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的蜕变》:怦然心动的初恋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_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作家厄普代克,很多读者会首先联想到被誉为“最后一位真正的文人”的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其实,美国当代文坛还有一位作家厄普代克,他就是约翰·厄普代克的儿子大卫·厄普代克(David Updike)。大卫·厄普代克目前任教于波士顿的罗克斯堡社区学院教授文学课程, 至今共出版了8部短篇小说集,其中最受读者好评的是《艾薇的蜕变》(Ivy’s Turn)。
  这部小说是“献给一切年轻人和热爱年轻人”的礼物。小说塑造了两个可爱的年轻人,无惧当时的社会壁垒,真挚地表达他们内心深处对彼此的情感。大卫独特的摄影师般的叙述,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对中国读者来说,大卫·厄普代克还比较陌生,他作品的中文译著也尚未出版。但是只要翻开他的作品,你就会爱不释手、一口气地读下去。他精致的构思、细腻的描写以及启发般的思考,既是是青少年的心灵伙伴,也是父母的益友。最重要的是,他的书会带着读者回到那青春萌动岁月最美好的记忆:第一次遇见、第一次心动、第一次约会……
  艾薇的蜕变:青春之旅
  这篇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白人男孩和一个黑人女孩间的故事。在90年代初的美国,跨种族的恋爱和婚姻在社会的普遍范围内还是不被接受的。但是偏偏白人男孩扎克(Zak)爱上了他的同学,聪明漂亮的黑人女孩艾薇。在想爱和不能爱的壁垒中,孩子们以最纯粹的表达给予了社会一个直接的回答。大卫·厄普代克最后以艾薇的转变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理解和祝福。在这两个主人公之外,作者通过对其他年轻人际遇的描写,启发读者不断地去追问:家长、学校、社会以及年轻人自己究竟要为青年人的成长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作者没有给出回答,但是却通过不同主人公的不同际遇启发着读者的思考,这是一个对生活选择的思考。
  作者叙述的是每一个高中生都经历的普通生活,但是他巧妙地将很多严峻的社会问题嵌入其中:年轻人成长的教育问题,个体的社会归属问题,同性恋以及种族间的问题等。作者通过他的叙事,启发着每一个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笔者认为,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所有这些严峻的问题是在年轻人的烦恼、思考和成长的过程中来阐释的。这样的设计往往可以通过孩子们最简单直接的反应,给予读者一个最真实的启迪。
  扎克和艾薇
  “没有什么是计划好了的,爸爸”,“它就那么发生了,我没有办法控制我的感觉。”艾薇对她的父亲说。而这一切都开始于1993年秋天,当16岁的扎克随母亲从他的家乡小城佛蒙特搬到新的城市,并且就读于卡弗中央中学。年轻的白人男孩扎克遇到了浅肤色的黑人女孩艾薇,懵懵懂懂的情愫就在毫无计划和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
  故事开始于一个阳光明媚并且凉爽的清晨。对于已经入学一段时间的扎克来说,还是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一丝丝紧张。他有着一肚子的疑问:为什么他要随他的母亲搬家到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为什么他不能在原来的高中读完书才离开?为什么他的父亲不能与他们一起搬家到新的城市?为什么他不能跟他父亲住在一起?等等。然而害羞腼腆的他却没有将所有的疑问一股脑地倒出来,而是选择了默默地跟从。新的学校只是他生活改变的一个开始。
  在他所就读的高中,你可以听到不同国家的语言:西班牙语,克罗地亚语,当然还有英语。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称呼他们自己的学校。扎克有一个好朋友,名字叫尼克,他是一个青春期荷尔蒙分泌旺盛,身体过早发育成熟的白人男孩。在没有遇到艾薇以前,扎克有时候会跟他一起打发一下时间、抽个烟和聊聊天,当然话题总是离不开校园里最火辣的女孩和他们那恼人的学习成绩。扎克还有一个熟人赫尔曼,是个高瘦的黑人男孩。他是学校的篮球明星,并且同扎克一样,他们喜欢着同一个女孩艾薇。
  在这一天,扎克遇见了因为错过了公共汽车而差一点迟到艾薇。她那高高的柔和的额头、浅褐色的眼睛和皮肤深深地吸引了扎克。她的眉毛柔软地在她那杏仁般美丽的眼睛上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弧线。是的,这是个美人。
  自此以后的学校生活中,扎克总会不自主地想念艾薇,寻找能够与她多说话的机会,紧张地期待着能够在走廊里面与她迎面偶遇,而她会在匆忙赶课的途中跟他打个招呼。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终于,扎克迎来了他和艾薇的大日子:新年。扎克回到了他的家乡,见到了他的父亲,也见到了他父亲的新女友。尽管他仍然有着许多疑问,但是他慢慢理解和接受了父母的状态。最高兴的事情是见到老朋友。跟发小一起滑雪和开车兜风,腼腆的扎克也有了一次小小的艳遇。这是他的初吻。
