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不做事后“诸葛亮”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yiz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有幸校对了《面对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科学处置是关键——谈谈对〈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一文的不同观点》(以下简称《不同观点》)一文,笔者还认真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0期的《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以下简称《伤害事故》)这篇文章。当时“一线话题”栏目组在《伤害事故》文章后面,专门邀请南京六和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刘弘老师撰写了此案例的评析。可见杂志社和栏目组对“校园体育安全事故”这一话题的高度重视,也让我们看到一线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对校园体育安全的高度关注,这是出于职业的责任和使命感,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笔者在认真研读学习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校园体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防不胜防?为什么校园安全问题让学校和体育教师如履薄冰,束缚了体育教师大胆施教的手脚?只有找到校园体育安全事故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
  笔者通过研读《伤害事故》一文发现,发生学生从双杠掉下这一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学生缺乏了解和掌握体育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才酿成严重后果的。学生缺乏体育安全教育,无知者无畏,是导致多数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不同观点》一文指出的是在《伤害事故》案例中,当事故发生后师生慌乱之中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和做法存在诸多不当之处,甚至有给伤者造成二次伤害的危险,《不同观点》文中将急救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正确施救以及妥善处理伤害事故做法详细做了说明,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仔细研读并思考这两篇文章,我们便可清晰地追踪到案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和处理不当的根源:一是学生不懂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和不会运动保护技能;二是师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这恰恰反映出面对校园体育安全问题,教师往往只是被动的“防”和“禁”。“防”的是场地器材安全,“禁”的是有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各项运动。殊不知,越是这样,学生的安全意识就会越差,发生突发情况时的安全防护能力就越低。笔者认为做好校园体育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重在主动出击,重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安全教育学习和培训,可大大降低校园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重视体育场地、器材和运动装备使用的安全教育
  正确安全使用体育场地、器材和运动装备可有效预防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如利用单、双杠进行教学和锻炼前,师生先要查看器械是否牢固,地面要铺上海绵垫等防护措施;在田径教学和练习时,师生先要查看跑道或沙池有无石块或其他杂物及破损之处;教育学生在打篮球、踢足球前先检查设备有无松动,场地是否平整、有无异物;运动装备要适合所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打篮球不宜穿着跑步鞋,因打篮球经常急停和横向移动,穿鞋帮短小的跑步鞋很容易崴脚;运动锻炼前检查衣物中是否有异物;等等。
  二、强化体育运动项目的安全教育
  体育运动项目不同,安全教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针对各体育项目的安全教育可以贯穿在体育课的学练过程中,如双杠教学时,先要学习保护与帮助方法、杠上动作的身体控制和防脱手方法、落地缓冲和出现意外的防护方法等;跨栏课上,先要指导学生正確安全摆放跨栏架,重点强调反跨栏架的危害;短跑教学中,重视终点冲刺怎样做好缓冲防止摔倒的训练;等等。
  三、普及体育卫生常识和开展意外伤害急救处理教育
  利用健康教育课和风雨体育课,结合体育运动特点和人体生理解剖特点进行如何预防常见运动损伤的体育卫生教育,专门开展意外伤害急救方法的学习和演练,如让学生了解常见运动项目的易伤部位及预防,学习和演练闭合性运动损伤、开放性运动损伤、休克、骨折等紧急情况的急救处置措施,等等。
  除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积极预防工作外,还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有特殊疾病的学生要加以重点防护;体育课上对伤、病、体弱学生以及生理期的女生要区别对待;遵守体育教学规范,充分做好准备运动和重视放松活动,遵守规则,正确运用运动技术;建立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预防体系,健全和落实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等。总之,要将校园体育安全预防工作落实在细微之处。
  试想,假如在《伤害事故》案例中,师生做好以上校园体育安全的积极预防工作,也就不会出现案例中惊心的一幕。但是事故一旦发生,就没有假如。只有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运动技能参与体育锻炼,懂得科学安全体育锻炼常识,熟知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掌握常见运动项目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在发生伤害事故时能熟练运用正确的急救方法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和施救,才能将校园体育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校园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他文献
