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几许?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的校园多了几分伤感的情绪,
  离别的时刻对于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显得很沉重。
  阔阔每次来上播音课都会跟我讲述班里的离愁别绪。她说,那天下午,她跟闺蜜刚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哭声。被伤感的情绪感染,她俩也抱头痛哭起来。这时,教务处长推门进来,一脸严肃地说:“嚎什么?不知道学校领导都在隔壁办公室开会吗?”然后,他突然看到同学们脸上挂着的泪珠,话锋一转:“知道同学们要毕业了,想再见就回学校来嘛!”没想到,这么一说,大家哭得更猛烈了。场面几乎要失控时,校长推门进来,心疼地说:“好了好了,同学们,你们心里难过我们知道,要不,你们再哭会儿,我们这会就先不开了。”
  阔阔回忆那场面时声情并茂,小眉毛时而抬起时而落下,听得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跟阔阔分手后,我有些感慨,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个岔路口,需要我们做出选择。阔阔现在还不会意识到,未来她和同学看似不同的人生,是在类似毕业季这样的节点里,他们做出的一个个决定。随着时间的累积,他们的生命半径画出了不同的圈。
  不由得想起《出路》这部纪录片,里面有一个跟阔阔差不多大的小姑娘,生活在甘肃的偏远山沟里,家里兄弟姐妹多,一家五口每年的开销不到50块钱,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把视频往回倒了倒,确认没听错。姑娘很勤快,小小年纪就喂猪、做饭、干农活……每到收获的季节,她要给全家人做一日三餐,家人们则要穿过一条几乎垂直的陡坡才能到达他们开垦的农田,一上一下就是一天。她最开心的是干完活后可以到学校念书,尽管学校里只有两个老师和五个学生。
  导演郑琼用了六年的时间拍摄这部纪录片。片中有一个长镜头,正对着女孩父母上工的那个陡坡,山那么大,路那么弯,人那么小……
  六年后,当郑琼导演再次去拍摄时,小女孩已经嫁给了表哥,她把嫁人当成了出路。她爸爸对着镜头说:“女孩子嘛,上再多的学也是要嫁人的,认识几个字就行了。”
  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看世界的權利最值得珍惜,却被很多人轻而易举地抛开了。《牡丹亭》里有一句经典的唱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几许?”无论别人口中转述的风景有多么醉人,都不及自己眼见为实的十分之一。
  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书,是阿富汗著名的女议长法齐娅·库菲写给女儿的十七封告别信,名字叫做《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在阿富汗,女人想要出门得有同族的男性陪伴,更不要说像男人一样拥有选举权和当上女议长。尽管属于名门望族,但法齐娅曾经和母亲一起睡在厨房的地板上,只因为她是个女孩。那些日子里,她以为厨房的窗口所及之处已经是整个世界。后来,法齐娅破除重重枷锁,冒着生命危险,成为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女议长。为了能够见到窗外那别样的风光,她奋斗了半生。然而如果当初她不越界,就无法到达窗口之外的那些天地,就永远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绮丽。
  生命如此短暂,短到用力握住自己的梦想都还不够。这个世界就是愿意看到你一脸倔强,满身伤痕却依旧可以昂着头爬起来的样子。
  从芒种到夏至,从慢慢适应无聊的蝉鸣蛙叫,到不时遭遇劈头盖脸的狂风骤雨,燥热、压抑、倾泻、别离、期待、憧憬……太多的情绪载满了七月的云朵,每一次夕阳的离去仿佛都在天空中画满了眷恋,七月的空气里注定有不寻常的味道。
其他文献
用氧量增10倍,开车40多小时达  新冠病毒侵蚀患者的肺部,使患者的呼吸系统遭到破坏,严重时会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必须通过高流量吸氧来维持生命体征。  传统的供氧方式是医用氧供应商把工厂生产的氧气储存在钢瓶中,运到医院的氧气库后供患者使用。疫情期间,湖北各医院的用氧量达到了日常用量峰值的10倍以上。在疫情最紧张的2月份,湖北地区的氧气供应商加班加点,生产量达到平常的4到5倍,却还是不够用。氧气钢
“不行,大过年的,别人都不去就你去,你敢去试试看!”  家里新买的陶瓷杯被茵茵的父亲摔成了稀巴烂,那是茵茵买来给家里过年的新茶具。  母亲在厨房不紧不慢地准备着晚上的饭菜,一声不吭;茵茵刚上幼儿园中班的女儿则在房间里悄悄听着外面发生的一切,她并不知道外公为什么要摔杯子,妈妈究竟做了什么。  “爸,这不是别人去不去的问题,现在武汉那边很紧急,最缺护士医生,我们是干这一行的,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怎么能不