  与扎克的小浪漫不同,艾薇则经历了一次小小的午夜历险:艾薇和她的好朋友伊冯去参加的新年派对。伊冯是一个漂亮的黑人女孩,有着深黑色的皮肤。5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消失在了她的生活中,她随着母亲长大。她绝对地信奉黑人只和黑人交往的原则。她最关心的是每个礼拜哪个男孩对她最好最感兴趣。12岁的时候失去童贞,16岁的时候差一点怀孕。她不关心学习,但是积极努力地想当上啦啦队长。一方面她和艾薇是密友,每次上课都为她占座,天天煲电话粥,谈着她的开心与烦恼。另一方面,她嫉妒艾薇良好的学校表现,完整温馨的家庭。作为女孩子,她最嫉妒的是艾薇浅色的皮肤。因此常常挖苦艾薇表现得像个白人。两个人的关系也最后因为扎克而决裂。她几乎成了艾薇的对立面。
  孩子们对情感的表达是最直接的。大卫·厄普代克通过伊冯的态度折射出来当时社会中普遍对艾薇和扎克关系的不理解和不接纳:在民权运动30年后的美国,不同种族间的爱情和通婚还是不能为当时的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不仅白人社会很难接受黑人,黑人自己也有着明确的规则拒绝加入到白人的社会中。大卫·厄普代克也通过伊冯和艾薇的对比描述,婉转地表达了当时针对这一问题的冲突。作者又通过对艾薇的性格塑造,喻示了以艾薇为代表的一部分黑人女孩的弱势地位。
  艾薇是一个聪明漂亮、坚强又敏感矜持的姑娘。与伊冯不同,她直至16岁仍然保持着童贞。她有着强壮的父亲、智慧的母亲和一个可爱的弟弟。她奋斗的目标是争取拿到优异的成绩进入到好的大学。她敏感、矜持、不自信。尽管她的老师和母亲都称赞她已经出落成为一个漂亮成熟的女孩子,她却一直认为自己不漂亮。她仅有的一次感情经历始于初吻,随后不久便结束于数次的书信往来。面对赫尔曼的感情攻势,她选择保持距离,但是也会为了拒绝他的亲吻而后悔惆怅。她没有男朋友,不参加舞会派对,按时上学回家,嘴上常挂着的话就是:“很忙,有作业要做,明天要交。”   浅色的皮肤让艾薇从小受尽同学伙伴们的嘲笑:“像个白人。”但是,她的亲戚都称赞她幸运,不像一般的黑人那般漆黑黝亮,为此她远离太阳以保持浅颜色的肤色。对于艾薇来说,她到底归属黑人社会群体还是白人群体成了她的一个大问题。
  新年之夜,伊冯如约而至来接艾薇一起去参加新年派对。就在这天的派对上,艾薇发现她的追求者赫尔曼正压在一个和他跳过舞的女孩子身上。几经周折,艾薇终于叫到了一辆出租车。在回家的路上,司机对她说:“这么漂亮的女孩是不应该在新年午夜独自一人的。”
  “午夜回家还是流连在外”在这里其实是作者的一个精心设计:午夜流连在外还是回家,只是个小小的岔路口。但是对16岁的女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人生选择。艾薇是坚强的。她有足够强大的自律能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作者其实在这里巧妙地给出了一个启迪,女孩子不要从众,要有独立的判断和约束自我的能力,并且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而艾薇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首先来自于其父母的严格管教。
  当艾薇回到家时,她的父母都已经睡去,但是他们给她留了一张温馨的字条祝她新年快乐。同时他们告诉艾薇,她有一封发自陌生地址的信。是扎克:
  我在乡村一切都好。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期望回到城市,但是我的确渴望。我甚至想念学校和那儿的一些新的朋友们,比如你。不管怎么样,祝你有个愉快的假期。一周后见,希望如此。扎克。
  热恋
  在纽曼夫人的讨论课上,扎克获得了他16岁最大的幸运,他被幸运地分到了和艾薇一起的小组项目工作中。
  艾薇和扎克都参加了纽曼夫人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的主要形式就是阅读与自由讨论。这又是作者的另外一个巧妙的情节设计,将年轻人对某些特定社会问题的思考及其对自身的认识,以讨论的课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这次小组合作中,艾薇和扎克的感情急速升温。在一次家庭作业中,艾薇带着扎克参观了她的卧室,两个人坐在床边,艾薇讲述着每一张墙上照片背后的故事。扎克很自然地搂住了艾薇的胳膊,她没有拒绝。从此之后,两个人都开始了频繁的通话。如果有哪一天没有通电话,就如同这一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一样。有的时候艾薇也会用用小女孩的伎俩,两天之内既不给扎克打电话也不给他回电话,扎克便会焦躁地给她留言。若是哪一天扎克没有给艾薇打电话,她便会在床上心烦地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出了什么问题扎克没有给她打电话。然后便会反复问自己:给扎克打电话,还是不给扎克打电话?有时她会躺在床上回忆与扎克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说过的每一句话。
  这些细腻的描写所传递出的微妙的情感是无法转述的,只有读者自己亲自阅读然后才能细细体会。作者能把我们人生中每一个细微的情感波动在我们的记忆中再现出来,通过他娓娓道来的叙事铺陈把读者带回到艾薇和扎克的世界中,重新地感受一遍自己的青春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对艾薇影响深远的纽曼夫人。她在一次河边偶遇中,她以一种非常不经意的方式对艾薇讲述了她的感情归属:在经历了多次感情之后,她不再对男人感兴趣,而是转向了女人。但是在90年代的美国社会,同性恋与跨种族恋爱一样也是不被接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似乎有着某种潜在的先锋精神,他在告诉着人们,所有的这些社会问题离我们不远,离孩子的世界也不远。它们就存在我们的身边。它们不是禁忌。
