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堂情感场的构建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助课前充分的情感理解、课中适切的情感表达等渠道,构建思品课堂的情感场,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自己、辨别他人感受的水平,提升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和践行能力,既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然选择,也是融洽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情感智慧共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思品;课堂情感场;情感理解;情感表达;情感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6-0048-03
  【作者简介】王丽,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南通,226000)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教师的赞扬产生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满足,对教师的谆谆教诲“言听计从”,都离不开情感场的作用。借助情感场进行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结,往往事半功倍。2015年,南通田家炳中学成为朱小蔓教授主持的“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的种子学校。项目激起了学校教师在教学中提升情感人文素养的极大热情。笔者结合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情绪的多重世界”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探究路上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入情:积淀于课堂前的“情感理解”
  “情感理解”是指对情感的判断与释读能力。成功的思品课堂教学要求构建融合教材、教师、学生三方情感的情感场。因此,从对象的角度来看,课堂前的情感理解主要指向教材情感、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这三个方面在课堂情感场的构建中不仅发挥着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又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1.教材是培育情感场的土壤。
  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情感认知培养以及思想品德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品德教材具有更加丰富的情感素材。比如,“情绪的多重世界”一课,从两名学生在下雨天的不同情绪体验入手(女孩儿种了树,高兴地说“好极了”;男孩儿想踢球,不高兴地说“糟透了”),设疑引情。再如,通过设置图文并茂的教学素材(如申奥成功、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报道等),以情动情。同时,在“我的情绪故事”栏目中,通过回顾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以境催情。这些情意,就是课堂情感场酝酿的土壤。
  2.教师是营造情感场的灵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材隐含的情感因素和信息会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教师的情感素质及其表达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而且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感体验、价值观念。教师情感,既包括作为普通大众的情感,又包括作为教师的职业情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变化发展的个人境遇,使教师情绪的矛盾冲突以及师生间的文化差异在所难免。情感场的构建,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人文情怀和情感素养,更取决于教师能否基于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做出智慧的选择。
  3.学生是构建情感场的基石。
  学生的情感现状和情感发展需要,是构建情感场的出发点和归宿。带领学生领略“情绪的多重世界”,首先必须掌握学生的情绪状态。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学生的情绪具有以下特点:情绪的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共存,情绪的冲动性和微妙的隐蔽性共存,情绪活动的丰富性与情绪表达的极端化共存。只有建立在对学生作为人的情绪状态、情感基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带领学生勇敢地走进情感世界,帮助他们学会用健康的心态来透视和欣赏神秘的情绪现象,真正实现情感品质与能力的提升。
  二、动情:行走于课堂间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激发学生情感的过程。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虽然情感表达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方式灵活多样,但对于思品课堂教学而言,如果教师不能通过课堂间的情感表达,唤起学生对教材情感、教师情感的内心体验,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很难产生快乐感和成就感,更达不到在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智慧,在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互动中建立有温度的课堂情感场的目的。
  1.运用手段,入境动情。
  (1)借助网络媒介,再现活动场景,点燃课堂情感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已经深度融合,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将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巧妙地联结在一起,使课堂情感呈现艺术的流淌。比如,在“情绪的多重世界”的导入部分,笔者设置了“以歌传情”的教学环节,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出示歌曲(《健康歌》《爱我中华》)谁知道这两首歌分别传达的是什么样的情绪情感?
  生1:《健康歌》表达的是欢快的情绪;《爱我中华》表达的是豪迈的情绪。
  师:这两首歌大家都很熟悉。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表演最贴近歌曲的情绪氛围。(可以采取个人表演、合作表演的形式,准备时间2分钟;请四位大众评审,用手中的iPad记录最佳表演,以图片或短视频的方式上传班级QQ群。)
  ……
  师:(回放吴同学所在小组表演的短视频)有请吴同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们的表演得到了评审的认可和同学们的点赞?
  ……
  师:是谁描绘了歌曲的情绪色彩?
  生2:曲作者,用曲调诠释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词作者,用文字创作了歌曲的韵味。
  生3:还有像我们这样的演唱者,用自己神态、动作、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情绪就是我们用态度、行为表达出的一种对生活的理解、体验。
  教师通过展示学生表演的图片、回放表演短视频,带领学生在惊喜和满足中感受教师的教育情怀,引领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感受情绪,陶冶情操。课堂情感场在合作、想象、表演、欣赏、评价的过程中被点燃。   (2)运用情感语言,编织情感画面,渲染课堂情感场。教师的情感语言既包括不拘一格、富有个性魅力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又包括表情、目光、手势、身势等肢体语言。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促使学生活跃思维,展开想象,融入情感画面中,从而引发情感共鸣;既有利于传授教材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在教育的影响下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尝试运用有个性特色的情感语言,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情绪万花筒”的神奇世界。
  【活动1】“我比划,你来猜”
  学生踊跃参与,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完成“眉开眼笑”“咬牙切齿”“垂头丧气”“坐立不安”四个词语的情绪表达。
  师:这四个词语分别反映的是哪四种情绪?
  生:喜、怒、哀、惧。
  【活动2】“情绪试金石”
  师:请根据老师给出的三个情境,合理表达出你的情绪。
  初一15班因上学期表现突出,被评选为校“文明班级”。
  学生用情不自禁的欢呼和掌声表达内心的喜悦与自豪。
  师:最新消息,期中考试试卷已经全部改好啦。
  学生内心的忐忑、担忧浮现于脸上。
  师:下周五,让我们一起去远足!
