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目标”引领下的体育大课间自主活动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baishi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参加的体育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主动练习,让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玩”得起劲、“玩”出名堂、“玩”得持久,充分体现目标引领在体育大课间中的独特作用,是合肥经开区学校近年来努力探讨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以来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间操相比,不仅在时间上增加到25~30min,而且在名称、内容、形式上都有根本性的变化,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
  1.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中小学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者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间操的区别概念模糊,认为两者之间只是时间上的不同,没有根本性区别,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也就是做操,一套操时间不够,就再加一套操,或加上一段跑操,对其内涵所发生的变化明显认识不足。
  2.自主活动的效果不明显
  大课间体育活动最难实施的部分就是自主活动,一个学校少则数百多则数千学生,让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开展自主活动确实不易。不少学校在大课间中安排了球类、跳绳、传统体育和游戏等,虽然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每天如此,兴趣也就随之降下来了,还有不少学生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也就选择了在旁边观看。
  3.自主活动的项目内容难以持久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项目往往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失去了开始的兴趣,活动的质量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二、“目标”引领下实施体育大课间自主活动的有效策略
  解决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自主活动部分的问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与建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享受活动过程,获得成功的快乐。
  1.分角色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
  学校的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与方法。为了让校长上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公开课”,班主任需要承担起带领学生创建自主活动的责任,也需要体育教师协助校长“备课”和上好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当好“公开课”的学生。
  2.分项目培育喜爱的活动项目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把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视作一顿喜爱的运动大餐,就要在学生喜好和特长的基础上,综合学校、班级、团队的实际情况,选择既能满足个性需求,又有团队特色的一些容易组织开展的运动项目。
  3.分阶段确立特色项目的目标
  体育大课间自主活动中很多内容有趣好玩,也很受学生的喜爱,但是任何活动,如果缺少持续的动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确定特色项目的分层目标是推动学生持续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围绕本校或本班的特色项目,既要确定每天的目标,也要确定每周的目标,更要有项目的长远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的达成来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学生持续锻炼的自信心与能力。
  三、“目标”引领下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构建策略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推进,需要目标来引领,任务来驱动,构建任务驱动下的自主活动项目,需要科学的设计与精心的谋划。
  1.内容目标的阶段分配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每个活动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不同的层次,要让预期项目的目标有效地实施,必须进行科学的设置与分解,让学生每月有自己的收获,每周有一定变化,每天都有事可做,每个学期能实现一个小目标。
  以踢毽子为例,以学期为单位,预期“目标”是学生学会盘踢连续30个;将盘踢动作再分解到每个月,同时细化到每周,再细化到每一天,这样每天都有具体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每次,都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设置了“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与“挑战目标”三级目标。“基础目标”是每位学生在本学期都应该达成标准;“提高目标”则是有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该能达成的标准;而“挑战目标”则相对于此类项目基础好、运动能力强的少部分学生经过努力锻炼后可能实现的标准。我们通过三级目标的设置,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自主锻炼的需求。例如:盘踢毽子自主活动的预期目标(表1~3)。
  2.“目标”的团队实施
  团队合作是有效推进体育大课间自主活动“目标”达成的重要措施。因此自主活动的“目标”不但要对个人确立标准与组织测试,还要对小组和班级确立“目标”,并对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让班级关注每一个小组的目标实现,让小组成员关注每一位同伴的进步与目标达成。有效利用小组目标达成的不均衡性,促进组间竞争。同时学校通过同年级所在班级的目标达成情况与差异性,促进班主任及所有学生都关注本班“目标”达成度与在年级中的“位置”,增强班级的荣誉感、责任感,提高自主锻炼的意识,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3.“目标”的等级设置
  大课间体育活动自主项目的另一个激励手段就是等级制考核。任何一个包含技能因素的活动项目都可以按照难易程度设置等级,学校每学期对大课间的一些自主体育活動项目开展1~2次的等级测试,并颁发等级证书,让学生为了实现预期的“等级”而努力,促使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有效锻炼。同样,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等级评价可以按班级、按小组进行评价,看每个班和小组获得多少个什么级别的证书,并以此评价班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以踢毽子为例,尝试制订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踢毽的三段九级考核标准,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表4)。
  四、提升体育大课间自主活动实效性的进一步思考