一、发挥“以优带差”作用,准确把握帮带时机  1.明确帮带的作用。体育教学中,通过“优生”帮带“后进生”,可以让“优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技能,在教会同伴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后进生”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得到更多的技术指导和精神激励,进而朝着目标努力。  如山东杜永刚提出,学习体操《肩肘倒立》,教师可以让会做的学生充当保护帮助的角色,“优生”帮助“后进生”,协助教师做好必要的帮助,充当
体能是运动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的提升练习十分重要,但传统的体能练习方法单一、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练兴趣。笔者以传统游戏“抬轿子”为基础进行改编,将趣味性融入枯燥的体能练习中,对器材、人数、队形等方面进行变化,形成新游戏“人力轿子”,让学生在玩中练,在练中玩,切实提升体能课堂学练的有效性,增强学生体质。  一、游戏目的  游戏“人力轿子”主要发展学生的上肢、下肢、背部和腹部等肌肉
经典的体育游戏代代相传,经久不息,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校园记忆。说到经典就不得不提“黄河、长江”这一游戏,响亮的名字、易懂的规则、紧张刺激的过程,使笔者学生时代的体育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种传承,也欣喜于学生们能钟爱笔者以“黄河、长江”原版游戏(以下简称:原版)为基础创新的多种玩法。  一、规定时间与区域  变化目的:以时间为限定条件代替原版中以距离为限定条件,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
日臻成熟的教研体系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研员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故有“教育大计,质量为重;质量大计,教研为先”之说。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次对中小学教研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不仅标志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意味着改革重心进一步下移,也
一、案例背景  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第1课时)教学时,笔者经过认真思考,设计了一堂课,基本操作流程如下:1.情景导入(提问,激发兴趣);2.学生(校篮球队队员)示范;3.教师示范;4.走三步练习,第三步双脚腾空后同时落地;5.在第一步落点旁边摆放一张小垫子,加大第一步的练习;6.拿固定球练习,小组长拿球站在一边,学生跨出第一步的同时拿球;7.助跑一步拿固定球练习;8.运一次球模仿上篮练习;9.运
每每看到这样的教学案例,都让人十分揪心。李厚余老师撰写的《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案例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  李老师紧紧抓住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具有问题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了描述、分析和反思。该案例选取了体育课中由于教师疏于管理,学生从双杠坠落的片段。从事故的突然发生,到及时的救助,再到学生苏醒、伤口缝合、恢复健康,整个过程故事性强、主题鲜明、文字流畅、步步深入,让人读来产生一种迫切
日期:水果美容日  天气:没有阳光的日子  心情:很是沉重  水果是我的最爱,菠萝、椰子、火龙果……一提到它们我就流口水。可最近不知怎么的,水果们在我家的大果盘里躁动不安。  “什么,火龙果长‘雀斑’了?”我告诉了妈妈这事儿,可她偏不信。我便把火龙果举到妈妈面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妈目瞪口呆。  不久,椰子们的“汗毛”越长越长,像胡子一样,菠萝浑身长满了青春痘,火龙果的雀斑越长越黑,恐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关注身体健康,同时也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意识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实现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等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环五学”体育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其身体健康水平、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高。  一、“三环五学”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本篇案例結构清晰明朗,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环环相扣,反映了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的过程性评价。  作者在遇到小君这样身体“特殊”的学生时,出于安全考虑,在教学中一些活动会不安排小君参与练习,在旁观看的小君却对运动有着强烈的渴望,更渴望融入集体活动、渴望被认可、渴望得到掌声、渴望自已能够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地学习与生活。作者在教学中善于观察,精准地抓住教育时机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016年开始,广西全区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不分学科),主要内容为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两个赛项[1],为适应自治区教学技能比赛改革要求,桂林市2017年开始体育教学技能大赛也参照该样式,具体内容由参赛教师现场抽签确定。三年来,初、高中教师参赛人数共107人,其中初中46人(两年),高中(三年)61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