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初读感知”奠基“精读感悟”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以读生情,以读促情,以读悟情,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读,在阅读教学中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学生“读会语文”,尤其要将“琅琅的读书声”传出课堂之外,大概是所有语文教师压在心底的追求吧!
  “四环节”教学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使我们的教学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的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高效。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
  不少老师过于注重了华丽的精读感悟和运用拓展,注重了新潮的课外阅读,却忽视了最根本最朴素的“初读感知”这块基石,结果一堂课下来,看似光鲜,实则无序,无味。
  针对存在的“初读走过场”现象,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加强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教学,大致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激趣导入,尝试阅读。
  精心导入,激发学生读书欲望。这一环节至少保证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两至三遍书(过长的课文例外),不放过任何一个字音,遇到读不懂的、读不通的记下来,请教老師或同学;教师仔仔细细地倾听、巡视指导,时而帮助正音,时而帮着端好书,纠正一下坐姿,时而听听朗读的进程,难读的地方教一教,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像拖腔、唱书等,发现出错较多的字词随时板书在黑板上,有的放矢进行纠正,让孩子把课文下面的字宝宝从课文里找出来,随文学字,意在让孩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了解。
  第二步:指名读文,相机指导。
  请几名同学轮读一遍课文,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参与读的学生尽量多些,学生朗读水平在班级居中游偏下,利于暴露读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读书指导。指名读中出现错误及时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错误面向全体学生纠正。读不准的字音,让学生重新读;读不通的句子,让好学生领着读;有难度的句子,教师示范学生跟读。一遍书读下来,难读的句子、段落反复练习、跟进指导,学生获得实实在在读的指导。
  第三步:再读课文,质疑深思。
  用“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和“有哪些疑问”来组织交流读书收获,进行读书后的初步信息反馈。在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时,引导学生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发现比较明显的主题词、主题句和主题段,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开学之初,我时常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他们是很有灵性的,很快就能意会。
  在再次读文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口诵心维”,积极开动脑筋,读进去,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只有善待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这里的“能”包含着爱提问、敢提问和会提问。爱提问是会提问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没有价值而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就会不敢问,也就谈不上爱问,更谈不上会问了。学生由于敢问、爱问,问得多了就会发展到会问。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敢问、爱问;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才会问。通过“有哪些疑问”来了解学生的疑难所在,然后将问题进行梳理,简单的、跟课文内容联系不密切的,当场解决;和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融入课文学习之中;关系到课外的问题则留到课下拓展用。
  乍一看,强化初读费了不少时间,一课书按照这样的流程上下来,短课文需要两课时,长课文需要三课时,和我们已经达成共识的“压缩课堂讲解分析时间,精读品评、悟法迁移,节省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则相悖,其实不然。阅读规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学生读熟一篇课文总得需要一定的时间,无论有无教师指导,是否在课堂上进行初读,总有一个初读的过程客观存在着,这是无论哪个学生也不能逾越的。将初读课文放在课下预习时自主完成,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初读课文程度不一,这种差异必将影响到深度感悟的层次,形成某些学生阅读上的夹生饭,久之酿就阅读差生。
  可以这么说,形式上的“精读品评”课是以抹煞学生的阅读差异为代价的,长久下去,也就抹煞了学生学习阅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的初读非但没有延长学生学习课文的时间,反而因为指导得法,进程安排合理,缩短了学生的初读时间。
  由于初读到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自主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部分内容学生能够自主读懂,即使有困难,教师能够及时发现,相机指导。“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保证了每个学生在深度感悟这一环节,有着同等的交流机会,而不仅局限于部分初读充分的学生,保持了大面积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避免了学生由于对课文读的不熟,分不清内容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提高了学生捕捉重点内容的能力,提高了语言感悟力。
  强化初读感知,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牛鼻子,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走实初读感知,奠基精读感悟,我们势在必行。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人从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寻了“爱学生”的真正内涵,并在实践的尝试中找到了方法,耐心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找到他们内心的那根弦,用爱去拨动,让班主任的教育与学生产生共鸣,让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收到了实效。  【关键词】 爱学生;尝试;改变 ;收获;拨动心弦  夏丏尊先生所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师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油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 C57BL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组、灵芝孢子油+MPTP组.MP
期刊
【摘 要】 英语学习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但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显得比较枯燥,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如何通过转变英语教学方式,用多种途径使得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阳光下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情感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习惯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要通过转变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语音提出的要求为“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了解英语语言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随着新课程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只求考出一个好分数的哑巴英语,到越来越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的开口英语;从单一地强调单词的背诵,到
粗心的自己:  我是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每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上学,一起快快乐乐生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次,我给你写信,是为了让你知道自己的缺点,尽快改正。  你还记得上次吗?咱们班里进行数学测验的前一天,你本来应该在书桌前一丝不苟地复习功课,可你却让我出乎意料,竟然坐在电视机前纹丝不动,好像被电视勾去了魂。结果,你竟一直看到深夜十点,哪有时间复习呢?第二天早晨,我想,你可能会早早地起床认认
文中阐述了一种灵活高效的基于对象的图象处理方法.提出参数化和类属的设计思想,大大提高了图象处理软件的可靠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充性.提出中性图象方法,建立图象表示和交换的柔性图象环境.同时还介绍了多窗口多图象处理和图象内存操作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