得知,这更符合真实的科学探究实际.
  2. 体验的丰富性
  由于上述探究具有真实性,因此给学生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是直接的,没有任何中介. 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知识的真谛. 本例中,学生在探讨中体验到了不怕困难、永不放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特别是当笔者也不知道答案,与他们共同探索时,学生的这种体验更强了.
  例如,第一位学生提出分类讨论的思路时,非常自豪地把其解法呈现给笔者,而当其他学生指出分类不完备时,他感到懊恼. 当另一位学生指出当 00理由不充分时,他感到自己考虑得不成熟,同时也更强烈地激发了要解决这一难点的斗志,最后,他果然完美地解决了此题. 另外,当讨论到1  3. 参与的积极性
  如果是教师的解答,学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敢指出教师解题中存在的疏漏或错误. 也有可能学生已经形成学习惰性,不愿意思考,坐等教师讲解. 本次讨论源于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对于同伴解题出现的问题,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和过多的思想负担,于是更能放开讨论与探究,争相提出自己的方法并指出问题. 这便打开了师生间对话、学生间讨论的大门,交流异常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4. 分类思想的渗透性
  分类讨论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數学素养之一,也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本题暴露了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经常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例如,遗漏了对a=2的讨论,出现了0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从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隐性分层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收获.  [关键词] 隐性分层;转化;数学思想  班内隐性分层的概念  班内隐性分层就是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不外显地将班内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再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将不同学习层的学生按一定的比
[摘 要] 初中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包括多个方面,其中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的一项,这项能力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重点逐渐提升,文章结合常态的教学,总结出三种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在计算能力提升上的循序渐进.  [关键词] 计算能力;初中数学;循序渐进;策略  在平时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很多老师都不是非常重视数学计算能力,因为它在整个初
[摘 要] 以二次函数复习教学为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设计教学内容,有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预期,有效实现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 二次函数;复习课;核心素养  九年级的数学复习课,不能就是讲几道典型例题了事,而应厘清数学对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勾起学生回忆,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通过一系列有序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通过典型例题的解读提高学生分
[摘 要] 中考题型的变革趋向于层次递进性,立足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深层思维结构,培养递进推理能力,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现以辽宁一道中考题为例,先进行思路突破,再开展教学思考及相关讨论,以供研讨.  [关键词] 突破思维;数形结合;分层递进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题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层次性,题目设问也趋向于递进式,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层次性地思考
[摘 要] 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更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提高的平台. 课堂中,将所学知识问题化,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度和对问题的深层思考,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关键词] 问题伴学;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背景分析  随着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问题伴学”已成为课堂上教师们尝试和运用的热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把要学习的
[摘 要] 只有丰富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更有效地加工相关的学习素材,进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与此同时应当注意到的是,追求知识的丰富过程,并不意味着要无限地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复杂化,因为过于复杂的学习过程,非但会加深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本质产生错误认识. 从有利于数学教育教学长远发展的角度,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应当呼唤数学课堂回归简约自
前不久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报道《管教“问题少年”的魔鬼训练营》,很震撼,也颇受启发。外界之称为“魔鬼训练营”的学校正名叫“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这里没有常规意义上的“老师”,只有跟学生同吃同住的“管带”;这里没有普通学校的文化课,取而代之的是特定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学生每人至少要参与一千公里的长途行军。学员也不是普通的学生,都是些性格叛逆、荒废学业或离家出走、沉迷网吧或在家跟父母顶嘴、在
[摘 要]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个人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研究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核心素养与学科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催化;课堂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笔者时常思考:如何能将发展学生的专业素养落至实处?经
[摘 要] 变式训练可以达到巩固变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巧妙提升等效果. 科学合理的变式可以将数学活动巧妙地融入变与不变之中,将学生的思维融入智趣祥和的生长之中,真正启发学生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助生长.  [关键词] 变式;初中数学;思维;生长  变式训练是数学习题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变式训练,一方面,可以扩大题目本身的容量,有效地将前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
[摘 要] 文章对八年级上学期如何提升等腰三角形的深度学习提出见解,把折叠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贯穿等腰三角形教学始终,通过改变图形使分类讨论水到渠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点对点辅导,使学生享受成功体验,利用思维导图巩固基础知识,梳理思想方法,达到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深度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折叠;分类讨论;深度学习   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概述  1. 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