  蜕变
  1994年的6月,也就是扎克转到卡弗中央中学的第一个夏天,他迎来了学校第一个最重要的活动——舞会。
  这一年也是艾薇人生中重要的一年,她17岁了。
  1994年5月26号她度过了她17岁的生日。恰恰在新学期开学之前。
  卡弗中央中学在5月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扎克坐在教室里,密切地注视着每一个进入到教室的同学。8点22分,老师点名到:“惠特曼·艾薇”,没有人回答。很快,一个女孩上气不接下气的冲进教室,一切都如同第一次见到她一样。变化的是扎克增添了对她的无比的期待。
  艾薇剪了短发。浅色的皮肤也被晒成了真正的黑色。她不再躲在没有太阳的背阴处了。
  而这正意味着艾薇对于自己非裔身份的认同。她不再为自己的黑白身份而纠结和苦恼,她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当故事的发展进入到快乐的6月时,一切都开始变得美好。扎克的朋友尼克新交了一个有着一头金发的女朋友。赫尔曼也跟他的西班牙女朋友重归于好。扎克当然邀请了他最重要的朋友艾薇作为他的舞伴。
  如同所有电影里面的校园舞会那样,欢乐的舞会最后在轻松曼妙的舞曲中结束。这是每一对舞伴在舞池中独处的时间。扎克和艾薇感受着甜蜜,每一个亲吻、耳鬓厮磨和随之而来的紧张和心跳都紧紧萦绕着他们。
  这部小说一共由29个不同的小故事构成。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张照片,而每一部小说便是一部相册。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精致的主题,这个可以在其题目的简洁程度上看出:最长的题目只有两个单词。每读一遍这部小说,都可以从另外一个新的角度体会到作者细致精巧的构思。
  最后要指出的是这部小说所传达的情感。浪漫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16岁的懵懂季节感情总是交织在紧张和焦躁的期盼与等待以及对意中人的情感揣度和自己的惴惴不安之中的。这样的情感外在表达是温润和羞涩的,内在的冲撞却是炙热的。大卫·厄普代克以其细腻的描写,如剥笋般一点一点地来展露扎克内心情感的悸动。通篇小说没有性的描写。只有扎克默默地等待与陪伴,与艾薇简洁地对话和通过明信片所表达的遥远思念。这些细腻的小事情却拨动着艾薇的每一根心弦。青春萌动的浪漫美在于对每一个最初瞬间的悸动和长久的挥之不去的记忆。这种淡淡情感的传递是这部小说一个的重要的特色。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生)
其他文献
我园是街道办的。我们一直认为街道民办幼儿园也是教育机构,是整个幼教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园务管理工作都应正规化,绝不能因是民办园而降低要求。公
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给21世纪的学校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发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我在小班的计算教学中,进行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尝试。我是这样复习4以内数数的: 一、重图数数出示一张图片,要幼儿说出图片上各种物体的数量。图片上画有两架飞机、一
李乐乐用胳膊肘子碰碰唐豆豆写字的手。  唐豆豆假装没感觉,继续写。  李乐乐又碰了碰她,心想,昨天才配了眼镜,今天写字脑袋又贴到本子上去了。  唐豆豆心想,要找我说话是吧,没门!我才不会跟你一起违反纪律呢!她写得更认真了。  李乐乐又碰碰她的手肘子,这回,不仅力度加大,还伸出一个手指头一个劲地冲额头上指。  唐豆豆抬头看看天花板,啥也没有,不禁恼怒起来,井水硬是要犯河水是吧?于是,停下笔,也弯起手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在A.1971年7月B.1972年2月C.1972年9月D.1979年1月这是一位八年级学生问我的一道题目,非常简单。我看了一眼,就说选B。那位学生说,我们老师说答案是D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型”和“发现型”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
对激光稳功率仪中的调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激光稳功率仅的数学模型, Analyze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ulation system and the fee
场景一:刚上课,“没完成作业的,统统站起来!”这时老师走到某一学生跟前,“又是你,下午把家长叫来!”场景二:课堂中,“Stoptalking!”学生似乎在跟老师作对,丝毫没有停止吵闹
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包括表扬、赞赏的正面评价和指正、否定的反面评价。如何使评价语言人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让评价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