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境,尊重情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wenv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数学课堂普遍都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必须讲究实效,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等都会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为营造表面的情境而“作秀”。但能够真正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课堂并不多见。很多教师至今仍然不明白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误认为是一种时髦的装饰,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常常是问题与情境两部分的机械拼凑,或者仅仅是“利用”情境得出需要的知识。而没有尊重情境本身的价值。下面就一节市公开课《3.1圆》中的几个片段,谈谈数学课中问题情境设置的几点不足。
  
  二、案例描述
  
  片段1 教师得出圆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P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端点尸所经过的封闭曲线叫做圆。之后教师意欲引导学生得出对圆的另一种理解,她设置了下面的资料情境:
  战国时期的《墨经》一书中记载:“圜,一中同长也。”古代的圜(huhn)即圆,这句话是圆的定义,它的意思是:圆是从中心到周界各点有相同长度的图形。
  师:谁能谈谈对下划线句子的理解?
  生:圆上的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学生的回答无懈可击,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归纳总结: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进而进行圆中其他概念的教学。
  反思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数学教学应以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从战国时期人们对圆的理解中获得圆的另一种意义和性质,这不正说明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吗?这不正说明我国对数学的研究的深远吗?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教育的良好契机吗?我们要把问题情境的功能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充分展现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片段2这节课是概念教学课,繁杂的概念,琐碎而零落,有些累人,在圆、弦、弧等概念提出后,教师将话锋一转。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休息一下。玩一个游戏。
  屏幕上出现几个字:举例大比拼。
  师:请你举举生活中圆的例子。
  生1:硬币;生2:光碟;生3:轮子。
  教师趁机提出: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不是圆形行吗?
  没等学生回答,教师就出示幻灯片: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的车子在屏幕上轧哒轧哒地跳。
  师:不行。然后打住,进入下面部分的教学。
  反思游戏在哪?这样的开场白很是先声夺人。确实能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可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样的桥段用个一两次还可以,用多了可能就会有“狼来了”的效果。教师既然引导学生自然、合理地提出数学问题,那就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一下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圆的概念。突出数学教学的问题性、自主性和探究性。这样。问题情境才有价值。
  片段3 教师在进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时,借助于台风莫拉克在移动的路径中对周边城市的影响,非常的直观生动。同时为疲乏的课堂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机
  师:这是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移动的路径,请观察在这次台风中,温州有无受影响?為什么?(图略)
  生:有影响。因为它在圆内。
  师:那上海呢?
  生:没有,它在圆外。
  师:那它们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有什么关系?
  经过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一般地,如果尸是圆所在平面内的一点,d表示P到圆心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就有:dr→P在圆外。
  师:若一城市到台风中心的距离为400千米,那它会不会受影响?
  生:不会。因为d>r→P在圆外。
  反思从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通过观察、归纳、比较,得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谓一气呵成,充分体现数学思维的合理性、自然性。可是我想莫拉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学生可能也听说过,可是他们未必了解莫拉克带来的灾害,教师应该适当地介绍一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了情感,效果会很不一般。同时告诉学生,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后,我们可以很轻松的通过气象图观察出台风的动向,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
  
  三、案例反思
  
  1、情境设计要考虑有效。片段2的设计。对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轮子是不能做成其他的形状的。这不明摆着的吗?可是科学最怕的就是这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什么都是明摆着的,什么都是想当然的,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就没有了思考的习惯和探索的欲望。教师应当带着学生寻根刨底。有的时候只需要多加一句话“为什么呢?”就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思维的大门。片段2学生体验到了什么?学生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强化体验,从而解决“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形状都设计成圆形的?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问题。这其实是本节课的数学本质。
  2、情境设计可在不同环节。根据不同的课例的需要。互相渗透,用一个情境串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教学过程更加的流畅。在片段3中就可以借助于台风这一情境串成情境链,让环环相扣的“情境链”和层层递进的“问题串”相互交织,有效化解数学知识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所引起的矛盾。变数学学习过程为学生的亲身经历,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再创造”的过程。在体验数学的有趣、有用中,乐学数学,会学数学,在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中。启迪智慧,开发潜能。
  
  【参考文献】
  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学生对待作业方式、方法的行为规范. 它是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的具体表现形式. 良好的作业习惯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数学作业;良好习惯;培养途径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它是后天获得的. 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生个
【摘要】在对正切函数y=tanx的周期性考察中得知它的一个周期为π,把周期π与正切函数所满足的关系式tanx π4=1 tanx1-tanx中的常数π4进行比较,发现了与之关系式结构相似条件f(x A)=1 f(x)1-f(x)或f(x A)=1-f(x)1 f(x)下的函数y=f(x)周期性的判定方法。  【关键词】探究;条件函数;周期;判定;方法    1。引 言  设函数y=f(x)定义域为
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效能提升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广泛。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也在课堂教学效能的研究之列。高中数学的授课对象和高中数学知识难度提升的特性,影响着一般有效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的适用性。另外,许多关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尚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虽然思辨逻辑性很强,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和具体实践应用的指导,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且限制了教师作为教学
随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实施,以及新的高中教材在全国的逐步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正成为高中教学研究的热点。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它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下面我们就高中数学研
摘要:实施新课改,要求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我们不妨从作业设计上入手,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褊狭、“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久而久之,作业也成了学生的包袱,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活动,大大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和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发展情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上面思想进行
在我县举行的高中课堂教学大比武中,作为评委之一,听了几位参评老师上的同一节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第一课时,感受颇深.其中有两位老师的课,因其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不一的课堂互动方式等,引起了下面听课评委褒贬不同的评价.下面,我就这两位教师上课的过程大致作一概述,并就个人听两位教师的课后反思整理于此,希望与广大同行商榷.  陈老师,男,有18年教龄(从初中调入高中,高中教龄6年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既然是一种活动,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情境. 因此,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文从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创设故事问题情境、创设主动的问题情境、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和创设动手的
随着数学应用的日益广泛及计算机的发展普及,数学已经成为工业竞争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高新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为了培养高数学素质的人才,新形势下我们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和提高哪些素质呢?  一、情感素质:热情,开朗,具有一颗阳光的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人在情绪饱满的时候、在动情的时候,能主动地把听到的、看到的人、事
【摘要】“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乌申斯基的这句话道破了教育的真谛。那么当下职中的数学课堂如何走向幸福呢?笔者就这个话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幸福课堂;学生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同时从数学知识和概念的获得过程来看必须要经历一个从未知此岸到达已知彼岸的成功过程,这一过程中不一定总是成功的,但是经历了最后获得了充满了幸福的体验。审视传统的数学课堂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高中教材中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由于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相近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理解教材中类似的各知识点,能够将知识更好地串联起来,便于学生的掌握,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良好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思维适当地引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的类似性,并运用这种思想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类比思想    作为一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