  学生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击掌庆祝。
  根据教材情感的需要,教师亲身示范,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启动学生的情感引擎;用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引人入境;用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引发共鸣,一石激起千层浪。
  2.投入角色,动之以情。
  情感是道德信念的血液,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伪君子和枯燥无味的语言。“情”味正是思品课味道之所在。教师进入角色,把寓于情境的情感化作自己的体验,并用传之以神、动之以情的语言,牵引出学生的情,达到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相通相融。突破“情绪变化的复杂性”这一教学难点时,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师:(多媒体投影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请同学们根据初步阅读的感受,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可以看出,这首词带有浓浓的愁情。
  ……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用心感受诗人的愁情。
  师:大家刚学习了《沁园春·雪》。这首词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展现的情绪有何不同?
  ……
  师:让我们一起穿越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用自己的热情点亮诗歌的主旋律。
  教师领诵第一段。
  在前后两首诗对比所产生的情绪冲突中,教师带领学生投入角色,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了诗词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清晰地“听”到了诗词所揭示的天籁之音,近身地“嗅”到了生命的芬芳,真切地“摸”到了文本的情感温度,并懂得了情绪体验不仅与性格、愿望、需要紧密联系,还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三、悟情:延伸于课堂外的“情感智慧”
  “情感智慧”作为一种综合的情感能力,包括发生于课堂内、延伸于课堂外的情感理解、情感表达、情感调控等能力。我们不能把情感仅仅当作取得学习效果的手段。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没有人的感性层面的发展,那将成为被批评的“单面人”“失去一半的人”。构建课堂情感场的过程是师生情感智慧相互构建、相互形塑的过程,是建立基于爱的师生关系的情意感通的过程。
  1.由情入理,促进转化。
  情感是思想认识的外化。教师应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入手,通过由情入理的分析,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智慧建立在深厚实践的基础上,从而深化课堂情感场的影响。
  例如,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正如古人所言:悲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提起“铭记悲痛”呢?“忘记悲痛”和“铭记悲痛”相互矛盾吗?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无论是悲痛,还是高兴,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正如经历过一些必要的伤痛之后才能真正体会愉快的价值。其次,人的痛苦分为两类,一类叫做“不可避免的痛苦”,比如亲人离世,无论谁遇到了都会痛。对于这种痛苦,我们必须要学会接纳它、与它和平相处,允许自己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允许自己有一段时间来愈合伤痛。第二类是“自找的痛苦”,生活中的很多痛苦多半是我们自找的,我们可以从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做起,学会调控情绪、自我激励,提高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引导学生从激烈的冲突、碰撞入手,通过再思考、再碰撞,学生对情绪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2.体验践行,以情育情。
  要让学生学有激情,教师首先要有教学激情;要让学生体验践行,教师首先要有所感悟,要善于将自己对学生情感和教材情感的理解结合起来,在恰当的时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达到以情育情、以情导行的作用。
  在这节课的最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两个话题(最难忘的一次旅行;和同学相处过程中最开心的事情),畅聊自己的情绪小故事。最后教师配图讲述自己与学生相处的情感经历,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产生情感体验。
  教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课堂情感场就在师生间每时每刻的心灵接触中产生、扩大,其影响就如一粒石子投入湖面,泛起一层层涟漪,直至积淀为内涵更丰富的性情的平和。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朱小蔓,其东.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教育研究,2005(03).
其他文献
【摘 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通过诗会、戏剧节和诗歌诵读活动的开发和建设,从语文教学活动走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综合育人优势,助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基地;活动课程;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8-0069-02  【作者简介】王夫成,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2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针对目前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出现的误区,分别从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深度探究这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讨,以期让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53-02 
【编者按】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是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江苏省丰县中学的“黄河故道生态文化”课程基地,结合地方特色,深挖地方生态文化内涵,把区域文化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课程回归自然与乡土,增进了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时,配合使用视频资料,不但能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有真实的文化体验和积极的学习体会。本文从《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的课堂教学实例出发,探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怎样合理使用视频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证明,视频资料的使用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化意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视频资料;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二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文章针对高中历史复习课的现状,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进行分析,提出高考复习课应实现提升,应有更高层次的结构创新。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课;学习层次;课堂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2-0067-03  【作者简介】陈国兵,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江苏高邮,225600)校长,江苏省特级
【关键词】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55-04  【作者简介】李文婷,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江苏淮安,223200)教师,一级教师。  【教学理念】  一、通过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相当重要,它
主持人语  “教学即研究”(Teaching as Research)思想最初出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达克沃斯专著“The Having of Wonderful Ideas”and Other Essay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精彩观念的诞生——达克沃斯教学论文集》)的最后一章,包括“投入现象:教的第一个方面”和“学生的解释:教的第二个方面”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达克
主持人语  写作是学生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过程;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也可以通过写作表现出来。同时,写作也具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积极作用。初中是发展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起始阶段,英语写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写作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指导和训练才能形成。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
洪鑫老师执教的《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一课,以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为背景,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教材内容层层展开的教学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下表是教学设计与课本素材的比较与呼应。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问题链”的设计紧密围绕着教材,几乎覆盖了课本的所有内容,虽然有些问题略显勉强,但仍不失个性特色。  洪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中,似乎与学生一同漫步在美丽的校园,驻足某一景观随之呈现相应的数学问题,课本
在2014年江苏省“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环晴等五位老师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分别执教了初中物理“压强”一课。老师们本着活动倡导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依托课程标准,遵循认知规律,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同一课题下根据自己的教学理解和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色。通过课堂观摩、专家点评、研讨交流,执教者和参会者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教学理念和教