  实践证明,经开区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以“目标”引领所产生持续的练习动力,让学生从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将学生的练习活动变成了主动而积极的自主行为方面取得了成效,不仅多次获得省级奖项(图5),且近几年来第三方检测学生体质健康的数据表明,优秀率、良好率持续提升,2018年优秀率为11.09%,优良率为50.96%,2019年优秀率已达到11.4%,优良率52.2%,已经提前四年实现健康中国学生体质监测优良率50%以上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步伐与音乐不合拍、部分学校的班主任在做操时还不能做“镜面示范”、学生自主活动项目还不够丰富、个别学校对学生自主活动项目的等级测评过于宽松等问题。
  为此,我们明显地意识到在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有顶层的精心设计与组织,更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策略,帮助班主任、体育教师将各类“目标”落到实处,进行有效实施,督促与引导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围绕“目标”的达成,进行实实在在的自主活动锻炼,使其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在活动中体验乐趣,在快乐中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全体师生健康服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祖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做出我们体育人应有的努力!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016年开始,广西全区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不分学科),主要内容为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两个赛项[1],为适应自治区教学技能比赛改革要求,桂林市2017年开始体育教学技能大赛也参照该样式,具体内容由参赛教师现场抽签确定。三年来,初、高中教师参赛人数共107人,其中初中46人(两年),高中(三年)61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笔者有幸校对了《面对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科学处置是关键——谈谈对〈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一文的不同观点》(以下简称《不同观点》)一文,笔者还认真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0期的《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以下简称《伤害事故》)这篇文章。当时“一线话题”栏目组在《伤害事故》文章后面,专门邀请南京六和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刘弘老师撰写了此案例的评析。可见杂志社和栏目组对“校园体育安全事故”这一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系列-初中组  著名结构教学理论家杰罗姆·布鲁姆提倡:“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否则没有结构的知识也多半会被遗忘。”用结构化的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教学方法即“结构化教学”[1],它是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学科素养”为目标的教学[2]。  结构化教学具有三大特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课标》中,跑、跳、投是必学项目,在各类教材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投掷类教材因技术复杂、学习枯燥,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过多的讲解技术要求而忽视学生的学习,造成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对执教教师《原地背向双手后抛实心球——最后用力技术》一课教学设计的学习,笔者认为是对投掷类教材教学的一种新的突破,在教学中运用体悟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不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投掷技术,而且手段丰富,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出台的最高规格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全文6000余字,分六个部分共26条。其中第二部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第5条“强化体育锻炼”,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工作提出了十点具体要求,再次将学校体育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
当前,崇明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瓶颈,农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优质师资和学生不断流失、校本研修的效能不高、部分学校的师资严重超编且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困扰着、阻碍着崇明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如何找准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这是崇明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用心备课是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1.以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有序开学复课,“不安排近距离、有肢体接触、对抗类的运动项目”等指导意见的提出,让体育课堂变得既熟悉又陌生。面对课堂教学中组织形式的改变、共用体育器材的限用、教学内容的限学,挖掘和开发个体体育器材,物尽其用是体育教师急需探索的课题。笔者根据《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的指导意见,利用纸球这一自制器材,安全、有序、有趣、有效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程程标准》(2017年版))把健康教育纳入必修必学内容。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重
就体育教学而言,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开展知识与技能、交流与对话、情感与意识的互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黏合剂。教师在教学中对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语言艺术体验,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上,由于有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积累不足,在教学中说话不得要领,把握不住语言脉络,缺乏条理,词不达意,专业术语应用不规范,缺乏应变能力,情境中缺少幽默语言的调节,所以有必要多途径锤炼涵养
2016年2月發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京政发〔2016〕12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将“冰雪运动人口规模显著扩大,本市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达到800万,冬奥会、观赛礼仪和冰雪运动知识进校园覆盖率达到100%”作为发展目标之一。青少年是冰雪运动人口的主力军,冬季运动在中小学的普及既是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措施。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