星星在遥远的天边各自闪耀着光芒,可以看见,却无法触摸。而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一个群体,她们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可以看见,却很难走进他们的世界。  在大二的选修课中,我选了一门《微电影与广告赏析》的课。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泰国711便利店的广告《听从我心》。让我更加清楚了解到了这一特殊群体自闭症患者。  影片讲述了在老师尽心尽力帮助下,自闭症的学生打开心门,渐渐地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新时代新气象,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新的一年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充分响应新时代的号召。  1月中旬,學院发布了以“调研中国”为主题的调研任务,让我们围绕家乡的变化、文物古迹、特色民俗等展开调研。我们迅速成组,在家乡德州展开了两周的调研,希望通过调研了解新时期德州扒鸡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访谈问卷,并随机进行了采访。
第一类 常见借代词语  借代,顾名思义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一般情况下,多数借代词为名词,考试中会涉及的一般是古今通用的常用借代词。常见借代词如桑麻(农事)、华盖(运气)、南冠(囚犯)、桑梓(家乡)、 三尺(法律),等等。  1.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洁的象征。下面选项中涉及荷花的有:  A.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
2020年寒假之时,我是河北衡水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那是我参加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假期,冲刺高考,成败在此一举。然而,由于汹涌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原本只有10天的短暂假期被无限延长。不过,假期的延长并不代表学习的停滞,而是开辟了另一个全新的战场——线上教学。  最初,衡中采用观看录课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即老师们提前将课程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网课平台,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观看教学视频。这样操作较为简单,而且
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位大叔是否真的遵守了自己当年说过的话,也许他早已买了私家车,再也不用坐公交车了。否则他看到现在满大街跑的公交车全是无人售票车,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不要说无人售票车了,现在连无人驾驶汽车都已经出现了(我虽然没有坐过,但我坐过无人驾驶的地铁)。所以再来看二十年前那位大叔的这句气话,感觉就像是段子一样。  其实,我并没有资格嘲笑那位大叔。很多时候,我也不是一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
我爸是个孤独又沉默的人,他总是一个人做着特立独行的事情。听我妈说,他二十几岁拿了大专文凭(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很优秀了),工作也很有前途。可是没工作几年,他却突然申请去了基层,在离家很近的一个单位当了个值班员。除了上班,他还尝试各种事情,换煤气、送报纸、做小买卖、设计专利。  小时候,我家环境不太好,小而昏暗的客厅里杂乱放着爸爸的图纸、尺子、铅笔等各种工具。他还总是骑着吱呀吱呀的自行车到处转,和各
你也许不知道,“半导体”“电视机”“导弹”“超声波”“航天”“火箭推进机”“人造地球卫星”“原子反应堆”……这些词都来自俄语。  大一刚入校,王同学就被要求下载一款App,学校表示和毕业证书挂钩,四年必须在这个软件上修满120个学分。  我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档案和文献资料的梳理,整理出各个时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汉语的俄源外来词,并建立了俄源外来词语料库,希望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社会变迁对语言发展变化的
植物改变命运——鹅绒藤的故事  1993年2月底刚开学不久,药93届毕业生进教学点做毕业论文,给我分来了一个小伙子,名叫苟占平。他很精神,也很坦率,他说喜欢化学,但对中药什么都不懂,不知能不能做好(药学的学生一般都喜欢搞西药,对中药不太感兴趣,我自己开始也是这样)。我说没关系,只要肯学就行。  我给他安排了药圃植物资源的课题。他不仅将药圃的中药认了个遍,还把校园里的植物采来辨认,甚至到兰州周围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